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助力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09:17 1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数智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数智化赋能,通过完善教学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

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数智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数智化赋能,通过完善教学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素质等,我们能够打造出更多更好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技能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完善教学环境,打造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的数智化生态系统

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数智化教学环境支持,需要将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的优质教学活动和技能培训开展,均需基于数智化的基础设施来完成。职业院校应建立促进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院校间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流通的开放共享数字资源平台。同时,引入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重视智慧课堂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以构建数智化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习体验。此外,还要成立数智化教学环境维护队伍,通过经常性的维护和技术创新来保证数智设备稳定运行、高效应用,为职业教育一级核心课程的建设提供稳固的技术基石。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数智化技术与一流核心课程的深度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职业院校需要主动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与实践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建共享数智化教学资源和培训平台,以此推进前沿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形成校企互补优势,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进步与创新。另外,职业院校还应推动教育管理的数智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成效,构建具备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动态平衡与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提升专业素质,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大潮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着力打造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擅长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智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转化为数智化的教学案例和教材,为更多师生所共享。另外,也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防范数智化隐患,构建职业教育人机协同的课程建设生态

在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技载道的理念,确保技术的良性发展,避免技术凌驾于教育之上。职业院校在推进数智化课程建设时,需要确保数智化技术的应用与职业教育育人宗旨高度契合,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历程,确保技术在服务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同时,还应认识到在数据采集、算法应用等诸多环节中可能存在隐私外泄、伦理责任模糊等问题。因此,明确各方权责和伦理规范尤为必要。

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应建立基于教学信息化的基础技术规范,明确数字智能的应用领域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以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安全。此外,企业还应强化科技开发者与用户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遵守“责任伦理”,以保证数字智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契合于伦理规范。

数智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不仅是技术驱动的教育改革,更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职业教育的数智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反思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守护教育的温度与人文关怀。唯有如此,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大国工匠、服务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教育一般项目〉“数智、沉浸、贯通式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ZJGB2024240〉)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