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是校园有序运转的保障,更是家庭幸福安宁的底线。从幼儿园孩子的日常防护,到中小学生的校园与出行安全,再到高校学子的独立生活安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却始终需要家校社共同倾注心力。
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是校园有序运转的保障,更是家庭幸福安宁的底线。从幼儿园孩子的日常防护,到中小学生的校园与出行安全,再到高校学子的独立生活安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却始终需要家校社共同倾注心力。
为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掌握防护技能,小编梳理了覆盖幼儿园、中小学、高等学校的安全温馨提示,从卫生习惯、饮食健康、人身防护,到防溺水、心理健康、网络安全等多方面,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指引。
愿每一位家长、老师与学子都能将安全牢记心间,把防护融入日常,携手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平安防线,让成长之路始终充满阳光与守护。
幼儿园安全温馨提示
1. 注重卫生习惯养成:教导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卫生用品,避免随意用手揉眼睛,降低感染风险。
2. 营造健康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干燥,定期开窗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清新。同时,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培养孩子环保意识。
3. 把控饮食卫生安全:严格把控孩子的饮食,确保孩子食用卫生不达标的食物。减少冰冻食品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少让孩子吃高盐、高糖、油炸及熏制食品,守护孩子肠胃健康。
4. 鼓励适度体育锻炼:引导孩子积极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5. 加强孩子监管力度:孩子活动期间,家长务必保持在其视线范围内,给予全程监管。切勿将孩子单独留在室内或车内,也不允许孩子在无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外出活动。
6. 远离危险活动区域:严禁孩子独自或结伴前往马路边、水边、建筑工地等危险地带玩耍,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等意外情况。
7. 强化家庭安全防护:做好家庭阳台、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掷物品,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防止摔伤、坠落等事故发生。
8. 排查家庭安全隐患:定期对家中电线、燃气管道、电器、刀具及其他器械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触电、烫伤、煤气中毒、器械伤害等事故。
9. 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将易燃、易爆、易碎、有毒、锋利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玩具和物品妥善保管,避免孩子接触。同时,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将物品放入嘴、耳、鼻、眼中,也不要将物品套在头上和脖子上。
10. 安全存放药品并管控电子设备:将家中药品放置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防止孩子误食。此外,要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孩子沉迷其中。
11. 培养良好社交与安全意识:教育孩子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不抓咬、打闹同伴。外出时,和孩子一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乘车规则,保障交通安全。同时,教导孩子不逗弄猫、狗等动物,防止被抓伤、咬伤。
12. 保护孩子身体隐私:让孩子明白保护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不让他人看、触摸、拍摄自己的隐私部位。
13. 提高孩子防拐防骗意识: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礼物,不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信息。若被陌生人强迫带走,要大声呼救并迅速跑向人群密集的地方;与家人走散时,应留在原地等待或向警察求助。
14. 让孩子牢记关键信息:帮助孩子熟知自己的姓名、所在幼儿园名称、家庭住址以及家长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信息,确保孩子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够准确求助并清晰表达。
中小学安全温馨提示
01
上下学安全
1. 严格遵守考勤制度:按时到校、离校,不迟到、不早退。若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校或需要提前离校,务必及时向老师请假。同时,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决不去网吧、酒吧、歌舞厅、游戏厅等不适宜中小学生进入的场所。
2. 遵守交通规则行走:行走时走人行道,靠右侧通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通过天桥或地下通道过街;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不闯红灯,不翻越护栏;不在马路上、车辆周围嬉戏玩耍,确保行走安全。
3. 安全乘坐交通工具:乘坐校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到达学校后及时下车,小学生回家时若见不到家长,应在车上等待,不擅自下车。不乘坐三轮车、农用车等无客运资质的车辆,不随意搭乘陌生人的车辆。
4. 规范骑行行为: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的学生不得骑电动自行车;行走或骑车过程中,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闯入机动车道,保障骑行安全。
5. 应对恶劣天气和灾害路段:上下学途中,如遇暴雨、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应尽量避开或绕行。同时,要避开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路段,确保自身安全。
02
在校活动安全
1. 积极参与安全学习: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 有序进行校园活动:上下楼梯、在楼道通行时要靠右慢行,不推挤;在食堂、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要遵守秩序,避免踩踏事故。
3. 远离危险区域和设施:不攀爬楼梯、走道、水池等区域的护栏设施,不到无护栏的平台玩耍,防止坠落受伤。
