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上午,桃李面包(603866.SH)因为一则“生活毒打论”月饼广告陷入了舆论旋涡。4日上午,辽宁消费者发现,桃李面包已悄然撤下该争议广告,换上了风格完全不同的新版物料。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公司在业绩压力下的自救行为。
9月3日上午,桃李面包(603866.SH)因为一则“生活毒打论”月饼广告陷入了舆论旋涡。4日上午,辽宁消费者发现,桃李面包已悄然撤下该争议广告,换上了风格完全不同的新版物料。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公司在业绩压力下的自救行为。
但替换广告并没有平息所有争议。这场风波暴露了桃李面包和当下消费者的脱节,也让人看到了品牌在一系列“抽象”营销尝试背后,所面临的更深层问题。
为月饼推出系列创意广告
“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这句“爹味”十足的广告语,让桃李的月饼营销成了一次“自杀式”传播。根据辽宁网友的反馈,这则广告9月1日已悬挂在当地电梯间里,它同时冒犯了爱吃和不爱吃五仁月饼的两拨人,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我中秋是来享受快乐的,不是来花钱挨训的”“上一个敢这么教育消费者的还是钟薛高”,网友的评论很尖锐,将这次营销定义为失败的“PUA式营销”,很多人表示要“拉黑,再也不买”。
这次翻车并非偶然。实际上,这是桃李面包近期营销思路持续“跑偏”的又一个例子。有网友发现,为推广月饼,桃李还推出了一系列让人看不懂的“创意”广告。
一则联名广告中,桃李面包用“预算不足呜呜”“拜托了各位亲亲”的口吻,请求消费者下单,理由是这样他们“争取下次能换个桃李纯广”。有网友直接指出这种刻意装可爱的营销:“像一个40岁的人在努力卖萌,不成功,还让人难受”。
其他广告也大量运用网络热梗。比如用“人生从不内耗!…管他有没有用~Giao~”来做反向营销,还有虚构“千金大小姐来桃李打工卖月饼”的“社畜小说”,以及在沈阳本地使用东北方言和表情包的尝试。
这一系列广告,从“爹味”说教到“抽象”整活,都试图贴近年轻人。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被认为是暴露了品牌和目标用户的隔阂,给人一种努力模仿网络热梗却“弄巧成拙”的尴尬感,对品牌形象造成了冲击。
桃李面包营销焦虑背后
在一片声讨中,桃李面包把“毒打论”广告换成了主打“真的很哇塞!”的新广告。桃李的快速反应,被看作是一次紧急的公关“拆弹”。公司背后,是难以承受更多负面冲击的业绩压力。
消费者对换广告这件事的反应很复杂。有人肯定品牌“还挺关注舆情”,但更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公司内部。
桃李在营销上的焦虑和混乱,或许根本原因在于其经营状况不理想。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两位数下跌。这次引发争议的月饼业务,在2024年就已出现近15%的营收下滑。在主营业务和季节性产品销售都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任何可能导致消费者抵制的负面事件,对桃李来说都是一次重击。
目前,由广告引发的这场风波基本平息。但它暴露出的品牌老化、创新乏力、内部管理混乱以及和消费者脱节等问题,仍然是桃李面包需要直接面对的考验。只靠替换一则广告,远不能解决品牌面临的根本问题。
来源:热点情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