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年前,因查出早期右肺腺癌做了手术,如今,复查时发现左肺新出现了一个实性结节。这让68岁的华阿姨(化名)彻愁容满面,“难道肿瘤复发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5年前,因查出早期右肺腺癌做了手术,如今,复查时发现左肺新出现了一个实性结节。这让68岁的华阿姨(化名)彻愁容满面,“难道肿瘤复发了?”
近日,她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沈茜的门诊。专家对比半年前一切正常的CT报告,认为这个结节更可能是炎症性病变。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沈茜详细询问华阿姨的生活环境和接触史。华阿姨冷不丁地秀出她的“萌宠”——一只羽毛雪白的鹦鹉。
IC photo 供图 (图文无关)
“元凶”真相大白!就是华阿姨的鹦鹉惹的祸。
原来,与华阿姨亲密接触的这只鹦鹉,让她患上了“隐球菌肺结节”。
“隐球菌属于真菌,常见于土壤和鸟粪中。鹦鹉的便便在潮湿、不洁的环境中很可能成为隐球菌的滋生地。饲养鹦鹉后,可能会增加空气中隐球菌孢子的浓度,使人更容易吸入并感染。”沈茜解释,多数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这些真菌,不会生病,但在免疫力较差的情况下,隐球菌就会引发感染。
隐球菌初感染灶多为肺部,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没有及时控制,会从肺部播散至全身其他部位。它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不仅治疗困难,预后也较差,甚至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经过抗真菌治疗,复查胸部CT时,华阿姨的病情明显好转。
沈茜建议,饲养鹦鹉前,要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如果你对鸟类抗原中最常见的动物源性蛋白过敏(可以到医院提前做检测),应避免长期接触、饲养鹦鹉等鸟类十分必要。日常也不要乱摸、乱喂,切记能离多远离多远。如果家中有老人、儿童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也要谨慎考虑。
另一方面,如果你实在割舍不下这个“小萌宠”,建议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同时,定期带鹦鹉去兽医处检查,确保其健康,避免携带病原体。此外,还要做到定期清洁鸟笼,避免粪便和羽毛粉尘积累;保持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吸入病原体的风险;佩戴防护装备,清洁鸟笼或接触鹦鹉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