4. 遵守寄宿生活规范:若在校寄宿,要严格遵守寄宿规定,不乱拉电线,不使用明火,不留他人住宿。保持寝室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熟知逃生通道位置,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建议寄宿。
5. 规范教育教学活动行为:严格遵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规范,若遇到安全突发事件,要按照规定妥善处理,并及时向老师报告。
03
防溺水安全
1. 远离危险水域:不在江河湖塘等水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坑等危险区域玩耍,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2. 不进行危险涉水行为: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江河湖塘边洗手、洗东西、抓鱼虾、抓青蛙、捞水草等,防止不慎落水。
3. 严格遵守游泳规定: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确保游泳安全。
4. 选择安全游泳场所: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降低溺水风险。
5. 科学施救溺水同伴:若发现同伴溺水,应立即呼喊成人帮助,或拨打110、120电话求救。也可利用树干、绳索、漂浮物等进行施救,但切勿手拉手盲目施救,以免造成更多人员伤亡。
04
心理健康安全
1.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培养积极进取、开朗乐观的性格,多与老师、父母、同学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2. 坚持良好学习习惯:保持规律的学习生活,不盲目参与社会辅导班,不参加无资质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活动,防止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过重。
3. 正确面对挫折困难: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勇敢面对困难。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学会主动寻求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帮助,共同克服困难。
4.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打架斗殴,不欺负他人,不抽烟饮酒,不打牌,不吸毒,不传播谣言,不参与迷信、邪教、传销等非法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5. 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不沉迷网络游戏,不玩含有色情、暴力、自残等不健康内容的游戏。不轻信网络信息,不与陌生网友见面,保护个人安全和隐私。
05
家校协作
1. 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学生若不能按时到校,家长要及时向老师请假;学生提前离校,需向学校报批。家校之间要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安全。
2. 学校加强安全指导:学校要经常性地向家长传达相关安全知识和防范要求,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提醒,形成家校安全教育合力。
3. 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家长要积极履行监护职责,学习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认真开展家庭安全教育。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表现,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化解困惑。
4. 掌握孩子外出信息:孩子节假日外出活动时,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去向、活动内容、归时以及同伴情况,提前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5. 支持学校安全活动:家长要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与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增强安全工作的整体效果。
高等学校安全温馨提示
1. 做好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清洁卫生,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保障人身安全:选择有合法经营资质的摊点、餐馆就餐,确保饮食安全。不私自下水游泳,防止溺水事故发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无营运证或超载的交通工具,不无证驾驶机动车。若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可能无法参加某些教育教学活动,需及时告知学校和家长。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心理困惑时,应及时向辅导员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专业帮助。
3. 遵守宿舍管理规定:外出时锁好门窗,严禁夜不归宿。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在校外租房居住。注意用电安全,不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大功率电器、劣质插座和劣质充电器,防止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4.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参与不熟悉的网络游戏、直播活动,不随意加入QQ群、贴吧等,防止陷入潜在的网络陷阱。不轻信网络上所谓的高薪工作招聘信息,一些不法分子会以“高薪工作”“轻松赚钱”为诱饵,将人骗至缅北等危险地区从事非法活动,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和自由。同时,要警惕各类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抵制“刷单”等不良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报警。此外,还需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警惕各类“套路贷”,不参与网络不良借贷,切实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5. 规范离校请假流程:有事离校需向班主任和辅导员请假、报告,经批准后方可离校。同时,要将个人去向及联系方式告知班长、舍友和家长。外出期间务必保持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及时与学校和家人取得联系。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求职择业等活动时,应提前告知学校和家长,谨防传销、邪教等非法组织诱骗,确保自身安全。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