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期待通过AI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鑊耳屋的砖瓦风情、粤剧水袖的飘逸灵动、早茶氤氲的市井气息……这些鲜活的岭南文化印记,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3月28日,在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岭南文化大模型实验室主任邓立邦表示。
“我们期待通过AI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鑊耳屋的砖瓦风情、粤剧水袖的飘逸灵动、早茶氤氲的市井气息……这些鲜活的岭南文化印记,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3月28日,在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岭南文化大模型实验室主任邓立邦表示。
广东拥有粤剧、古琴、剪纸、皮影、茶艺5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项目,醒狮、广绣等16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省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以及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然而,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却有超60%纸质文献档案因保存条件有限,面临酸化、虫蛀风险,亟待抢救性扫描加固;仅有30%左右的文物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非遗项目数字化覆盖率不足25%,已数字化的资源中,90%停留于基础影像存档阶段。
以DeepSeek为技术基座的岭南文化大模型解决了这一痛点,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存在“AI+文化”产业链的核心技术缺口。它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化,通过大模型技术将散落的文化瑰宝转化为可编程、可交互、可流通的数字资产。
羊城晚报资料图
“我们构建的训练语料库覆盖粤剧、舞狮、剪纸、陶艺、刺绣等多维度地方艺术形态与历史建筑信息的知识图谱,实现岭南文化遗产的智能化解析、专业理解准确率提升至95%。”在邓立邦看来,岭南文化大模型可谓是“最懂岭南文化”的,能够在多个应用场景大显身手。
如果你向它发问,什么是“趟栊”,它能理解还能给出准确文化解释;如果你在系统里上传一桌岭南家宴图片,询问“哪些菜是咸的”,它能立即识别甚至可以思考出食物做法;当你上传一段《紫钗记》的视频,它能综合场景布局、人物动作、声音唱腔、衣着装饰等,分析出粤剧剧目。
随着生成式大模型的成熟和普及,“AI+文化”成为行业生产的全新玩法。腾讯混元大模型产品负责人陈妍介绍,在开发混元大模型时,其团队发现国产大模型对中国元素的理解要比国外的模型更优。“不同的大模型在数据来源、数据运用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中国人用自己的大模型能够更好地去表达中国元素以及中国文化。”她说。
“先锋”广东正在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传承范式——从“经验传递”升维为“数据传承”,有助于未来进一步破圈传播、跨界融合、走向全球。“AI数智化技术是对文化内容产品从生产、传播到触达的一次全盘革新,让中国文化内核也有机会用更精良、更顶尖的制作,以更符合年轻人认知喜好、更具全球共鸣性的方式呈现表达”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顾黎明认为。
他举例道,在文化叙事层面,完美世界通过数智化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如,游戏《梦幻新诛仙》推出的《东方有醒狮》资料片,以广州醒狮文化为灵感,联合非遗传承人打造“水墨粒子”特效CG,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触达全球超千万玩家;完美世界电视剧《追光的日子》在惠州取景,有力带动当地文旅消费;微短剧《大过年的》取景汕头,在当地支持下最终该片播放量破10亿,成功宣传汕头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广东产业体系全面、应用场景丰富,这些都为大模型规模化的产业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提到,要发挥鹏城实验室、华为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国产算力平台与底座大模型技术上的资源优势,叠加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入,从“根”上设置自主可控大模型底层算法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专项。
“科大讯飞也非常愿意加入,与各方一起为广东打造科技创新中心贡献自己的力量。”刘聪表示,与其他产业领域不同,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耦合独具特色。对于颇为需要灵感与创意的文化产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激发全新动能、催化需求产生的“起爆剂”。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