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视频中,中医堂元素设计的背景画面中,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襟危坐在桌子前,对面一只胳膊伸过来。“医生”切住对方的脉搏,煞有其事地进行“诊疗”。粉丝添加视频下方的企业微信后 ,客服人员会发送商品链接,消费者点击购买,完成交易。不过,与一般账号不同的是,该账号售
转自:扬子晚报
短视频中,中医堂元素设计的背景画面中,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襟危坐在桌子前,对面一只胳膊伸过来。“医生”切住对方的脉搏,煞有其事地进行“诊疗”。粉丝添加视频下方的企业微信后 ,客服人员会发送商品链接,消费者点击购买,完成交易。不过,与一般账号不同的是,该账号售卖的商品,并非网友常见的日用百货,而是宣称具有功效的“壮阳药”等“药品”。在视频和客服的诱导下,不少网友在看了该视频后,下单支付。
今年3月,浙江宁波象山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接到举报称,一些隐藏在短视频、图片中的非法广告在网上传播,细究发现同一则广告背后,电商在频繁换绑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于是针对该问题展开调查。
“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一些短视频账号频繁更换绑定营业执照,并在短视频平台投放壮阳药等违规广告。”办案民警介绍,按照短视频平台相关要求,电商在平台上开店,需要绑定营业执照等信息。而在短视频平台的管控下,违规账号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封号。为能长期发布违规广告,不法分子便打起变更营业执照换号的歪主意,并逐渐形成一条黑灰产业链。
警方调查发现,从2024年9月开始,金某联系周某等人收购营业执照照片、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等信息,并在短视频平台通过更换绑定营业执照等信息规避短视频平台管理,为“某某堂中医”壮阳药等违规广告引流获利。至案发,金某通过非法手段引流交易流水达50余万元。
“金某长期从事网店运营工作,经网友介绍发现可通过买卖他人营业执照、身份证等信息帮助商家发布违规广告获利,遂在网络平台寻找出售他人营业执照、身份证等信息的‘上家’,购买到信息后金某利用这些信息注册广告账户,通过广告账户帮助违规广告商家引流获利。”办案民警介绍,金某通过发布一些带有隐晦的内容,吸引粉丝交易。根据成交转化客户的数量,金某从企业方提取一定比例的酬金。而一旦因发布违规广告被封号,金某便通过更换账号注册主体信息或重新注册账号的形式,继续进行内容发布、进行引流。
周某,则是该产业链上的另外一环。据了解,周某等人长期从事营业执照贩卖。在该非法产业链条中,周某等人与金某有着明确的分工。
“提供给金某营业执照等信息的中间商周某等人,长期通过互联网群组等多个平台,寻找到上家‘号商’‘黄牛’低价买入营业执照,再高价卖给金某,从中赚取差价获利。”民警介绍,周某等“中间商”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发布招聘网上兼职的广告寻找到“上家”后,收购其营业执照。周某等人收购营业执照的价格,一般在100元至600元不等,出售给金某等人的价格则在200元至1500元不等。
金某、周某等人的行为,不仅侵犯公民隐私,更对短视频平台商家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影响。2025年4月,宁波公安成立专案组,组织精干力量分赴多地,将犯罪嫌疑人金某、周某等11人抓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相关平台上的广告投放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一些不法分子为规避监管,意图通过偷梁换柱等方式发布违规内容,侵蚀清朗网络空间。
“目前,此类违法行为已形成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条,黑灰产团伙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大量营业执照和身份信息,建立‘账号矩阵’,采用‘封一换一’的方式进行违规广告的持续投放,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张新宇说,对于大量获取、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账户注册的行为,可适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惩处;对于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批量注册账号的行为,则可适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三款的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予以规制。
此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鉴于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收购闲置营业执照或诱导小微企业出借证照等方式,为违规账号提供“合法外衣”,张新宇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营业执照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应依法予以处罚,对于存在多次出租等情节严重情形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而随着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平台也需要不断提升技术监管能力。“在警方侦办的过程中,平台已经发现有人购买相关信息注册广告账号,主动向警方报案,提供了大量证据来印证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的不法行为。公安机关已对网站平台提出了整改建议,督导平台完善信息发布审核、用户实名管理等制度,压实网络运营者主体责任,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公安机关也加大了对非法买卖他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宁波公安网安部门负责人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