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9月3日在北京举行,台媒从多角度进行报道,岛内舆论普遍 认为,抗战胜利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九三阅兵是全体中国人的荣光。而民进党当局避谈两岸中国人的抗战胜利 ,是“背离史实与可耻忘本”。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9月3日在北京举行,台媒从多角度进行报道,岛内舆论普遍 认为,抗战胜利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九三阅兵是全体中国人的荣光。而民进党当局避谈两岸中国人的抗战胜利 ,是“背离史实与可耻忘本”。
阅兵当天,台媒纷纷以各种形式进行关注与报道,中天新闻对纪念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多家新闻网站则开辟“九 三阅兵”专栏。
《中国时报》发表社论《纪念抗战胜利 两岸共同历史》指出,虽然两岸当前的政治体制不同,但从同为中国人、同属中华民族的立场出发,纪念抗战胜利,缅怀牺牲的先烈与同胞,追思在战火中逝去的平民与家人,其情则同、其理则一,不应有无谓的割裂与区分。不论是大陆自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前后14年的奋勇抵御;还是台湾先民在日本殖民下贯穿50年的生聚觉醒,都是中华民族保乡卫土,争民族尊严,为生存不愿为人奴役而打拼的壮举。
《旺报》社论表示,九三阅兵除纪念抗战胜利,致敬抗战英雄与军民同胞,宣扬“勿忘国耻”的历史意义外,更具有 展现“军事硬实力”与“朋友圈软实力”两大战略力量之意。“九三阅兵,台湾人与有荣焉”。
《联合报》发表亚太综合研究院院长汤绍成的评论指出,这场阅兵大典有多重意义,是一次政治宣示、历史叙事与国际 战略动员的多重结合,成为强化民族共同记忆的关键仪式。透过这一盛大场面,中国向内凝聚民族意识,向外展示大国实 力,同时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传达自己的战略定位。这场纪念仪式不仅是悼念牺牲者,更提醒两岸中国人“勿忘国耻”, 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岛内作家雁默表示,九三阅兵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只有“台独皇民”与其禁脔和仆从视之为威胁。“视为光荣者,拥抱的是和平;视为威胁者,拥抱的是战争。”
网红“馆长”陈之汉虽未到阅兵现场,但他3日一早便在YouTube频道与网友一同观看央视阅兵直播画面,同时在线人数一度达到近十万人。“馆长”在直播中难掩激动,透露自己紧张到睡不着,从6点多就在看直播和央视报道。
“馆长”直言咱们中国的发展与实力有目共睹,“两岸同为一家人,台湾人也感到无比骄傲,因为两岸都是中国人。” 他还建议台湾民众赶快办理台胞证,亲自去感受祖国大陆的进步与繁荣。
有不少岛内网友观看完阅兵仪式后在留言区分享了自己或祖辈的故事,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 人,我父亲抗日时是国民革命军滇缅远征军,去年以101岁离世,如果他看到今天的阅兵,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与复兴感到欣慰!”“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爷爷是抗日补给兵,外公是抗日情报员,晚年二老去大陆都很开心。”
还有网友说,“我祖辈生根于台湾300年了,我今年70岁了,从7岁开始,就深爱与憧憬着祖国大陆,看到祖国大陆日渐昌盛、繁荣强大,心中有无限欣喜……我感慨也感动,不禁眼眶泛红。”
知名媒体人黄智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的阅兵是一次强大国力的展现,也是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的一个重要仪式 。我们只有自立自强,才能追求国泰民安,追求人民的幸福,追求民族的复兴。
新党青年林明正说,看到大陆不断在崛起,整个中华民族在复兴,身为中国人,哪一个能不感到与有荣焉呢?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整个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期待实现完全统一的那一天能够真正到来。
相比大陆举行“九三阅兵”盛大仪式,赖清德当局不仅回避抗战胜利,甚至还阻挠台湾同胞赴大陆参加纪念活动,并站在日本人的立场提“终战”一词。
对此,台军退役中将帅化民指出,日本就是战败国,赖清德之流竟然站在日本人的立场提“终战”,这根本是“莫名其妙”。他愤怒质疑,赖清德是不是“皇民的后代”。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参加九三阅兵观礼,在岛内引发热议。中国国民党主席参选人郑丽文力挺洪秀柱。她表示:“民进党不需要扭曲洪秀柱的用心,也不要扭曲两岸同样希望和平的期待,不要无端制造两岸仇恨、对立跟撕裂。”郑丽文痛批,赖清德避谈抗日胜利是“背离史实、可耻忘本”。
多位台湾艺人转发央视新闻微博“九三盛大阅兵,致敬胜利”的贴文。其中,歌手杨培安在转发时痛批:“赖清德当局不仅没有任何正式的纪念活动,连‘抗战’二字都说不出口,却一直使用战败国的‘终战’用语,不敢也不愿正视史实,态度令人不齿。”
台媒痛批,赖清德用“终战”一词却不提“抗战胜利”,这不只是“自我矮化”,更是在替日本侵略者擦脂抹粉,侮辱 了八年浴血奋战的抗战先辈。(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 张媛)
来源:海峡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