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省通过“共富市集”计划,将传统夜市升级为兼具经济活力、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的创新平台,尤其在激活夜间经济方面探索出独特路径。以下是其核心策略与实践成效的深度解析:
### 浙江“共富市集”计划:夜间经济如何焕发新活力?
浙江省通过“共富市集”计划,将传统夜市升级为兼具经济活力、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的创新平台,尤其在激活夜间经济方面探索出独特路径。以下是其核心策略与实践成效的深度解析:
---
#### **1. 政策赋能:打造“烟火气”与“共富味”并存的夜经济**
- **灵活政策支持**:浙江明确鼓励各地差异化打造“长期性+周期性”“固定+流动”结合的市集模式,优化夜间经营准入流程,简化证照办理手续,并鼓励党政机关免费开放场地,为市集创造便利条件。例如,金华市通过“网格+支部+市集”协同管理机制,解决摊点设置、卫生、安全等问题,确保市集规范有序。
- **财政与品牌扶持**:对引入高能级首店、首发活动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并培育“绿色直播间”“八婺工坊”等区域品牌,提升市集产品的附加值。绍兴诸暨通过“党建联建”协议,将山区农特产品引入城区市集,2025年已助农增收超20万元。
---
#### **2. 场景创新:从“夜市摆摊”到“文旅融合”**
- **文化赋能夜间消费**:多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沉浸式体验。例如,金东区坡阳古街的“归乡·坡阳夜肆”市集以宋风演绎、露天电影等活动吸引游客,单次营收超200万元;东阳市在非遗街区开设市集,销售木雕、竹编等传统手工艺品,总收入超500万元。
- **科技与潮流融合**:引入直播电商、后备厢市集、3V3篮球赛等新潮元素,吸引年轻群体。钱塘区通过“夜钱塘”生活节,结合汽车后备厢市集与网红小吃,带动商场销售额提升20%。
---
#### **3. 民生导向:激活“家门口”的夜间经济**
- **就业创业平台**:市集为低收入群体、残障人士、大学生等提供灵活就业机会。义乌市北苑街道的共富市集通过免租金模式,带动近200名创业者致富;温岭市妇联开设巾帼市集,帮助妇女展示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实现“家门口创收”。
- **便民与公益结合**:社区市集不仅销售产品,还融入政策宣传、技能培训等服务。越城区“一起勤旺”市集开展就业培训18场,惠及2000余人;金华市八咏楼社区通过市集义卖残障人士手工艺品,助其融入社会。
---
#### **4. 城乡联动:缩小差距,释放乡村夜经济潜力**
- **山区农产品“进城”**:金华市通过跨区域合作,将山区鲜切花、香榧等“土货”引入城区市集,实现“山区供、平原销”的互动模式。例如,浦江县与金华开发区的合作市集,让山区产品精准对接城市需求。
- **乡村文旅激活**:磐安县结合中药材博览会开设养生美食市集,既提升产业知名度,又带动居民增收;宁波北仑的共富工坊市集将乡村土特产引入城市直营店,解锁“乡村味道”新体验。
---
#### **5. 长效机制:从“一时热闹”到“持续繁荣”**
- **品牌化运营**:浙江计划到2027年打造百个省级示范市集,并通过星级评定、专业运营机构介入等方式提升品质。例如,绍兴诸暨的珍珠全链体验市集已吸引客流17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3000万元。
- **技能与产业链支持**:政府提供直播培训、供应链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培养“市集经纪人”,推动摊主从“打工者”转型为“合伙人”。
---
### **总结:夜经济的“共富密码”**
浙江“共富市集”通过政策松绑、文化赋能、民生链接和城乡协同,将夜间经济从简单的“逛吃”升级为兼具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多元生态。它不仅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更通过缩小城乡差距、赋能弱势群体,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未来,随着品牌化、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浙江夜间经济或将成为全国“共富赛道”的标杆!
来源:景和的农村副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