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上海知青下放安徽,今退休金意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06:08 1

摘要:我是老孙,曾是一位下放到安徽的知青,响应国家号召,带着青春的懵懂与激情,踏上了前往安徽农村之路。彼时的我,风华正茂,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未曾料到这一去便是40多年的岁月沉淀,归来时,两鬓已染霜华,说起退休金,你可能想不到!

本文根据被采访人的叙述整理而成,涉及隐私,当事人系化名,仅代表被采访人的个人观点。

我是老孙,曾是一位下放到安徽的知青,响应国家号召,带着青春的懵懂与激情,踏上了前往安徽农村之路。彼时的我,风华正茂,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未曾料到这一去便是40多年的岁月沉淀,归来时,两鬓已染霜华,说起退休金,你可能想不到!

01

1968 年,对于我和无数同龄人来说,是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生活在上海宝山。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记得那一天,街道上敲锣打鼓,宣传队的广播声震耳欲聋,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氛。当时的政策是家里可以留一个,我家里三兄弟,当时大哥已经考上大学了,所以我和二哥,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成为了下放知青。尽管心中满是对未知的恐惧,对家人的不舍,但我们别无选择。告别父母时,母亲那红肿的双眼,父亲那欲言又止的神情,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02

初到安徽农村,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惊。这里的一切与上海截然不同,破旧的房屋,泥泞的小路,落后的生产方式,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我无所适从。我们的任务就是种地,和农民伯伯一样,靠挣工分来维持生计。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得起床,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在烈日的暴晒下,我们弯着腰,除草、施肥、收割,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而且,我们知青挣的工分,比当地农民伯伯还要少,一天也就七、八公分,远不到十公分。

生活条件的艰苦超乎想象。吃饭虽然有国家补贴,不至于饿肚子,但却没有什么菜吃。农民伯伯们的主菜,永远是咸菜,偶尔有豆瓣酱就算是改善生活了。那时油也稀缺,为了能让饭菜有点滋味,我们只能省吃俭用,用家里给的钱去买鸡蛋,七分钱一个,对我们来说已经算是奢侈品了。更别提其他的肉类和新鲜蔬菜了。在农村的日子里,我也尝试过自己种菜,可由于缺乏经验,大多以失败告终。

可生活再苦,也不能磨灭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在农村待了五、六年之后,迎来了安徽工厂的招工。我幸运地被招进了芜湖的制冰厂。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进入工厂后,我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技术,终于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知青,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的工人。在制冰厂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却充实。我以为,自己会在这里一直工作下去,直到退休。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厂面临着改制。最终,工厂以一万多块钱将我们买断,我们被迫离开工作多年的岗位,走向社会。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一时不知所措。为了生活,我只能四处打工,同时自己缴纳社保。那些年,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从未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迎来更好的生活。

03

终于,到了 60 岁的退休年龄。我结束了漫长的打工生涯,开始了领取养老金。说起退休金,可能会让很多人意外。在安徽,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像我这样有着 42 年工龄的人,如今的退休金也只能拿到 3000 多一点。尽管这个数字并不高,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份稳定的收入,让我能够安享晚年。

如今的我已回到了上海。但此时却已两鬓白发,这座阔别已久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到处都是现代化的气息。我之所以回来,是因为孩子在上海工作,我想离他们更近一些,享受天伦之乐。

回顾这几十年的经历,我感慨万千。从青春年少时离开上海,到两鬓白发时归来,这中间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在农村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工厂的工作,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虽然生活曾经很艰难,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上海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起在安徽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劳作的知青伙伴,那些淳朴善良的农民伯伯,那些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岁月,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如今,我也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努力奋斗。

退休后的生活,平淡而又宁静。每天,我会早起去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白天,我会和邻居们聊聊天,下下棋,享受悠闲的时光。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分享着一天的见闻,这种简单的幸福,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虽然我的退休金不算高,但我觉得生活的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金钱的多少。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我为自己曾经的付出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够见证时代的变迁而感到幸运。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来源:公子宋谈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