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昇(1460年-1517年),字大临,号友兰,是仙游县仁德里黄花(今龙华镇金建村)人。他少时学得诸般武艺,骁勇非凡。后来,他随总兵沐有威进修孙吴兵法,武略愈发精进。他常率乡间民勇除贼安民,所率部队被称为“魏家军”。明弘治、正德年间,倭寇侵犯南日岛、海门岛、烽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让文物更好地“动”起来,仙游县抗倭将军魏昇故居董事会负责人林兰烟坚持守护文物,乐此不疲。
5月14日,笔者来到被誉为“薏米之乡”的龙华镇金建村。见到林兰烟时,她正在抗倭将军魏昇故居向参观者讲解魏昇将军的抗倭故事和文物保护过程。
魏昇(1460年-1517年),字大临,号友兰,是仙游县仁德里黄花(今龙华镇金建村)人。他少时学得诸般武艺,骁勇非凡。后来,他随总兵沐有威进修孙吴兵法,武略愈发精进。他常率乡间民勇除贼安民,所率部队被称为“魏家军”。明弘治、正德年间,倭寇侵犯南日岛、海门岛、烽火门等地,兴化府守派魏昇率“魏家军”前往抵御。历经30年,激战20余役,魏昇最终击退倭寇。后来,在一场战役中,魏昇不幸身受重伤,不治身亡,享年58岁。
68岁的林兰烟是一位农村妇女,也是抗倭将军魏昇嫡系子孙的妻子。她兴致勃勃地介绍说,魏昇信俗已列入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魏昇故居被列为仙游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魏昇祖厝也被列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林兰烟说,在魏昇故居里,依然保存着“魏家军”使用过的饲马槽、石狮、民国《壮烈祠》石碑及清代《壮烈志》雕刻板等文物。记载魏昇生平事迹的《壮烈志》雕版原来有100余块,但因年代久远多有遗失,如今只剩下5块,这些雕版具有史学研究价值。
2019年,在林兰烟的提议下,成立了魏昇故居董事会,将原来的魏氏祠堂更名为“魏昇故居”,大家一致推选她担任董事会负责人。同年3月,魏昇故居董事会召开魏昇暨魏家军抗倭文化研讨会,《壮烈志》
的5块雕版及其内容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研讨会后,郑秋鉴教授在国家图书馆藏书目录中查到了《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简称《壮烈志》),并将其作为研究魏昇将军的主要资料。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能揭开尘封的记忆。民族英雄值得全社会敬重和学习。”林兰烟说,魏昇文化研究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重刊《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希望人们了解莆田人民抗击外敌入侵、捍卫国家领土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弘扬英勇抗倭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陈文华
责编|林圣裕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