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凝结了我们党百年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奋斗历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仅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引领作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新时代,高
红色文化凝结了我们党百年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奋斗历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仅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引领作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新时代,高校应持续探索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充分挖掘并发挥红色文化和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促使红色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社会培育更多有理想、敢担当、有抱负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拓宽红色文化融入方式。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还存在融入方式单一、融入内容枯燥、融入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要立足新时代,因势而变、因势而新,不断拓展创新融入方式。首先,高校应着力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教学氛围。结合校园的办学理念、建筑风格等,对学校物质环境进行优化,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地标建筑,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宣传墙、悬挂红色标语等,全方位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氛围。同时,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体验、案例教学等,增强课堂乐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高校可以大力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场所,并通过实景演出、VR技术等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体悟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借助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歌曲、历史照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教学,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让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变得真实可感,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丰富红色文化融入内容。以红色文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成效,首要的是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等红色资源纳入思政教材,并按主题进行章节划分,形成红色文化专题,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同时,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并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确保红色文化相关授课比例,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红色文化专题内容,感知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构建“红色文化+互联网”育人矩阵。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载体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三课堂,高校应积极构建红色文化网络平台,以高效传播红色文化。首先,创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方式。依托互联网开展红色文化网络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及时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信息。教学平台的设计需分类设置,整合红色人物、红色经典、红色事件等各类资源,为学生打造立体化、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学习资源库。其次,打造传播红色文化的微媒体平台,激活红色文化的“流量”密码。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及时发布和更新相关内容,推送经典红色故事,并运用表情包、漫画、动画等形式增添内容趣味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形式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以增强红色文化亲和力。
发挥教师队伍主导作用。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一方面,教师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高校应定期开展关于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为教师提升红色文化素养提供机会和条件,如邀请业内专家开设讲座、组织研讨会等。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实现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不仅要讲好红色文化理论知识,也要践行好红色文化价值观,带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以自身实际行动树立良好榜样,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作者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系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213038〉、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gz2021213〉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