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人才,开什么专业 一场双向奔赴的政校企园交流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9 05:03 1

摘要:“缺什么人才,开什么专业。开展立足当地、放眼世界的青海职业教育,让校中厂、厂中校两头热。”当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霍雄飞讲到这儿时,在场的十余名企业代表频频点头。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3月24日,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产教融合交流座谈会开进了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缺什么人才,开什么专业。开展立足当地、放眼世界的青海职业教育,让校中厂、厂中校两头热。”当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霍雄飞讲到这儿时,在场的十余名企业代表频频点头。

为什么要把这样一场座谈交流会开到经济开发区,来自企业的“大佬”都有什么建议,座谈会碰撞出了哪些产教融合的火花?

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志宏介绍完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后,青海省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魏廷强第一个作企业介绍。“公司自2013年首次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以来,连年入围此项排名,连年入围‘青海企业50强’。我们的业务涉及现代物流、工业生产、内外贸易等领域,最缺的是一进厂就能上手的职工,希望职业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实践操作,为企业解除入职到上手时间差的困扰。”魏廷强提出了中肯且实用的意见。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志民抓住时机为职业教育做起了广告。“青海省水电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也能有效解决企业新入职员工上手难的问题,可邀请您去学校看看我们的实训基地和学生的动手实操技术!”话语间,张志民透露着自信以及对职业教育无缝对接企业的信心。

有了争相“荐才”的小花絮后,座谈会上大家变得畅所欲言,一场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各类企业以及产业园区之间的对话火热开始。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青藏高原第一所职业本科大学,证明青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没有错的。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引导服务作用,为学校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学校积极响应,主动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主动参与,与学校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磊接过话题讲道。

张志民补充说:“学科设置问计于企业,完全匹配企业的发展,打造一批有技术、肯吃苦的产业工人队伍。学科设置放眼全国,对接国际市场。就如我们而言,国际项目越来越多,急需一批能带队带班,有一定理论基础,并且能快速上手的技能人才队伍,要是能再会简单的英文就更完美了!这样的人才,咱们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培养多少,我们企业就吸纳多少!”在场的企业代表有感而发地笑了起来。

紧接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青海政企教育医疗行业总经理钟阳说:“我希望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能来参加华为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崭露头角,让更多的企业家看到青海职业教育的魅力。”

“像我们企业,如果一名职工能在一线工作中实现创新突破,企业可能就会节省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开支。这个创新不是说要多高学历的人才,往往能有这样突破的职工都是在一线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技术工人,这些技术工人有一大批来自于咱们职业学校。”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控集团总规划师纳启财渴望企业能有扎根一线、吃苦耐劳、善于思考的“人才宝贝”。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核心专业就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纳启财建议,大学在中长期规划中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真正让车间变课堂,学生变工人,出校门就有工作,有努力就有提升。

之后,青藏铁路公司人才交流培训站站长刘绪成详细了解大学铁道交通实训室的建设情况。“铁路运输也随着AI大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建议大学的实训基地也能随时代而更新,在实训室建设方面,我们青藏铁路公司愿助大学一臂之力。”刘绪成说。

联通(青海)绿电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代表也从绿电、AI智能等科技领域为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发展建言献策。

一场座谈会持续了近3个小时,政校企园的碰撞火花不断。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中毅意犹未尽地说:“开发区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搭建互通桥梁,积极引导园区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师资培养和教学评价全过程。”

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一场双向奔赴的政校企园产教融合交流会上,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如获珍宝,企业为学校规划提供了“产业视角”。努力实现青海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

“让我们通过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校企融合发展、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新格局,推动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霍雄飞说。

《西海都市报》(2025年03月29日 第A5版:教育视点)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