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创作论坛”召开,精品创作与出海创新成行业焦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09:20 1

摘要:3月28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bilibili主办的第十二届网络视听大会“国漫精品创作与传播创新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主管部门的领导、行业领军平台代表、知名动画公司负责人、一线创作者及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国漫的精品化创作与全球化传播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共

导读:聚焦精品创作与全球传播两大核心,本次网络视听大会国漫论坛深度探析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升级路径与未来方位。

文|钱韶

3月28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bilibili主办的第十二届网络视听大会“国漫精品创作与传播创新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主管部门的领导、行业领军平台代表、知名动画公司负责人、一线创作者及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国漫的精品化创作与全球化传播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展望中国动画产业的未来发展蓝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范洁,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游海洋,B站副总裁张圣晏,玄机科技副总裁曹继炜,成都艾尔平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制片人陆曦,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影元总经理、制片人李早,中国新生代动画导演彭擎政,B站知名UP主“天师道的白山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何天平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讲话。

文化为基,政策护航:

国漫发展的深厚土壤

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与可持续发展,其根本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同时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战略引导与地方产业的积极实践。挖掘文化宝藏并优化发展环境,无疑是国漫走向精品化的坚实基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范洁便首先强调了文化自信与创新表达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她指出,“世界市场对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有着旺盛的需求,要鼓励动画创作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富有时代感的艺术风格焕新表达,使中国动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游海洋则以上海的生动实践,印证了地方产业基础与文化氛围对于国漫成长的关键作用。他回顾了上海动画制作的辉煌历史,并表示,“上海拥有着扎实的动画产业基础和文化氛围,从《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到《中国奇谭》,再到近期《哪吒2》就有多家上海制作公司的参与。可以说,上海一直是国漫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土壤。”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游海洋

上海作为中国动画的重要摇篮,其深厚的产业积淀与丰富的人才储备,为国漫的腾飞提供了不竭动力。游海洋还特别剖析了现象级作品《中国奇谭》的成功密码,认为这是“依托上影厂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和B站对用户的精准洞察,两者结合,才让这部佳作成为了现象级作品。”这一案例生动揭示了传统艺术底蕴与现代平台数据洞察力融合所能产生的巨大化学反应。此外,上海长期坚持举办相关产业论坛,并在政策层面持续加码,积极鼓励原创与创新,这些系统性举措共同为国漫的繁荣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

平台驱动,扬帆出海:

国漫全球化的创新路径

在坚实的文化与政策基础上,如何把握全球化机遇,让高品质的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了本次论坛讨论的又一核心焦点。与会者形成共识:网络视听平台正凭借其独特的资源整合与传播能力,日益成为驱动国漫“扬帆出海”的关键引擎。

对此,范洁副司长再次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国漫出海的时代使命。她认为,“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国漫肩负着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使命。如何加强国漫的海外传播、拓宽国际市场的推广渠道,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层面将国漫视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B站副总裁张圣晏

作为回应与实践,国内领先的动画出品方和播出平台B站,凭借其在长视频内容尤其是动画领域的持续深耕与战略投资,已构建起一套推动国漫出海的系统性打法。B站副总裁张圣晏介绍道,B站的策略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

首先,是持续巩固和提升优质内容的自主生产与孵化能力。自2017年其国创专区成立以来,B站已积累了庞大的内容储备——累计播出超过640部国创动画,并深度参与出品近300部作品。这一坚实的内容基础,为国漫的国际化征程提供了有力的起点。

其次,B站致力于积极构建并拓展多元化的全球发行网络。截至2024年底的数据清晰地展示了其显著进展:已有超过60个IP、近100部作品、总计近1500集国创动画成功发行至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其发行版图广泛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登陆近50个主流流媒体平台与15家本土电视台,标志着其国际传播渠道日趋成熟与完善。

最后,也是最具前瞻性与战略意义的一步,在于探索并深化全球范围内的联合创作机制。张圣晏强调,这代表着一种思维上的转变,意在突破传统单向内容输出的模式。通过《时光代理人》、《凸变英雄X》等项目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B站正积极推动一种新的合作范式:由国内核心团队担当主导,与全球多方的优秀创作者展开深度协同。这种模式的最终目标,是高效整合并运用全球顶尖的动画资源,以服务于共同的创作目标与战略愿景,恰如其所言,力求实现“让世界动画为我们所用”。

这一从内容输出到全球共创的战略升级,意义深远。它不仅标志着国漫出海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更体现了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旨在通过深度的国际协作,提升中国动画作品的全球文化适应性、叙事吸引力与市场整体竞争力。

匠心独运,融汇创新:

精品创作与产业未来

国漫竞争力的核心无疑在于内容品质。论坛的讨论也因此聚焦于精品创作的关键要素:如何在市场浪潮中坚守创作初心,如何以技术赋能艺术想象,如何从文化传统中汲取力量并进行现代转译,以及如何构筑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这些共同构成了国漫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

玄机科技副总裁曹继炜

技术,被视为驱动国漫升级与走向国际的重要力量。玄机科技副总裁曹继炜基于其公司多年实践,强调技术对于实现艺术构想和全球推广的必要性,其目标是“用心雕琢故事内核,用科技赋予艺术想象”。成都艾尔平方的制片人陆曦则从创作一线出发,在描述行业激烈竞争的同时,点明技术如同“我们造梦的道具”,是帮助创作者在现实中“将各种大胆的想象逐一实现”的关键工具。

成都艾尔平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制片人陆曦

内容的深度与文化表达的创新,同样是铸就精品的灵魂。上海电影的李早分享了如何在创作中“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力量,并进行与时俱进的转译”,以《中国奇谭》为例,展示了重构传统叙事、贴近现代审美的有效路径。而B站UP主“天师道的白山正”则提供了另一视角,他认为跨越文化隔阂的关键,或许“不一定必须讲中国的故事,而是要提炼中国精神”,通过共通的情感价值引发全球共鸣。

面对产业现实,创作者的纯粹追求与团队协作亦不可或缺。新生代导演彭擎政根据自身经验,强调“创作者应该保持初心,最重要的依然是打磨好内容本身”,认为真诚的作品更能赢得市场青睐。他还用生动的比喻点明了项目成功需要团队目标一致、各司其职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学界视角则为产业描绘了更广阔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的何天平副教授对动画产业充满信心,他不仅指出了动画在融合中国美学与影视工业上的独特性及其稳健增长的态势,更点明了未来的巨大潜力所在:“未来若能够深度打通动画与影视、游戏、衍生品等跨媒介内容产品的合作模式,产业的想象空间将更为可期。”这预示着通过IP的多元开发与产业协同,国漫有望实现价值的指数级增长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

来源:影视前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