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过往的经验来说,这种文章写出来,肯定会有某些心虚的人私信辱骂!但还是要奉劝一些上了年纪的玩家,不要太过迷信“升值捡漏”,最重要是自己玩得开心。
有些套路必须要揭露,不怕得罪人,收藏行业的名声就是被这些人败坏的。
按过往的经验来说,这种文章写出来,肯定会有某些心虚的人私信辱骂!但还是要奉劝一些上了年纪的玩家,不要太过迷信“升值捡漏”,最重要是自己玩得开心。
最近在网上看到好几位网友的吐槽,说的都是家里老人沉迷直播间买“古董”的事。
网友分享的大量“古董”
有一位网名叫“小娘子变大娘”的朋友说,她父亲在某直播平台迷上了一位主播,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甚至还贷款买了一堆所谓“古董艺术品”,加上各种纪念钞、纪念币。
主播说这些东西以后能升值很多倍,还能放到什么“文化艺术银行”去抵资。
老人对这些话深信不疑,觉得这是挣大钱的门路,谁说都不听。儿女劝也劝不住,眼睁睁看着父母的养老钱一笔一笔往外流,心里又急又无力。
其实稍微懂点行的人都知道,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艺术品银行”,根本就不是普通人玩得转的。
大量现代造假产品(来源央广网)
它们要么针对“传承有序”的文物,要么就是资本炒作的当代书画等艺术品,说白了就是有钱人的金融游戏,跟我们在直播间里看到的那些东西完全不沾边。
哪怕你真想买点收藏品,也该去正规机构或者有信誉的市场。比如想买纪念币,那么在银行预约,或者去正规的邮币卡市场。
而不是在直播间里,听着主播几句乱吹的话就冲动下单。那不就是等着被割的韭菜吗?
还有一位网友更是愁得不行,他在网上诉苦:“帮帮我!老母亲一发退休金,就马上去直播间买古董,前后已经花了50多万了,怎么劝都不听,甚至不惜和家人翻脸!”
网友分享在直播间买到的瓷器
看网友分享的所谓“官窑瓷器”,这不忍直视的画工,歪歪扭扭的款,古代工匠要是敢造这种瓷器上贡,早就不知道被砍多少回了。
这类骗局里,常见的一种叫“高价回收”。对方告诉你,现在买的藏品放上几年,他们能以翻几倍的价格收回。
听上去很诱人是吧?但等你真去找他们的时候,早就人影都没了。这就是典型的空头支票,拖时间跑路的套路。
另外,现在还有一种新花样叫“AI数字藏品”,号称有升值潜力,甚至承诺“半价回购”。吸引人购买首发,然后引导人去二级市场交易。
直播间甚至都有“兰亭序”
其实哪有什么市场,不过是自己左手倒右手,制造火爆假象,引诱更多人进场而已。
这些骗局能成功,都是利用了一个“贪”字。很多人都幻想着一夜暴富,以为收藏是条捷径。
但他们没明白,真正的收藏是个门槛很高的领域,要懂历史、学文化、市场实战,有长期积累的经验。所谓“交学费”是在一线沉淀出眼力,而不是交给骗子!
就连那些混迹古玩市场几十年的资深老玩家,都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普通人凭什么觉得隔着块手机屏幕,就能捡到大漏?
有人花40多万买了一堆“塑料玉石”
收藏本该是一种欣赏文化、沉淀心情的方式,而不该变成一场逐利的游戏。尤其是老年人,退休之后有点爱好是好事,但千万不要把养老钱和家人的信任,都押在这些虚妄的承诺上。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长辈,不妨多陪他们聊聊天,带他们走出去看看真正的展览和正规的市场,帮他们培养更健康的收藏观念。
真心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远离这些套路,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更守住晚年的安宁和快乐。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