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生物学》新书发布会在徽举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2:59 1

摘要: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牛津通识读本”品牌书系中的又一新品——《天体生物学》。本书由天体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戴维·C.卡特林教授撰写,通过探讨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3月26日,《天体生物学》新书发布会在安徽黄山成功举行,

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牛津通识读本”品牌书系中的又一新品——《天体生物学》。本书由天体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戴维·C.卡特林教授撰写,通过探讨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3月26日,《天体生物学》新书发布会在安徽黄山成功举行,由美国气象学会会士、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胡永云担任主持,成为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的关键开场活动。新书发布会之后,卡特林教授以“岩质行星上存在地外生命吗?”为主题,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科普讲座。

《天体生物学》序言作者、中国科学院潘永信院士与《天体生物学》作者一起为新书揭幕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地球以外的天体环境中存在生命吗?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对于思考地外生命有何重要意义?为了填补人类认知的这些空白,20世纪90年代天体生物学应运而生。这门令人兴奋的新学科,融合微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的研究成果,分析生命在地球上产生与延续的因素,探索其他天体的宜居性,从而为我们寻找地外生命提供线索。

卡特林教授早在学界对天体生物学的定义达成共识之初,就已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天体生物学研究项目的重要成员。他不仅是享誉世界的学者,在生命起源、行星与卫星的宜居性,以及地外生命探寻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更亲自参与了多项火星探测任务,包括NASA“凤凰号”火星着陆器、“毅力号”火星探测车等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023年,卡特林教授因“对数十亿年间地球生物群与大气的协同演化规律提出创新性见解”而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他将自己二十余年来在天体生物学领域教学与研究中的思想精华,浓缩为《天体生物学》一书。

在新书发布会上,胡永云教授盛赞了本书的写作和翻译。序言作者中国科学院潘永信院士和作者卡特林教授共同为新书揭幕。译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郝记华教授及其研究生张晟霖等数百名从事行星科学研究的资深学者和青年学子出席了新书发布会。卡特林教授表示,非常高兴《天体生物学》可以和占世界人口近六分之一的中国朋友见面,并期待通过本书,与读者一同领略天体生物学这一年轻但蓬勃发展的学科的魅力,一起享受思考生命的本质及其宇宙意义等问题的非凡乐趣。

在新书发布会之后的科普讲座中,卡特林教授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成过程、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生命演化的地质证据,以及地球系统的演变,如何逐步具有宜居性。他将地球研究的思路和手段拓展至太阳系内与系外的其他天体,展望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此,卡特林教授分析了行星宜居的关键因素,如水、有机分子、地质化学循环。他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借助重大太空任务和望远镜技术,推动人类在宇宙生命探索领域取得突破。

在《天体生物学》一书中,卡特林教授从天体生物学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宇宙的诞生、天体的分类与特征、生命的本质、宜居环境等基础知识出发,全面介绍了天体生物学这门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并且呈现给读者一系列前沿的科学观察和深刻的科学思考。本书甫一出版,即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众多专家的推荐与好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潘永信院士表示:“卡特林教授用诙谐幽默又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很多亲身经历的趣事,为读者详细介绍了天体生物学研究的内涵,包括生命是什么、生命和生境起源及演变、太阳系内和系外生命探寻等。”中国科学院赵玉芬院士称赞道:“本书为国际知名学者卡特林教授撰写,浓缩了其二十余年来在天体生物学教学与研究中的思想精华,非常值得阅读。郝记华教授将本书翻译成中文,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命起源及地外生命探索等天体生物学的前沿研究。”

译林出版社推出的“牛津通识读本”书系涵盖了从基础天文学知识到前沿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广泛主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通俗化的写作风格、激发公众兴趣、推动科学教育与研究以及梳理科学史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已出版的品种包括《天文学简史》《天体物理学》《卫星》《地球》等。这些图书不仅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为学生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成果的普及化传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汪浩舟

来源:苏子科学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