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兄弟相煎,刘璋坐失益州,刘备进位汉中王,何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23:30 1

摘要:谁知风云突变,好景不长,北方雄主曹操受挫于孙(权)刘(备)联盟的赤壁之败后,剑指汉中张鲁,张鲁彻底下跪后,刘璋压力倍增。这时出使曹魏的张松失败而归,殷勤献计:借得荆州站稳脚跟的刘备(皇叔)是同宗兄弟,实力强大,与曹操水火不容,引为外援,足以抵挡张鲁和曹操,确保

刘璋,刘焉之幼子,由本地代表赵韪拥立为益州之主,因外来之强龙东州人士驱逐赵韪,得罪地头蛇!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在刀光剑影的乱世是一方难得的乐土,没有频繁战乱,没有刀枪剑戟,只有平安享乐,身为益州之主的刘璋安于享乐,怡然自得,自鸣得意。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

谁知风云突变,好景不长,北方雄主曹操受挫于孙(权)刘(备)联盟的赤壁之败后,剑指汉中张鲁,张鲁彻底下跪后,刘璋压力倍增。这时出使曹魏的张松失败而归,殷勤献计:借得荆州站稳脚跟的刘备(皇叔)是同宗兄弟,实力强大,与曹操水火不容,引为外援,足以抵挡张鲁和曹操,确保益州安宁!

据传张鲁乃西汉名臣张良后代,以五斗米传教,信徒众多,统治汉中多年,与刘璋有杀母之难解世仇,凭险据守,实力强大。刘璋以为刘备是同宗兄弟,值得信任,引狼入室,自取其祸!刘璋很难,要么被刘备吞并,要么被曹操吞噬,刘璋艰难地选择了同宗兄弟刘备,祸不远矣!而张鲁的选择则相反:宁为曹魏奴,不为大耳贼(刘备)座上客!

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曹操

诸葛亮在隆中曾对来访的刘备说: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暗示刘备(皇叔)就是那个恰如其分的明君!

刘备则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目标远大:伸信义于天下,意志坚定,百折不挠,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先后依附于吕布、袁绍、曹操、刘表等,四海漂泊,居无定所,家人多次被敌人俘获,曹操曾戏言: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刘备借得荆州后,为了实现隆中对策的战略意图,早就对国险民富的益州心动不己,梦寐以求,对于同宗刘璋的入川邀约,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大喜过望,立即行动,安排诸葛亮和关羽守荆州,其余人等入川抢地盘!

刘备入川

刘璋和刘备相会于涪城富乐山,宾主尽欢,刘璋天真地认为喜得强援,从此高枕无忧。黄权、刘巴等力谏,陈说刘备入川的利害关系;州从事(刘璋的属官)王累自悬于城门,死谏刘璋拒纳刘备!鬼迷心窍的刘璋固执地认为:同宗兄弟,值得信赖!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对属下的劝诫充耳不闻!

张松献川西机秘地图给刘备、与法正、孟达卖主求荣,劝刘备夜袭成都!阴谋败露后,刘璋深受打击,面对刘备的强劲兵锋,惊慌失措,进退失据,无奈听信谯周之言,开门献城投降,坐失成都!刘备如愿以偿,自领益州牧。

青年政治家诸葛亮

刘备再接再励,与曹操争锋于汉中,当老将黄忠依法正妙计以逸待劳,宝刀不老,刀劈曹探肱骨大将夏侯渊后,大势已定,刘备的实力大增,地盘迅速扩大,拥有荆州、两川(东川、西川)和汉中,顺势进位汉中王,风正帆满、信心满满,以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的终极目标即将变成现实,刘先主会如愿吗?二刘兄弟相会,为何刘璋坐失益州,刘备则进位汉中王?AI给出参考答案,以供友友们思考。

1.刘璋坐失益州有多方面原因:

1.1自身性格暗弱:刘璋为人懦弱多疑,缺乏雄主的决断力和魄力。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刘璋杀张鲁母弟致双方成仇敌,派庞羲攻击张鲁还战败。面对复杂局势和外部威胁时,他常犹豫不决,难下正确决策,无法有效应对危机、把握局势,这为其失去益州埋下隐患。

1.2内部士族矛盾:刘焉入蜀时采取暴力手段压制士族发展,刘璋继任后,益州本地士族仍被打压,无法出人头地。这使得士族对刘璋离心离德,关键时刻反水,让刘璋势力大受影响,孤立无援。

1.3引狼入室:张松、法正这两个刘璋的部下,为谋取私利,极力唆使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攻打汉中的张鲁。刘璋轻信二人,没料到刘备心怀不轨,入川后便露出夺取益州的野心,刘璋此举无异于开门揖盗,将自己置于极为危险的境地。

1.4战略决策失误:刘备入川后,刘璋在作战过程中犯下诸多严重错误。比如对刘备的防备不够坚决彻底,没能及时消除隐患;在刘备势力发展壮大过程中,刘璋应对失措,未能有效组织抵抗,错失战机,导致局势愈发不利,最终失去益州。

2.刘备进位汉中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占据战略要地:

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农业、经济发达,为刘备集团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和充足的物资保障。比如成都平原的水利灌溉系统发达,粮食产量高,能支持长期战争和大规模军队的补给。

益州四周环山,易守难攻,像剑阁等地是重要关隘,可有效抵御外敌入侵,保障自身安全。

汉中地处关中平原与巴蜀之地的交界,是连接北方与西南的交通要道。刘备夺取汉中后,既能够巩固在巴蜀地区的统治,又为向北进攻曹魏提供了便利,战略意义重大。

2.2自身实力增强:

刘备在长期征战中,招揽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如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他们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在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中,这些将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黄忠在汉中之战阵斩夏侯渊,极大鼓舞了刘备军士气。

刘备善于招揽人才,在其阵营中有诸葛亮、法正等杰出谋士。诸葛亮为其出谋划策,规划战略方向;法正擅长奇谋,在夺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多次提供关键计策,为刘备成就霸业助力不少。

2.3威望与影响力提升:

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口号,长期以来吸引了众多心怀汉室的人才和百姓归附。在与曹操、孙权等势力的斗争中,刘备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领导才能,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威望。

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积累了丰富治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其名声传播到益州等地,为他在当地发展势力奠定了基础。

刘备进位汉中王,是属下拥戴的结果,可谓众望所归,也是大势所趋。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其势力包含了巴蜀之地、汉中郡以及荆州的部分地区,其核心区域还是以蜀地为主,也即和先秦时期古蜀国的范围比较一致。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称王是一种提升自身地位和号召力的方式。刘备先称王,然后才上书汉献帝求获认可,这也是当时的军阀们惯用的伎俩,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和名义上的朝廷备案。刘备称王意味着自立一国,当然需要有合法的法理依据来证明这个王是代表正义的,还需要把称王的原因和理由布告天下。这些相关的法理依据(自吹的)在群臣劝谏刘备称王的上书中,以及刘备称王后给汉献帝的上书中都有明白地表示。

晋朝作者陈寿受当时局势所限,以曹魏为正统,曹操和曹丕均为帝王本纪,而刘备和刘禅则降格为列传,实不得己,对刘备进行了客观公正评价: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特别是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一节进行褒奖:心神无贰,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奉刘备为正统的叙事方式完全不同,虽然演义的知名度更高,流传更广,但史志的可信度则更可靠,治学态度更严谨,下一次就来讨论白帝城托孤的相关细节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灾难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