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寒假,杭州丁兰实验中学的初三女生张潇冉交了一篇题为《旧轨还乡》的随笔。这篇描写K1806次绿皮火车返乡见闻的作文,最初只是语文作业本上的一页潦草字迹。班主任王杨军批改时,被“推销员递来零食,爷爷那句‘孩子爱吃’像把钝刀戳进我心里”的细节击中,将作文拍
当“00后”用一篇800字的作文碾碎应试教育的模板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为什么成年人反而在孩子的文字里哭红了眼眶?
2025年寒假,杭州丁兰实验中学的初三女生张潇冉交了一篇题为《旧轨还乡》的随笔。这篇描写K1806次绿皮火车返乡见闻的作文,最初只是语文作业本上的一页潦草字迹。班主任王杨军批改时,被“推销员递来零食,爷爷那句‘孩子爱吃’像把钝刀戳进我心里”的细节击中,将作文拍成视频发到抖音。
张潇冉的父母是早年南下打工的乌兰察布人,她每年寒暑假都要经历25小时硬卧返乡。作文里没有刻意煽情,只有车窗上凝结的冰花、邻铺老人蜷缩的脚趾、列车员叫卖“内蒙古奶酪”的方言尾音。这些细节被王杨军的“语文山水”账号放大后,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3000万。
争议随之而来。有网友质疑“初中生怎么可能写出这种文字”,直到张潇冉晒出从2018年开始的火车票收藏册;也有人批评“美化落后交通”,但立刻被内蒙古网友反驳:“高铁4小时能到的今天,我们仍选择绿皮车,因为慢才是回家的仪式感。”对比某名校“雨中送伞”的范文模板,这篇作文意外掀起关于“真实写作”的论战。
3月底,乌兰察布旅游局官方账号发起“跟着作文游草原”活动,K1806次列车硬卧票预售量同比激增170%。张潇冉收到出版社邀约,但她拒绝将作文改编成“满分作文指南”:“它只是我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秘密。”
这篇作文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城市化进程中两代人的撕裂:70后在中转站里丢失的乡愁,被10后用手机备忘录捡了回来。更深远的是,教育部在《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中新增“鼓励非虚构写作”条款,王杨军的“生活观察课”被列入教师培训案例。
来源:英语学习四书五经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