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先把话说明白:CT检查确实会产生电离辐射,这是医学界都认可的事,但“有辐射”和“会引发癌症”之间,差着“剂量”和“频率”两大关键因素。
咱先把话说明白:CT检查确实会产生电离辐射,这是医学界都认可的事,但“有辐射”和“会引发癌症”之间,差着“剂量”和“频率”两大关键因素。
就像晒太阳,每天晒10分钟能帮身体补维生素D,可要是在烈日下暴晒几小时,有可能晒伤脱皮,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自然医学》的EPI-CT研究早就给了具体数据↓
儿童做一次CT,骨髓吸收的剂量大概在2~10mGy,就算按平均8mGy算,1万名小朋友里,未来12年里可能因为这个辐射患上血液肿瘤的,也只有1~2人。
这概率比你出门买饮料,中“再来一瓶”的概率低太多了!
普通人只是体检时做一次,或者因为生病偶尔查一次,辐射剂量远远没到能“触发”癌症的程度,真不用瞎琢磨、瞎担心~
别被带偏!
JAMA研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那些说“做CT有致癌风险”的言论,大多是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的研究结论理解歪了!
原文风险略有夸大,真相其实是这些:
(1)研究里提到的风险,是用模型预测出来的,不是“已经确定会发生”的事——就像天气预报说可能会下雨,不代表出门肯定会被淋到;(2)这个研究针对的是“美国现在CT用得太多”的情况,和咱们普通人偶尔做一次检查的场景完全不一样;(3)所谓“未来可能占新增癌症的5%”,得划个重点:这个比例和吸烟、超重这些咱们常听说的致癌因素差不多!(2)筛查肺癌的时候,低剂量CT能早早发现肺部的微小病灶,发现得早,干预起来也更容易,能救回不少人的命;
(3)还有肚子痛找不出原因、判断肿瘤发展到哪个阶段,腹盆部、胸部CT都能帮医生理清思路——这些关键时候,少了CT还真不行!
正确用CT的小技巧,
记住这3点就够了!
(1)别乱做:没必要的检查别跟风感冒发烧的时候,先查个血常规、拍个胸片,基本就能判断情况,不用直接就选CT;体检的时候,要是你没有吸烟史,家里也没人得过肿瘤,优先选超声或者MRI(两种检查都没有辐射),别把CT当成“必做项目”。
(2)给孩子做检查:更要注意辐射问题
小朋友的身体还在发育,对辐射比成人更“敏感”,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早就建议了:能选MRI、超声这些没辐射的检查,就别选CT;实在没办法必须做CT,也要让医生用低剂量的技术,尽量减少辐射暴露。
(3)多和医生沟通:不慌也不盲目
要是医生建议你做CT,别直接拒绝,不妨多问一句:“这个检查是非做不可吗?有没有没辐射的检查能代替?要是做的话,能不能用低剂量技术?”
医生肯定会把做检查的必要性跟你说清楚的~
【参考文献】
1.Smith-Bindman R, Chu P W, Firdaus H A, et al. Projected lifetime cancer risks from current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5, 185(6): 710-719.
2.Bosch de Basea M, Thierry-Chef I, Harbron R, et al. Risk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from CT radiation exposure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J]. Nature Medicine, 2023, 29(12): 3111-3119.
3.Khong P L, Ringertz H, Donoghue V, et al. ICRP publication 121: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paediatric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 Annals of the ICRP, 2013, 42(2): 1-63.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由AI生成。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