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劳动教育第一课 | 以劳动铸魂育人 为成长蓄力赋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19:02 2

摘要:2025年秋季学期,各区、县(市)教育局聚焦 “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核心目标,精心谋划、统筹推进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以劳动为笔勾勒成长轨迹,以实践为墨描绘奋斗底色,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在动手实践中厚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品格,让劳动教育成为

2025年秋季学期,各区、县(市)教育局聚焦 “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核心目标,精心谋划、统筹推进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以劳动为笔勾勒成长轨迹,以实践为墨描绘奋斗底色,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在动手实践中厚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品格,让劳动教育成为新学期的生动开篇。

一、红心铸魂 劳动赋能思政课

开学第一课,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呼兰区等区域中小学校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精神内核,创新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活动。

红色校史浸润,厚植家国情怀

哈尔滨市苏宁红军小学依托红色校史资源,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通过“重走红军劳动路”“ 红色故事里的劳动智慧” 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整理革命文物复刻件、搭建微型战地工事模型等劳动实践中,感悟劳动背后的责任与担当,传承红色基因。

哈尔滨市赵一曼红军小学将生活劳动与红色教育结合,开展“红色小管家” 劳动实践。学生们分组负责班级红色文化角的维护、革命故事书籍的整理,在劳动中传承红色精神,同时提升生活自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榜样精神引领,践行劳动价值

哈尔滨市雷锋小学 以"学习雷锋精神,争做劳动先锋" 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志愿服务劳动,从清扫教学楼、维护绿植景观,到为社区独居老人打扫房间、整理杂物,让学生在 "出力流汗" 的实践中,践行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理解劳动的社会价值,树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 的观念。

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在新学期创新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东北抗联精神深度融合。劳动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聆听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事迹,并参与“缝补丁”“编草鞋”“识野菜”“折五角星”四项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切身感悟艰苦奋斗、勤俭自立的革命传统。活动有效践行了“五育并举”理念,实现了劳动技能培养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统一,为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实践。

启蒙教育扎根 播撒劳动种子

道外区幼儿园将红色基因教育融入幼儿劳动启蒙,通过"小红星爱劳动" 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模拟擦拭国旗、整理玩具等生活化劳动中,播下爱劳动、爱祖国的种子。

党史文化融合 创造劳动之美

哈尔滨市中实学校 则将劳动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红色印记”校园文化墙绘制,在铲刮墙面、调制颜料、协作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劳动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二、巧手砺能,生活劳动大闯关

生活即课堂,劳动育技能。香坊区、道里区、阿城区、双城区、五常市、尚志市、宾县、依兰县、通河县等区县(市)中小学校围绕“掌握生活技能、提升自理能力”目标,打造“生活技能大作战”主题劳动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让学生在趣味挑战中解锁生活新技能,筑牢成长“基本功”。

幼儿阶段:趣味实践 萌发劳动意识

哈尔滨市王兆幼儿园 立足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小手显本领” 劳动小游戏。从自己穿脱鞋袜、摆放餐具,到协助老师分发玩具、擦拭桌面,通过生活化的劳动实践,让幼儿在操作中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在协作中懂得责任与分享,逐步培养爱劳动、会劳动的意识。

哈尔滨市香坊幼儿园以“劳动小达人” 为主题,打造趣味劳动场景。孩子们在 “整理小书包”“分拣蔬菜水果”“装扮班级角” 等活动中,在玩中学、在做中悟,不仅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更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快乐,激发对劳动的兴趣。

低年级:告别依赖 养成自主习惯

南岗区、平房区、延寿县、巴彦县、木兰县、方正县聚焦低年级学生“生活小能手” 培养,开展整理书包、系鞋带、叠衣物等基础技能比拼。课堂上,老师现场示范规范动作,同学间互帮互学、查漏补缺。在一次次动手尝试中,学生们逐渐告别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依赖,养成自主整理的好习惯,收获独立生活的信心。

中高年级:进阶技能 体悟劳动真谛

各区县引导中高年级学生向“生活巧匠”进阶,将劳动课堂延伸至校园厨房、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学生们走进厨房学习洗菜、切菜、烹饪简易菜肴,在实验室体验手工皂制作与旧物改造,在校园农田参与播种、灌溉、除草等田间劳动。在亲手劳作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实用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内涵。

阿城区中小学校围绕“生活技能养成”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缝补衣物、整理衣柜、清洁家居,邀请家长志愿者现场指导,形成 “家校协同” 的劳动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养成勤劳节俭的品质。

特色融合:农耕实践 深化劳动认知

通河县中小学校 依托本地资源,开展“农耕体验 + 生活技能”融合活动。学生们在校园农场学习耕种知识,在教室学习粮食储存与简易食物制作,在“从田间到餐桌”的劳动链条中,既了解农耕文化,又掌握生活技能,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知。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感悟:“回望种植这 90 天历程,我们学会的不只是播种和收获,更是遇到问题时的冷静协作。土地教会我们:成长就像生菜,总要经历杂草的缠绕,但只要向下扎根、向上向阳,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脆嫩清甜。这个假期我们会更加努力照顾好番茄和黄瓜,继续把汗水写成绿色诗行。”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的种植活动意义非凡,通过对辣椒和西葫芦的培育,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更体悟到每一滴汗水都会开花结果,每一次尝试都在为未来蓄力——因为同学们种下的不仅是植物,更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科学的敬畏,和一个更绿色、更美好的世界愿景。

三、精品凝练 《手册》引领课程升级

秋季学期,哈尔滨市教育局联合市教育研究院,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依托《劳动教育指导手册》征集100 节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资源,为劳动教育常态化、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哈尔滨市劳动教育已形成了“特色鲜明、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更注重实践育人、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开辟了崭新路径。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劳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更助力青少年播下劳动的种子,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站在“十五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哈尔滨教育系统正以劳动教育为重要抓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速迈向劳动育人的全新征程。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