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志愿 | 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梧州市人民医院“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22:14 1

摘要: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逾70万例,其中逾70%的伤亡案例是因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置所致。当前我国公民急救知识普及率仍不足1%,基础创伤止血技术、心肺复苏术(CPR)等核心急救技能在家庭场景中的掌握程度尤为薄弱,这一现状已

梧州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

金奖项目展示之

关爱生命,“救”在身边

一、项目背景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逾70万例,其中逾70%的伤亡案例是因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置所致。当前我国公民急救知识普及率仍不足1%,基础创伤止血技术、心肺复苏术(CPR)等核心急救技能在家庭场景中的掌握程度尤为薄弱,这一现状已构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2017年,梧州市人民志愿服务团队正式加入全国“急救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联盟,启动“救”在身边——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秉承“让每个公民成为生命守护第一人”的使命,深耕急救科普八年,致力于将急救知识普及化、生活化,让“白金十分钟”理念成为社会共识,构建起连接医疗机构与公众的“生命桥梁”。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六进”强应急,全民共筑生命线。精准科普服务“六进”行动,通过多维度、精准化的急救科普网络建设,切实提升全民应急素养,让生命安全保障触达社会每个角落。进校园:创新推出“白金十分钟训练营”,以情景剧互动教学普及急救技能,首创“家庭急救亲子认证卡”发放2200份,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急救科普模式。进社区:联合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实施“邻里守望计划”,累计覆盖梧州市2.3万成人,打造社区级“生命守护站”,推动急救科普常态化。进高风险群体:针对外卖员、公交司机等高频接触突发事件的职业群体,开展定制化急救培训,培育“城市急救志愿者网络”。进村居:聚焦农村留守老人及儿童,重点教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强化偏远地区“自救互救”能力,填补急救资源空白。进商圈:深入人员密集商圈开展“畅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面向商户及消费者普及心肺复苏、AED使用,确保公共场所应急能力全覆盖,提升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响应效率。进企业:紧扣安全生产需求,开展“应急技能进岗位”行动,通过多场景应急实训(如创伤止血、心肺复苏),强化员工自救互救能力,助力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防线。

(二)白金赋能基层,急救护航健康。2024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指导下,依托“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专业支持,我团队正式启动“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急救应急能力提升基层行(广西线)活动。项目覆盖南宁、玉林、梧州、岑溪、藤县、平南县、蒙山县等7个地市,累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789人(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院占比达80%),同步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急救科普培训7场,惠及群众超1000人次。通过“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三级联动模式,系统性强化基层急救技能标准化建设,推动急救资源下沉与应急能力同质化发展,为构建全域高效急救服务体系提供实践样板,切实筑牢基层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三)立体宣教强急救,文化赋能护生命。在急救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之路上,我们积极探索,以创新之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宣教体系。急救文化阵地化:在医院院史馆、社区宣传栏等公共空间植入标准化急救知识展区,打造“沉浸式生命教育课堂”,实现急救知识“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科普形式创新化:原创《白金十分钟急救操》将心肺复苏技术融入舞蹈动作,开发急救情景剧以寓教于乐传递技能;《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操作指南》获国家卫健委2024年健康科普作品大赛入围,形成“艺术+科技”特色宣教品牌。传播矩阵全域化:联合千龙网等8家权威媒体推广急救科普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800万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网络,推动急救知识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

三、项目成效

梧州市人民医院“白金十分钟”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历经八年深耕,累计开展急救科普公益活动171场次,覆盖群众36,000余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3480小时,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社会影响力。团队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首届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铜奖、广西急救科普展演三等奖等荣誉,急诊科党支部获评“四星级公立医院党支部”、“一星级广西青年文明号”称号。志愿者队伍凭借专业能力,成功实施现场急救干预10例(含心脏骤停、颈动脉破裂等高危病例),以行动诠释“生命至上”理念,为构建全民急救网络提供鲜活实践范例。

@全体网友@全市青年 共青团梧州市委邀你来投稿!包括但不限于图文、短视频!发送至邮箱wzgqtxcb@163.com。

来源:梧州共青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