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长沙 与宁乡约 | 宁乡文博人系列① 谢觉哉故居专职守护员龙白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8:30 1

摘要:在宁乡沙田乡堆子山兰馥冲,谢觉哉故居静立于青山平野之间,像一位缄默的智者,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而龙白莲,这位五十余岁的乡村女子,用24年的光阴,记录了这座故居的呼吸、心跳与低语。

她与时光 互为见证

——记谢觉哉故居专职守护员龙白莲

历史是一卷漫长的诗,而文物,是诗中不曾褪色的标点。

在宁乡沙田乡堆子山兰馥冲,谢觉哉故居静立于青山平野之间,像一位缄默的智者,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而龙白莲,这位五十余岁的乡村女子,用24年的光阴,记录了这座故居的呼吸、心跳与低语。

她不是学者,不曾著书立说,却以最质朴的坚守,让一段历史始终鲜活、洁净、有温度。担任谢觉哉故居专职守护员24年以来,她认真履行文物守护者的使命和职责。先后获评“长沙市优秀文物保护员”“长沙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等诸多荣誉。

此心安处

谢觉哉故居依山而建,四季分明。春苔夏洪,秋燥冬雪,自然的节律在这里显得格外凌厉,却也格外深情。龙白莲的心,早已像院中那棵老树,根须深扎于这片土地。

每天清晨,扫地声沙沙响起,如同时光的低吟。她一如既往,弯腰执帚,动作轻柔而坚定,仿佛不是在清扫落叶,而是在抚平岁月的褶皱。“游客大老远来,不能让他们看见蒙尘的谢老故居。”她常说。她的扫帚下有秩序,也有敬畏。

2017年夏天的那场暴雨,至今仍像一道刻痕留在她的记忆里。洪水如兽,裹挟泥沙冲向故居围墙。那个夜晚,她与丈夫打着手电,冒雨挖沟、引流、固墙,雨水模糊了视线,却信念坚定。“家里的鱼塘毁了,杂屋塌了,稻田也淹了……但故居是国家的宝贝,一点闪失都不能有。”她说得平静,却字字如石,掷地有声。

她的日子极简,却极重。清晨扫院,白日巡护,雨天防汛,晴日防火。偶尔得闲,她便坐在门槛上,用一部旧手机看新闻——“我得知道国家在说什么,才能把谢老的精神讲进今天的故事里。”她说得诚恳,眼中是有光的。

她说:“我没什么文化,但我知道,做人要像谢老那样,实实在在、心中有国。”

薪火相传

守护,不仅是抵御风雨,更是传递火种。

龙白莲深知,谢觉哉故居不只是一栋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容器,一种精神的航道。于是,她从一个默默的守护者,成为一名深情的讲述者。

她主动购买《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一字一句地读;她远赴北京、长沙,拜访谢老后裔,一遍一遍地问。她要把谢老的故事,从纸页中唤醒,从记忆中打捞,再注入每一个来访者的心中。

多年来,她义务讲解数千场,从不敷衍,从不疲倦。她从法治讲到革命,从教育讲到家国,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许多游客听完后惊叹:“这位大姐讲得真切,不输专业讲解员!”而她只是笑:“我不光是扫地看门,更要把谢老的精神传下去。”

在她的口中,谢觉哉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一个有温度、有信念、历经艰辛也始终坚守的人。她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可敬。

润物无声

龙白莲的守护,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春天,她要及时清理砖缝萌发的杂草,防止根系破坏古建基础;夏天,她要时刻监测湿度温度,防止木构件开裂变形;秋天,她要清扫满院落叶,防止排水堵塞;冬天,她要铲除积雪,检查屋面瓦片。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她却做得一丝不苟。

她对故居的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哪根椽子需要加固,哪块地砖需要更换,哪段围墙需要修缮,她都心中有数。她会认真记录每天的巡查情况,详细填写文物保护日志,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需要维修的项目。在专业文物修复团队来时,她又能准确指出问题所在,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

她的守护不仅限于故居围墙之内。看到游客在院内吸烟,她会温和劝阻;发现小孩攀爬树木,她会耐心引导;遇到游客乱丢垃圾,她会默默拾起。她用最朴素的方式,维护着这里的庄严与肃穆。她说:“这里不仅是谢老生活过的地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要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精神。”

供稿丨宁乡市文旅广体局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