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不佳的房颤患者,可通过导管消融术破坏引发心律失常的异常电传导通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射频消融(RFA)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认可的药物难治性房颤治疗手段,然而脉冲电场消融(PFA)可能较射频消融更具优势。8月2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不佳的房颤患者,可通过导管消融术破坏引发心律失常的异常电传导通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射频消融(RFA)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认可的药物难治性房颤治疗手段,然而脉冲电场消融(PFA)可能较射频消融更具优势。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在HOT LINE 8专场上,BEAT-PAROX-AF试验结果重磅公布,研究结果显示,PFA的疗效并不优于RFA,两种技术的疗效相当且均表现出色。
研究设计
BEAT-PAROX-AF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优效性试验,在法国、捷克、德国、奥地利和比利时的9个高容量中心开展,旨在探究PFA与RFA技术在症状性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PAF)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标准为:年龄18-80岁;至少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PAF;根据ESC指南具有房颤消融的I类或IIa类适应证;在计划手术前接受有效口服抗凝治疗>3周。
图1 研究设计
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采用基于CLOSE方案的单发PFA和点对点RFA进行肺静脉隔离。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单次手术成功率,定义为:在2个月空白期后,未出现≥30秒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未进行心脏复律、未重新启用I/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或任何重复消融。
研究结果
研究分析了289例患者,平均年龄63.5岁,42%为女性。在主要终点方面,两组消融方式单次手术成功率相似,且均较高:PFA组为77.2%,RFA组为77.6%,校正后差异为0.9%(95%置信区间[CI]:-8.2~10.1;p=0.84)。PFA组的平均总手术时长显著更短(56分钟 vs. 95分钟),校正后差异为-39分钟(95% CI:-44~-34)。
图2 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的整体安全性良好。PFA组和RFA组分别有5例(3.4%)和11例(7.6%)患者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非计划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RF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高。PFA组观察到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RFA组观察到2例心包填塞引流,以及2例肺静脉狭窄程度>70%的病例。两组中肺静脉狭窄>50%的患者分别为12例和15例,均未观察到死亡、持续性膈神经麻痹或脑卒中病例。
研究结论
BEAT-PAROX-AF试验结果显示,PFA的疗效并不优于RFA,两种技术的疗效相当且均表现出色。与RFA相比,PFA的安全性更优,且手术时间更短。
研究者说
BEAT-PAROX-AF试验主要研究者Pierre Jaïs教授指出,采用基于热效应的RFA进行肺静脉隔离,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认可且较为成熟的药物难治性房颤治疗方案。然而,随着PFA技术的问世,肺静脉隔离治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PFA是一种更快速、便捷的非热效应技术,相较于热效应消融可能提供更具选择性的组织靶向作用。此前已有多项试验对比PFA与热效应消融技术,但结果尚未明确。因此,开展BEAT-PAROX-AF试验,旨在直接比较PFA与改良RAF在症状性药物难治性PAF患者中的疗效。
Pierre Jaïs教授总结道,基于CLOSE方案进行的PFA和RAF,均展现出优异且相似的疗效,两者的单次手术成功率相当。此外,PFA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手术时间方面,似乎更具优势。
信源:ESC官网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