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艺圈里,只要有人提到“靠人脉上位”“背景硬拿资源”这两组词,评论区立马就能炸锅。
文|妙
演艺圈里,只要有人提到“靠人脉上位”“背景硬拿资源”这两组词,评论区立马就能炸锅。
其实观众吐槽的从来不是他们有个当演员的爹妈、有当导演的亲戚。
而是这批人业务水平稀松平常、长相也谈不上惊艳,却总能把顶级项目轻松揽进怀里。
明明演着主角,结果在镜头前不是瞪眼就是咋呼,让人一秒出戏。
就像《狂飙》里那个演高启强儿子的演员,《人民的名义》里让人想跳过的“不良”。
这些角色空降大制作,占着好角色,耗着好剧本,纯纯在浪费资源,还真觉得观众看不出来。
就像吴刚的儿子吴羽卿,他在《狂飙》里演高启强的儿子高晓晨。
这部剧本来是众星云集的扫黑好剧,张颂文、张译这些老戏骨飙戏看得人过瘾。
可吴羽卿一出场,就让人觉得不对劲。
他演的高晓晨,本该是带着黑道家庭长大的复杂气质,结果全程表情浮夸。
荧幕上,他不是瞪眼就是咋呼,嘴里蹦出的句子黏成一团,谁也抓不到半个清晰的字眼。
明明是高启强精心培养的“太子爷”,被他演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街头小混混。
浑身透着一股生硬劲儿,跟角色一点都不贴,表演也成了《狂飙》里少有的败笔。
网友们都在吐槽,说他完全是靠吴刚的关系才拿到这个角色,好好的剧被他拖了后腿。
同样靠父辈关系拿到优质资源,却完全撑不起角色的,还有张光北的女儿张思乐。
张光北作为老戏骨,在《亮剑》里演的楚云飞深入人心。
偏偏他闺女一点没沾到老爸那点演戏的细胞。
张思乐刚踏进圈子就借光,直接混进了《觉醒年代》《巡回检察组》这种口碑大作。
在《觉醒年代》里演柳眉,戏份不多但也没让人记住,全程表情平淡,像个背景板。
到了《巡回检察组》更离谱,演年轻作家乔。
剧本里写的是“美貌与才华并存的才女”,可张思乐往那一站,颜值普通得像路人。
演技更是拉胯,演激动戏只会瞪眼噘嘴,说话有气无力,跟角色设定完全对不上号。
观众看着就觉得别扭,满屏弹幕都在刷“她怎么混进来的”“太出戏了”。
比张思乐更离谱的,是靠职权给自己塞戏的阚犇犇,他演黄头发的郑胜利,戏份多到离谱。
明明是主线外的支线人物,却硬生生加了一堆无关剧情。
他一会儿跟女友扯闲篇,一会儿在网上瞎蹦跶。
台本念得油腔滑调,表情挤眉弄眼,活像个没演技的网红在硬凹“叛逆青年”人设。
观众追剧时一看到他的镜头就忍不住想跳,连导演李路后来都承认“郑胜利这条线确实拖沓”。
可阚犇犇当时是剧组B组导演,仗着职权硬是把自己塞进了主演名单。
这段表演成了《人民的名义》唯一的败笔。
而靠母亲光环出道的邹元清,演技更是“木头一块”。
演技像木头邹元清是闫妮的女儿,打小就跟着母亲在工作地打转,出道时直接拿到《秘果》的角色。
她先跟陈飞宇、欧阳家的大提琴手同台,又跟妈妈拍了部《我是你妈》,戏约一路绿灯。
可她演戏像块木头,表情呆滞,眼神没神,喜怒哀乐全靠硬挤,观众说她“木头式演技”。
到了《卧底警花》更夸张,她挑大梁演女主角夏海蓉,本该是英姿飒爽的女警。
结果她演得五官乱飞,眼神空洞,哭戏干嚎没眼泪,打戏僵硬像摆拍。
小姑娘跟剧里的老戏骨一比,差距明晃晃摆在那儿,剧集开播没多久口碑就扑了。
若论背景最硬的那一档,还得提到陈凯歌的公子阿瑟。
顶着大导演父亲的光环,他刚踏进圈子就踩在旁人摸不到的高台阶。
16岁演《秘果》男主,搭戏大火的娜娜;18岁参演《我和我的祖国》,演年轻飞行员。
张艺谋的《悬崖之上》里他演张宪臣的儿子,戏份虽少却镜头不少。
后来又主演大男主剧《将夜》《打火机与公主裙》。
连还没播就热搜霸榜的巨制《献鱼》也让他扛大旗,饰演那个祖师司马焦。
可这么多年资源喂下来,演技却没什么进步,表情总是淡淡的。
他眼神里没什么戏,哭戏挤不出眼泪,笑起来也透着僵硬。
《献鱼》里演疯批,本该是邪魅气场,结果他全程耷拉着眼皮,刻意压低嗓子装深沉。
加上后来的私生活争议,口碑直接从“潜力小生”跌到谷底。
观众都说“拿着顶配资源,交出的答卷还不如科班毕业生”。
其实观众从不反感星二代,反感的是占着好资源却不努力。
一样托家里门路进圈,也有人拿真本事把路走宽了。
正面的例子像茹萍的孩子奚望,出道时也顶着“星二代”光环,但她没靠母亲铺路,反而从配角演起。
在《无限超越班》里,她和郝蕾搭戏演对手戏。
一个跪地哀求的片段,情绪从隐忍到崩溃层层递进,眼泪说掉就掉,眼神里全是戏。
她在《中流击水》里演杨开慧,不施粉黛,粗布衣服一套,把革命女性的坚韧演得深入人心。
直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是茹老师的亲闺女。
演过列国志夏姬的女演员,她的儿子王骁更是如此,作为“影后之子”,他做了十年小人物。
王骁演过陈忠实小说里的“白孝武”、《流金岁月》里的“杨柯”,每个角色都带着烟火气。
在《南京照相馆》里,他演照相馆老板金承宗,穿着长衫,戴着圆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却在乱世中用镜头记录历史,一个眼神就把小人物的挣扎和坚守演了出来。
观众记住的从来不是“他是谁的儿子”,而是“承宗”“孝武”这些鲜活的角色。
说到底,背景只是敲门砖,真正能在镜头前立住脚的,永远是拿得出手的演技。
说到底,背景能给你机会,但留不留得住观众,还得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本事。
吴羽卿、张思乐他们占着好角色浪费剧本,阚犇犇硬塞戏拖慢节奏。
网友喷的从来不是“家里有靠山”,而是他们没本事,还赖在位置上不挪窝。
圈子里不缺有背景的人,缺的是像奚望、王骁那样肯沉下心磨演技的人。
他们从群演混起,用一部部作品把姓名烙进观众脑海,而不是拿爸妈的名头当通行证。
盼这些靠家底出道的年轻人早点想通,大家眼尖得很,演得行不行,一亮相就能被看穿。
靠人脉拿戏约,不如凭真功夫换掌声,这才是圈子里长久混下去的硬道理。
来源:娱乐圈扒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