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鲁到宝岛!针灸泰斗孙培荣如何改写台湾中医传承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18:23 2

摘要:在中医针灸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从齐鲁大地走出的医者,带着对传统医学的赤诚信念,在动荡岁月里守护生命火种,于宝岛台湾播撒针灸甘霖。他是台湾古法针灸的重要奠基人孙培荣,以毕生心血搭建起中医传承的桥梁,用仁心仁术书写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中医针灸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从齐鲁大地走出的医者,带着对传统医学的赤诚信念,在动荡岁月里守护生命火种,于宝岛台湾播撒针灸甘霖。他是台湾古法针灸的重要奠基人孙培荣,以毕生心血搭建起中医传承的桥梁,用仁心仁术书写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一、动荡岁月里的行医初心

1899 年,孙培荣生于山东临沂的书香门第。幼年熟读经典的他,青年时期拜表伯、山东名医钱曾文为师,踏上针灸研习之路。钱氏要求弟子精读《针灸大成》等典籍,每日苦练指力针法,这份对古法针灸的严苛传承,在孙培荣心中种下了深耕传统医学的种子。

抗战爆发后,孙培荣背着药箱辗转于连云港、南京、上海等地。在硝烟弥漫的难民收容所,在缺医少药的临时诊所,他以一根银针为武器,为伤员缓解疼痛,为百姓驱散病痛。

据《台湾中医药发展史》记载,他在南京城郊曾连续三日为数百名伤员施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医者无国界,仁心有担当" 的信念。1949 年迁台后,他驻守松山机场,凭借精湛医术为军中伤病员解除痛苦,其诊室门前常排起长队,"针到病轻" 的口碑不胫而走。

二、开枝散叶的针灸教育者

1951 年,孙培荣与同仁共同创立台北市针灸学会(后发展为中国针灸学会),这一举措成为台湾针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学会核心成员与讲师,他致力于将传统针灸体系化、规范化,主张 "承古而不泥古",将《针灸大成》的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在台湾中医学院(现中国医药大学)任教期间,孙培荣推动针灸课程改革,将其从选修课提升为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他编写的《针灸学讲义》逻辑清晰、深入浅出,成为台湾多所院校的指定教材。据统计,台湾针灸界 70% 以上的从业者曾受教于他,其弟子周左宇、武仲瑛、孙宝琳等更是成为业界翘楚,将孙氏倡导的 "针药并用"" 身心同治 " 理念带到更广阔的领域。

孙培荣的教育理念强调 "知行合一",要求学生不仅熟背经络腧穴,更要在临床中体悟辩证施治的精髓。他常说:"针灸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既要守住根基,也要让更多人受益。" 这种对传承与传播的双重重视,为台湾针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泽被苍生的仁心医者

在台北市信义路的 "孙培荣针灸诊所" 门前,"贫者免费,病者必医" 的匾额格外醒目。孙培荣行医数十年,始终坚守医者初心,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分文不取,甚至自贴药费。

曾有一位患病多年、丧失语言能力的患者,因家境贫寒几近绝望,孙培荣不仅为其免费治疗,还根据病情精心调配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调理,患者逐渐恢复了言语功能。这样的故事在他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患者送来的锦旗挂满诊室,而他始终谦逊地说:"医者之责,在于排忧解难。"

除了日常诊疗,孙培荣积极投身公益医疗事业。他带领针灸学会成员定期深入偏远地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针灸服务,足迹遍及台湾南北。在台北市立疗养院,他坚持每周前往为特殊患者义诊,用耐心与医术传递关怀。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参与的义诊活动超过百场,惠及民众十余万人次,用行动诠释了 "大医精诚" 的深刻内涵。

四、烛照后世的学术遗产

孙培荣在临床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1971 年出版的《针灸验案汇编》收录了他多年积累的经典案例,以通俗易记的歌诀形式呈现辨证思路与取穴原则,成为针灸初学者的重要入门读物。该书不仅在台湾地区多次再版,还被引入大陆作为中医针灸专业的参考教材,其学术价值得到两岸业界的一致认可。

在学术思想上,孙培荣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他深入研究古典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探索针灸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可能,提出 "辨证为先,施法为要" 的治疗理念,强调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方案。这种尊重传统又勇于探索的精神,为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974 年,孙培荣先生走完了 75 年的人生旅程。出殡当日,台北街头万人空巷,无数曾受惠于他的民众自发前来送别,感念这位 "银针天使" 的救命之恩。如今,他的弟子们秉承遗志,将孙氏针灸的学术思想带到世界各地,在欧美、东南亚等地的中医诊所里,依然能看到《针灸验案汇编》的身影,他播下的中医火种,正在全球范围内焕发光彩。

结语

从齐鲁大地到宝岛台湾,孙培荣的一生跨越了时代的变迁,却始终未改对针灸事业的赤子之心。他是战乱中的守护者,用银针为伤员抚平伤痛;是杏坛上的播种者,为台湾针灸界培育大批英才;更是仁爱的践行者,用免费义诊诠释医者情怀。他的贡献早已超越了个体行医的范畴,成为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正如国际针灸学会在纪念文章中所写:"孙培荣先生以一生的实践证明,传统医学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分享。他留下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一颗始终与患者同在的仁心。" 在中医走向世界的今天,重温这位针灸泰斗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对传统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对传承的担当 —— 这些精神,正是中医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整理自《台湾中医药发展史》等公开出版物,旨在介绍历史人物的学术贡献与社会影响,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中医诊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来源:优悠的健康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