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否认“AI泡沫”存在,捍卫5000亿$AI市场称芯片涨价源于高成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00:30 1

摘要:在人工智能(AI)浪潮持续席卷全球之际,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高层近日在花旗集团会议上公开表态,坚定否认所谓“AI泡沫”的说法,并重申AI芯片市场的总可寻址市场(TAM)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这番言论不仅回应了市场对AI投

在人工智能(AI)浪潮持续席卷全球之际,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高层近日在花旗集团会议上公开表态,坚定否认所谓“AI泡沫”的说法,并重申AI芯片市场的总可寻址市场(TAM)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这番言论不仅回应了市场对AI投资过热的质疑,还揭示了芯片价格上涨背后的工程逻辑:新功能迭代导致物料成本飙升。AMD首席财务官Jean Hu和投资者关系副总裁Matthew Ramsay的发言,凸显了公司在AI领域的战略自信,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次表态或将为投资者注入一剂强心针,让我们来细致剖析AMD的观点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AMD的AI芯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AMD高管强调,AI正处于“非常早期的采用阶段”,其影响力和潜力远超想象。Jean Hu指出,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如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资本支出(CapEx)持续高企,这不仅是资金投入,更是AI实际应用的“铁证”。例如,AI不仅提升了这些公司的平台投资回报率,还显著改善了生产力和人力资源管理。Hu分享了行业轶事:“我们听到许多其他公司正在采用AI”,这反映出AI从实验室走向企业级应用的加速进程。

从工程技术角度看,AI的早期阶段体现在计算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上。AMD的Instinct MI系列GPU,如MI308(专为我国市场设计的合规版本),正是针对AI训练和推理任务优化的产品。这些芯片采用先进的CDNA架构,支持高带宽内存(HBM3E),能处理海量数据集的并行计算。Ramsay补充道,AI正驱动通用计算产品(如CPU)的需求增长,他将AI比作“自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大的计算拐点”。这意味着,AI不仅仅是GPU的天下,还将渗透到数据中心、边缘设备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推动整个半导体生态的升级。

行业专家分析,AMD的乐观源于数据支撑:根据IDC的预测,2025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7575.8亿美元,到2034年更将飙升至3.68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9.2%。AMD自身的数据中心收入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已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EPYC处理器连续33个季度夺得市场份额冠军。这反映出AI从“概念验证”向“规模部署”的转变,远非泡沫所能概括。相反,Ramsay认为,推理用例(inference use cases)、客户数据集规模以及AI向各行业的扩展,将进一步放大市场潜力——“随着时间推移,CapEx和OpEx资金将更多流向高性能计算,AI是这一拐点的关键”。

尽管AI市场前景广阔,但地缘政治因素已成为AMD的紧箍咒。Jean Hu明确表示,尽管特朗普政府已授予出口许可,AMD目前“不会启动MI308 GPU的新晶圆生产”。公司正努力弄清“我国客户是否能从美国购买”,并优先清空现有库存。未来对我国产品的进一步投资,取决于“能否获得下一代产品的许可”。这番表态源于美国对先进芯片的出口管制:华为等我国企业无法获取使用美国技术的前沿芯片,导致本土制造能力受限。

从工程视角看,MI308是AMD为合规而设计的“阉割版”Instinct MI300系列,性能被调低以符合出口规则(如浮点运算和互联带宽限制)。尽管如此,Ramsay承认,我国对AI处理硅片的“需求远大于本土制造能力”。这为AMD提供了机会,但短期可见度低——“鉴于诸多变动因素,短期内难以预测”。AMD已因管制写减中国GPU库存,预计损失8亿美元,但一旦许可到位,MI308的恢复出货将注入数十亿美元营收。

市场洞察显示,我国AI芯片需求强劲: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等巨头对Blackwell架构的B30A芯片(性能比H20提升6倍)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愿意支付双倍溢价。这得益于NVIDIA CUDA生态的优越性,但AMD的ROCm软件正逐步追赶。专家指出,管制虽限制供应,但也刺激我国本土创新,如华为昇腾系列,推动全球AI芯片格局多元化。AMD的谨慎策略反映出公司在平衡合规与商机的智慧:短期清库存保现金流,长期押注许可放宽。

针对AI芯片价格持续上涨的质疑,Hu直言这是“物料清单(BOM)上升”的结果——每代产品新增功能,导致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但AMD强调,这并非单纯转嫁成本,而是通过提升“总拥有成本”(TCO)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需平衡TCO与毛利率,确保可持续盈利。举例来说,AMD的MI350系列(2025年推出)基于CDNA 4架构,推理性能比MI300提升35倍,内存容量达288GB HBM3E,这类升级虽推高单价,但整体效率更高,降低长期运营开支。

工程技术上,涨价源于先进工艺的投入:台积电3nm制程和HBM4内存的采用,提升了晶体管密度和带宽(达2TB/s),但也增加了制造难度和成本。2025年,AI芯片市场预计达920亿美元,CAGR 31.05%,其中GPU占主导(60%份额)。AMD的定价策略瞄准性价比:MI300X的每小时成本仅4.89美元,比NVIDIA H100 SXM的4.69美元略高,但在高批量场景下更经济。这反映出行业趋势——从通用GPU向专用ASIC/TPU转型,优化能效以应对数据中心功耗挑战。

AMD的5000亿美元TAM预测并非空穴来风:Ramsay指出,到2028年,AI处理器市场将超5000亿美元,推理和行业扩展是关键驱动力。AMD已在云实例中推出近1200个部署,MI350加速器获十大AI模型构建商中七家的青睐。这得益于其全栈生态:从Instinct GPU到EPYC CPU,再到ROCm软件,覆盖训练、推理和边缘计算。相比NVIDIA的92%市场份额(2024年),AMD的4%虽小,但同比增长179%,显示出强劲势头。

然而,风险不容忽视。软件生态仍是短板——ROCm虽进步,但落后于CUDA;中美贸易战可能导致额外1.5亿美元营收损失。2025年,AI芯片销量或低于预期(Wolfe Research预测仅70亿美元),若MI350未达标,股价或承压。长远看,AI向汽车(自主驾驶)和医疗(影像诊断)的渗透,将推动市场至3.68万亿美元(2034年)。AMD的垂直整合(如与IBM的量子混合超级计算机合作)或助其蚕食份额,但需加速软件迭代。

总而言之,AMD高管的表态凸显了AI市场的韧性:非泡沫,而是“百年机遇”。如果你看好AI基础设施,这或许是布局AMD的时机;但需警惕地缘风险。2025年,AI芯片大战将更激烈,AMD能否从NVIDIA手中分羹,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万物云联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