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鲜为人知的是,这场访问十四国的行程,原定是12月13日从昆明出发的,可周总理却在12月6日便出发,第一站是广东珠江口,以视察海军的名义,由海军护航前往南海的一座小岛,在这座小岛上待了4天。
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访问十四国,是我国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场访问十四国的行程,原定是12月13日从昆明出发的,可周总理却在12月6日便出发,第一站是广东珠江口,以视察海军的名义,由海军护航前往南海的一座小岛,在这座小岛上待了4天。
与周总理同行的,还有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副总理,时任中央对台办主任的罗青长,以及与蒋介石父子均有渊源、时任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的张治中先生。
这些高层聚集在南海的小岛上,究竟是与谁会晤?直到30多年后。这一段“视察海军”的护航行动,背后秘辛才得以被公开。
1996年,香港《南华晚报》突然发报称:在1963年冬,国共两党领导人在南海,进行了绝对保密的高层会晤,中共方面周总理亲至,另带高层随行人员,而国民党方面,可能是蒋氏父子的一位或者两位。
不久之后,香港另一杂志也放出相关消息,个人撰稿,标题简单直接——《周恩来确在南海某岛秘密会晤蒋经国》。据该文作者“文诗碧”称:里面内容涉及核心机密,是联系大陆相关知情者核实后才发表的。
文章中不但说,当年国民党前来与周总理会晤的是蒋经国,还明确说明会晤地点是在南海的东沙岛上,时间则是1963年的12月。
后来,就有记者查证当年周总理的时间行程,发现:自12月3日周总理接见印度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班纳吉;12月5日周总理又英国作家格林的电视访谈,之后就是12月13日,周总理从昆明出发,开始访问14国。
而从6日到12日这一周时间,周总理的时间表都是空白的。所以若那次秘密会晤真实的话,很可能就在这几天。
只不过,从《南华晚报》开始,到1997年底,除了传媒人士的发言之外,不论是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国民党,都未有任何一方当事人出面证实。
直到1997年冬,一本专为南海舰队司令吴瑞林所编的纪念文集发布,里面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他曾为周总理护航——回忆吴瑞林同志二三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罗青长,1963年时任中央对台办主任。在文章中他回忆道:1963年12月初,周总理与张治中副委员长到广东省边境,与两位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进行秘密会晤,我当时任中央对台办主任,参与了此次鲜为人知的活动……
在罗青长的文章当中,他仅是承认“与两位能沟通两党关系的人会晤”,但至于那两个人是谁,时隔30多年,罗青长依旧没有公开。
不过,按分析来说,如果按照对等原则,能够与周总理会晤的无非就是三个人:蒋介石、蒋经国、陈诚。
蒋介石每天都有公开行程。那么就可能是,陈诚和蒋经国了。不过陈诚与蒋氏父子近些年多有摩擦,关系恶劣形同水火,刚刚在12月1日辞去台湾“行政院长”的职务。两人一起去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分开抵达。
而对于两方会晤谈的内容,罗长青的文章中也有提及,他说:31年后,自己再次与吴瑞林谈及当年历史,我向他说明了那次会晤的结果——当时,大陆和台湾当局,在主张一个中国的事实问题上达成默契,并且达成了合作的基础共识。
关于解放台湾,在抗美援朝结束,四邻安稳之后,我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和平解放”。对此,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彼此心中都是有默契的。
1956年,毛主席在会议上指出:凡是能够团结的,愿意站在我们队伍中的都要团结起来,就比如说台湾,还有那里的一堆人。既然国共合作了两次,也可以考虑合作第三次。
此后,著名无党人士章士钊,带着中共中央写给蒋介石的信前往台湾,信中的内容诚意十足,起码蒋介石心中有所动摇,产生了和大陆接触的念头。
其实,自从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的日子也不好过。彼时台岛内部,台湾士绅廖文毅在日本成立了所谓的“台湾临时政府”,还企图酝酿“武装革命”;外部蒋介石还处处受美国牵制打压,插手内政军事等。
甚至,美国方面还一直密谋换下蒋介石,扶持一个更听话的“领袖”上位。
所以,种种原因之下,蒋氏父子经过物色,派遣曹聚仁前往北京进行,以他做桥梁,辗转进入大陆。
之后周总理在北京三次接见曹聚仁,商谈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并且释放很多诚意,让曹聚仁将消息带回。
不过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大陆正在商谈合作,西方就开始大肆抹黑,甚至还在港岛发布虚假新闻,造谣说:蒋介石故里和祖坟已经被铲平。与此同时,美国还对蒋介石步步紧逼,一方面试图在岛内驻军,另一方面试图将台湾与大陆割裂。
1957年,蒋介石甚至还托人带话给周总理:希望大陆能好好地把金门炸一炸、打一打!
次年,国际局势陡然紧张,美国对台湾的的步步紧逼也愈发无耻,胡琏对金门增兵,辖6个步兵师。随后台湾当局下令海陆空戒备,国民党连日组织军事演习。
大陆迅速做出回应:采取“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指导方针。此外,毛主席还请章士钊写信给蒋介石,把“联蒋制美”的方针告知台当局、而台湾当局也心领神会,当即拒绝了美国从金、马撤退制造“一中一台”的阴谋。
可以说,万炮轰金门,实际上是在“帮蒋介石守好金门”。
此后,进入60年代,美国一方面与中国大陆接触,另一方面继续对蒋介石施压,使得“美蒋矛盾”逐渐扩大,也给了我们对台工作的好时机。
此后,张治中写致陈诚信,经周总理修改,向台当局正式传达了当时大陆对台湾工作的“一纲四目”方针,表达了中共的拳拳诚意。这个建议对蒋介石以及台当局影响深远,蒋介石称:“两个中国”及“中立主义”的幻想,不明事实,不明道义,不负责任。
而陈诚更是说:只要一息尚存,决不会接受“两个中国”
可惜,彼时陈诚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已经到了势如水火的地步,就差刀剑相向了。1963年7月,陈诚提出辞呈,消息传到大陆,周总理约见张治中商讨此事。他说:不论台湾的形势如何,我们的政策是要老小合作。
这才有了12月初,周总理绕道广东,进行秘密会晤的事迹。对于会晤的结果,虽然不清楚有多大的进展,但起码证实了两方的基础共识是相同的。
可惜,没过多久,陈诚病逝。台湾右派想在他遗嘱中加上“反共反攻”的内容,尽管势如水火,但蒋介石依旧没同意。
这说明,近十年来,我们对台的传话、传信、表达诚意的工作是富有成果的,也不枉周总理的一片苦心。
关于对台工作,周总理不止一次强调:急是没有用的,今后可能会继续拖下去,我们只要开路播种,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
如今,几十年过去,周总理当年开的路,播的种,也快要开花了。
部分参考文献:
中工网:1963国共高层的一次绝密会晤
河北新闻网:周恩来为两岸关系开路和播种 边境小岛密会台湾信使
浙江新闻:夜读党史251丨金华籍两岸和谈密使曹聚仁
新华网:揭秘:周恩来1963年密会蒋介石父子内幕
来源:白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