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店销售额增速放缓、客单价下降 扭亏为盈后的达美乐中国还有一些“烦恼”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22:17 1

摘要:3月27日,达美乐比萨在中国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HK01405 以下简称“达美乐中国”)披露了2024年业绩。当晚,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线上参与了直播。

3月27日,达美乐比萨在中国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HK01405 以下简称“达美乐中国”)披露了2024年业绩。当晚,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线上参与了直播。

2024年,达美乐中国实现营收43.14亿元,同比增长41.4%;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5519.5万元,同比扭亏为盈。门店方面,截至去年末,达美乐在中国内地市场门店数量增长至1008家,年内净增加240家门店,进驻城市达到39座。

这意味着达美乐中国实现了上市后的首次年度盈利,在2024年之前的5年内,公司累计亏损超11亿元。这份成绩单并不令人意外,去年上半年,达美乐中国就实现了盈利。但扭亏为盈后,达美乐中国还不能“高枕无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同店销售额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对连锁餐饮企业而言,同店销售额是一个关键指标,衡量着企业的运营质量。2024年,达美乐中国的单店日均销售额为1.31万元,同比增长4.3%;2024年度同店销售额增速为2.5%。“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我们已连续30个季度实现同店销售(额)正增长。”公司在财报中称。记者注意到,2024年度同店销售额增速较上一年有所放缓,2023年为8.9%。

达美乐中国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称,目前,达美乐中国有两类市场,一类是2022年底前已经进入的现有市场,这些市场表现健康,同店销售额稳定;另一类则是新市场。

“由于过去几年(新增长市场的新门店)不断打破全球销售纪录,当我们继续在同一市场开设新店时,最早开的那几家店的销售额会下降,因为消费者被分散到多家门店了。当这些店进入同店销售(额)计算周期时,过去的高基数会带来压力,但总体来说我们相信业务本质是健康的。”达美乐中国高管表示。

财报披露,北京、上海被称为达美乐中国营运历史最长的成熟市场,两座城市截至去年末有371家门店,其他新增长市场则有637家门店。新增长市场也是达美乐中国营收增长的动力来源,2024年,北京、上海市场收益增速为6.8%,而新增长市场的收益增速为77%。

收益增速差异背后,可以看到的是,达美乐中国把新店更多开在新增长市场。财报披露,2024年,新增长市场净增加220家门店,占到年内净增门店的90%以上。

而在2025年,达美乐中国还计划新开300家门店。公司高管在会上回应分析师提问时称,在300家新店中,“上海、北京占比会减少一些,会更多放在(其他)已经进入的城市,今年可能还会打开一两个新市场”。

配送收益占比降至46%,客单价降了4.7元

一直以来,达美乐中国都采用自营骑手的方式来实现配送。“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自有骑手系统,因为我们认为自有骑手能在质量、速度和可靠性上为顾客提供更大价值,实现30分钟送达承诺,这是战略选择。”达美乐中国高管称。

自营骑手带来更好的配送服务质量,但另一方面也导致达美乐中国比其他餐饮企业承担更高的人力成本。2024年,达美乐中国员工薪酬开支为15.1亿元,同比增长了28.1%。

不久前,京东、美团等多家平台相继宣布将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这一事件也引发市场关注,有分析师在会上问及此事对达美乐中国的影响。公司高管称:“就成本而言,我们的骑手成本仍然很有竞争力。关于社保问题,我们与骑手的合作关系与美团等不同,因此不会受到影响。”

财报指出,截至去年末,达美乐中国共有1.964万名兼职员工,主要是骑手和店员,公司会为骑手提供奖励花红,同时骑手均由团体商业保险承保,就人身伤害及额外的医疗护理为骑手投保。

为了能够在可控制的成本内完成“外送30分钟必达”的目标,达美乐中国也会选择在部分市场或门店适时暂停外送服务。“于新进驻的市场,我们的收益主要来自堂食及外带,店内较高的用餐量及外带量使得我们主动暂停配送服务。我们将适时逐步开放配送服务。”公司在财报中称。

从数据表现来看,2024年配送服务占总收益的比率从2023年的59.2%降至46.1%。整体配送率较低还部分导致每份订单的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86.8元降至2024年的82.1元。

达美乐中国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进一步介绍,目前在成熟市场外送收益占比稳定在70%以上,新兴市场略低于30%,通常外送客单价高于堂食和外带。“未来均价演变取决于几个方面:成熟市场外送收益占比高且保持稳定;正在建设外送能力的新兴市场(如杭州、南京)外送收益占比将提升;刚进入的新市场初期会因堂食需求旺盛暂停外送,未来会逐步开放。最终结果取决于这三类市场的组合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