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多家浦东生物医药企业迎来重要进展:微创®集团自主研发的火鹰®支架破解世界临床痛点;复宏汉霖布局全球市场,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浦东生物医药企业正以多元路径加速创新研发与“出海”的步伐,向世界展示浦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效。
近日,多家浦东生物医药企业迎来重要进展:微创®集团自主研发的火鹰®支架破解世界临床痛点;复宏汉霖布局全球市场,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浦东生物医药企业正以多元路径加速创新研发与“出海”的步伐,向世界展示浦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效。
今年以来,浦东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助力创新药企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一批批创新产品涌现,产业活力持续迸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力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在市场开拓方面,浦东在助力创新药械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出海”专项服务包,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
研究成果同步亮相全球“双顶级”平台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了微创®集团自主研发的Firehawk®/火鹰®冠脉雷帕霉素药物靶向洗脱支架系统(以下简称火鹰®支架”)进行的欧洲TARGET-FIRST临床研究全文。与此同时,在西班牙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 2025)以“最新突破性临床试验(HOT LINE)”专场同步发布了该项研究成果。
在业界,“顶级期刊快速通道+顶级学术会议核心专场”同步亮相的情况极为罕见,仅限于突破性强、能迅速改变全球临床实践和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的开创性研究成果。此次微创®集团带来的“中国智造”,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实力。
冠心病患者在支架植入后通常需要进行为期至少1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然而长疗程双抗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还伴随着出血风险增加、药物特异性反应以及肝肾负担等不良反应。此次微创®集团在欧洲心脏病学年会上发布的“TARGET-FIRST”试验研究成果瞄准了这一“世界难题”:使用火鹰®支架的低风险A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双抗疗程治疗1个月后停用阿司匹林,不仅没有增加缺血风险,还大幅降低了出血风险,潜在临床获益巨大。
TARGET-FIRST研究通过“Fast Track(快速通道)”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期刊位居世界医学四大顶级期刊之首,其权威性被公认为评价科创和临床成果的最高标准。研究能取得如此突破性成果,与火鹰®支架的创新设计密不可分。微创®集团(执行)首席技术官张劼博士表示:“它是微创®研发的第三代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系统,兼具了药物洗脱支架‘低再狭窄率’的特性和裸金属支架‘极低晚期血栓率’的优势。”
目前,该支架已进入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67个国家和地区。微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博士表示,火鹰®支架有望成为破局“高品质-经济性-可及性”不可能三角的稀有医疗方案之一。
创新管线爆发式增长
在做好创新药研发的同时,许多创新药企积极构建全球商业化闭环,以稳健的增长态势强力支撑创新研发的可持续拓展。
近期,复宏汉霖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8.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其中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BD(即商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合同现金流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280%。随着海外商业化产品的销售放量,预计该公司2025全年海外产品收入及利润将实现大幅增长,2026年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公司已有6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4款产品在国际获批,触达近6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等五大洲,惠及全球超85万患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抗PD-1单抗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欧洲与印度商品名:Hetronifly®)先后在欧洲德国和印度开出首张处方,实现临床使用。这一进展不仅为当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彰显了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落地的执行力与生命力。
2025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研发支出达9.954亿元,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3%,资金重点投向差异化创新分子的临床前开发及核心创新平台建设。在肿瘤、自免等疾病领域,公司正基于差异化策略打造更多具有同类最优(BIC)和同类首创潜力(FIC)的“爆款分子”;同时,企业已在全球完成800余项药政注册申请,获得600余项批准,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加速产品全球化进程。
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博士表示,复宏汉霖将不断夯实全链条闭环体系,持续推动海外营收突破,驱动全球价值释放。同时核心创新产品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下一代高潜力分子蓄势待发。
作者:杨珍莹 倪竹馨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