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技载道传文脉 产教融合兴丝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04:44 3

摘要:广西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广西五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立足北部湾丝路文旅产业发展需求,深耕南珠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历经12载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南

转自:光明日报

  广西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广西五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立足北部湾丝路文旅产业发展需求,深耕南珠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历经12载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南珠技艺传创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北部湾丝路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破局产业困境 构建“三融互通”育人模式

  学校联合北海喜蛙家居设计有限公司、北海市营盘珍珠实业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以“融通—传承—创新—发展”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了“德技融通+传创贯通+产营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德技融通”聚焦素养根基,学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技艺传承深度结合,以“艺德+艺技”为培养基石,既强化学生对南珠技艺的传承自觉,又夯实其珠贝雕刻、珠宝设计等核心技艺功底。“传创贯通”注重能力跃升,通过企业真实项目驱动,引导学生在坚守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科技手段,实现从“技艺传承者”到“文化创新者”的角色转变。“产营互通”衔接市场需求,依托新媒体技术与电商平台,培养学生产品营销、品牌运营能力,推动南珠技艺从“文化符号”向“产业价值”转化。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基础能力—传创水平—文传能力—网营服务”的进阶式培养路径,实现了南珠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校企传创链、人才培养链的深度融合,为培养“精技艺、善创新、通经营、高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参考。

立足素养培育 打造“四维融合”课程体系

  学校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思政固基、德技为本、研创提质、传营兼顾”的南珠技艺课程体系。

  在课程开发层面,校企联合打造了“南珠文创产品设计”“贝雕文创产品设计”等5门特色课程,同步推进线上课程建设并建立首个自治区级贝雕技艺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课程内容既涵盖南珠历史文化、传统雕刻技艺等基础模块,又融入电商直播、短视频传播等新媒体营销内容,形成“素养固基—技能强化—创新培养—创业规划—技艺传承—产品网营”的递进式课程链条,有力推动了非遗技艺传承与现代设计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教学实施中,课程以真实项目为导向,例如结合北海“城市名片”贝雕作品开发,引导学生参与从原料选取、图案设计到成品制作、线上推广的全流程实践,使学生在掌握核心技艺的同时,提升文化解读、创新设计与市场运营能力。

创新平台载体 构建“四链联动”育人生态

  为打破传统技艺传承的时空局限,学校联合企业搭建了“育—创—传—营”多元媒体赋能育人平台,形成“传承—创新—传播—网营”四链联动的育人生态,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立体化支撑。

  平台整合校企资源,通过“技艺大师工作室”“文创研发”等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艺;借助学校公众号、视频平台、线上课程等新媒体平台,将南珠技艺展示、文创产品设计过程等内容转化为传播素材,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平台引入企业“传、创、营、服”全流程任务,帮助学生从“课堂学习”向“岗位实践”无缝衔接。

  学校南珠技艺传创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累计培育300名传创能手,对口就业率达95%,多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表现突出,师生获第5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金鼎奖,斩获全国民族地区教学成果竞赛金、银、铜奖各1项,广西职业院校技能竞赛32项,“金凤凰”等国家级行会竞赛金奖15项,更有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即时尚”能力建设项目。

  学校的南珠技艺传创人才培养实践,既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生动探索,更是传统技艺活态传承的创新典范。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协同、德技并修、传创并举”的育人路径,让南珠技艺为北部湾丝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职教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