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级是孩子们接触作文的第一学期,这学期共安排了8篇作文,有写人的(第一单元),写事的(日记单元和第八单元),写景状物的(五六单元),童话单元和续写故事单元是一个写作类型,因为都是虚构故事,第七单元是表达自己的观点(类似议论文)。
三年级的作文系列终于要更新完了。
三年级是孩子们接触作文的第一学期,这学期共安排了8篇作文,有写人的(第一单元),写事的(日记单元和第八单元),写景状物的(五六单元),童话单元和续写故事单元是一个写作类型,因为都是虚构故事,第七单元是表达自己的观点(类似议论文)。
8篇作文里,其实最难的就是两篇写事作文,即使写之前列了提纲,讲解了写作要求,你也不要妄想孩子一下能抓住重点,补充细节。
记得日记那一单元,我们前前后后好像写了五遍才定稿,有一次甚至写了一半,就让孩子重写了。最后一单元的作文,孩子也写了好几遍,才最终确定了内容,无比费劲。
来分享下这次带孩子写作文的一个过程吧。
写作文之前,要先带着孩子审题。
《那次玩得真高兴》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分解开去解读:
那次:这个词意味着是过去发生的事,是孩子亲身经历的。
玩:如何写玩的过程?
除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还要注意事情的时间、人物、地点。
另外,“玩”并不是只有玩游戏,和家人逛街、和朋友看电影等,也算是一种玩耍。
把思路打开,才能在选材时,有更多想法。
高兴:怎么表现?
可以直接写自己高兴时的心理和状态,也可以写高兴时同伴的语言动作神态。
其次就是选材,到底要选取哪一次玩耍经历呢?
如果直接问孩子,他们可能会懵。所以建议利用过去玩耍记录的照片或者视频,来调动孩子的回忆。
我直接把手机给了孩子,让她去翻照片,自己决定写哪一次玩耍经历,最后她选出了两次记忆深刻的玩耍经历。
一次是几年前的经历,一次是今年夏天的。之后我俩一起讨论,最后她发现时间太久远的那次经历很模糊,她已经忘记了很多玩耍细节。所以决定写今年夏天这次玩耍经历。
到这,选材这一步并没有结束。我们要继续引导孩子缩小写作范围。
比如我孩子选了今年夏天去游乐园的一次玩耍经历,但是那一天她玩了太多项目,如果一一写出来,就是一篇流水账。
所以必须引导孩子抓重点,继续往里挖掘。
其实也很好引导,类似这样的一句话“那一天你玩的最开心的是哪个项目?/那一天你最开心的一件事或者一段时间”,就能让孩子把眼光聚焦到更细微的事情上。
通过引导聊天,孩子最后选了一个游乐项目。
直到这,选材这一步才算结束。
审题、选材完成后,可以让孩子列个大概的提纲或者写作导图。
上述两个步骤完成后,就可以让孩子开始写了。
一稿来了——
即使审题的时候,我再三提醒要写出“高兴”,孩子写第一稿时,也没有抓住这个点。
她描述了玩耍过程,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写得还算详细。但是却没有扣住“高兴”的主题。
于是,我再次提醒她,你要用动作语言或者心理描写来表现出“玩得高兴”,要扣住作文主题。
二稿出来了——
这次某些片段倒是提到了“高兴”,但是这个高兴描写的很浅显,纯粹在用嘴表示“高兴”,但实际上人高兴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神态和动作,比如兴奋地跳起来、高兴地像是吃了蜜、额头纹都舒展开了、眼睛笑得弯弯的。
不过,这个确实是写作文的难点,很多孩子除了语言描写,根本不会用其它方式表达情绪。
高兴的时候,就是“我非常高兴、我特别开心”。
生气的时候,就是“我真的生气了、我无比生气。”
难过的时候,就是“我难过的哭了、我太难过了。”
但实际上,人的情绪除了用语言表达,还可以用动作、神态来表示。
另外,人的情绪并非一成不变。
就像我家孩子写的游乐项目,需要先爬一个绳网,到了顶部,才能滑滑梯,而且滑梯也很高。
这个玩耍过程,不太可能从头乐到尾,最初可能就会有点恐惧害怕,慢慢变得兴奋、激动、快乐起来。
所以当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表现出玩耍过程中情绪层次的变化。
为了更直观感受,我直接让孩子列出了情绪变化对应的玩耍过程,这样写的时候更好把握逻辑。
没想到,二稿比一稿修改的还要多。
所以我说,小学生秘诀就是写写写,改改改,在写和改中才能真正的进步。
差点难产的三稿来了——
许是二稿修改难度太大了,三稿娃写哭了,我也暴躁了。
我不理解,我都讲得这么清楚了,娃怎么还是写不明白呢?
三稿的前半部分没啥问题了,删除一部分累赘内容即可。
关键是重点的后半部分,三稿依然没有明确表现出“高兴”。这问题和二稿的一模一样。
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带她一句一句改了。
于是,三稿后半段的修改就是我一边提示,她一边思考,思考之后她说,我帮她记录。
比如第三段,我提示她“滑下来那一瞬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站起来之后又是怎样的?”第四段我提示她“你第二次玩得时候心情会有变化,怎样的变化?”
我发现在提示下,她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合适语句去表达心情的。但是让她自己去写,总是忽略这一点。
这一篇记事作文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如何用事情发展顺序去描述一件事,并且做到详略得当(重点在事情经过上);二是如何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表现出高兴。这两个点都需要孩子用细节描写去填充,确实有一定难度。
有难度,就意味着孩子们在课下去练习的时候,要着重多写记事作文。
写得多了,有些写作的小技巧慢慢学会了。除了多练习,去模仿名家名篇也是一种办法,学习大作家们准确的用词、巧妙地构思,然后再学以致用。
这学期带几个孩子坚持作文片段小练笔,最开始一周三篇,后来一周两篇,坚持写了三个月,每个孩子都明显有了进步,至少他们对作文没有了抵触心理。
这个尝试再次证明,提高作文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多写,多改,再写,再改,只有这样才会进步,才会扎扎实实掌握写作方法。
来源:玲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