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5 月,A 股市场上演了一幕令人瞠目结舌的 “冰火两重天”—— 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946)在披露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 29.86% 的同时,股价却连续三个交易日强势涨停,累计涨幅超 30%,市值飙升至
2025 年 5 月,A 股市场上演了一幕令人瞠目结舌的 “冰火两重天”—— 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946)在披露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 29.86% 的同时,股价却连续三个交易日强势涨停,累计涨幅超 30%,市值飙升至 84.68 亿元。这一 “业绩越差股价越涨” 的反常现象,迅速引发市场热议:究竟是资本炒作的狂欢,还是价值重估的前奏?
尽管一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但恒而达的营业收入仍实现 1.503 亿元,同比微增 2.04%。这一数据背后,是公司从传统金属切削工具向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战略转型。
产品结构升级:公司滚动功能部件(滚珠丝杠、行星滚柱丝杠等)收入同比增长 59.96%,占总营收比重从 2023 年的不足 10% 提升至 13.2%。技术壁垒构建: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德国 SMS 公司,恒而达在高精度磨床技术(加工精度达亚微米级)、丝杠副产业化等领域取得突破,填补国内空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恶化 71.88% 至 - 2158 万元,表面看是 “失血”,实则是战略性投入的结果:
人员扩张:为支撑新业务,员工数量同比增加 25%,薪酬支出增长 16.1%。技术并购:850 万欧元收购德国 SMS 公司,加速丝杠副产品研发,预计缩短研发周期 30%。产能储备:2025 年规划新增 30 台数控磨床,直线导轨副月产能将达 2000 根,为未来订单爆发做准备。前十大股东中,实控人林正华持股 66.30%,股权高度集中。这一结构在短期内可能抑制股价波动,但长期看:
战略执行力强:大股东可快速决策推进海外并购、技术研发等长期项目。流动性风险:若未来大股东减持,可能引发股价剧烈震荡。5 月 10 日,恒而达宣布以 850 万欧元收购德国 SMS 公司高精度数控磨床业务,这一动作被市场视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关键一击。
技术协同:SMS 的螺纹磨床技术(如 Heligrind SH 系列)可直接用于丝杠加工,良率提升至 98%,设备成本降低 30%。市场拓展:通过德国 SPV 公司,恒而达可对接 Sandvik、Klingelnberg 等国际客户,抢占欧洲高端市场。政策红利:国家 “工业母机自主化” 政策加码,恒而达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有望获得更多补贴和订单。在特斯拉 Optimus、波士顿动力等巨头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市场进入爆发前夜。单台人形机器人需 34-44 个微型丝杠,成本占比超 20%,而恒而达的行星滚柱丝杠已通过客户验证。
市场空间:华西证券预测,若人形机器人产量达 100 万台,丝杠市场需求将超 140 亿元。先发优势:恒而达是国内少数实现丝杠副量产的企业,产品精度对标 THK、NSK 等国际龙头。5 月 12 日涨停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 3387.88 万元,占总成交额 32.44%,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净流出。这种 “机构进、散户出” 的格局,反映出市场对恒而达长期价值的认可与短期炒作的分歧。
封单力度:5 月 14 日涨停封单资金达 5264.34 万元,占流通市值 1.32%,显示多头力量强劲。估值争议:当前滚动市盈率 107.47 倍,显著高于通用设备行业均值(42.31 倍),高估值背后是市场对丝杠业务放量的强烈预期。尽管市场对恒而达的技术突破充满期待,但 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 12.31% 至 29.16%,新业务(丝杠、装备)仍处于亏损状态。若未来订单不及预期,可能出现 **“增收不增利” 的尴尬局面 **。
公司货币资金从期初 1.155 亿元降至 5947 万元,而短期借款增至 1.055 亿元,流动负债同比增长 20.5%。若现金流持续恶化,可能被迫缩减研发投入或增加融资成本。
工业母机和机器人领域技术迭代迅速,若恒而达无法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越。此外,国家政策若转向或补贴退坡,将直接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从技术面看,恒而达股价已偏离基本面,短期可能面临回调压力。但从中长期看:
技术壁垒:收购 SMS 后,公司在丝杠副领域的竞争力显著提升,有望在 2025-2027 年实现净利润 17% 的复合增长。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精度丝杠的需求将持续释放,预计 2025 年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将超 20%。恒而达的暴涨,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 **“技术突破 + 行业风口”** 的提前定价。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通过收购德国 SMS、布局丝杠副等动作,已悄然站上智能制造的风口浪尖。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狂欢中保持理性,在争议中寻找确定性,或许比盲目追涨更重要。毕竟,真正的价值,终将穿越周期。
来源:财经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