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观点:具身智能最快商业落地方向,矿山无人驾驶正 迈向规模化应用摘要:无人驾驶能够解决矿山智能化转型核心痛点,且矿山运营环境封闭、高度结构化, 适合无人驾驶车辆部署。传统矿山作业存在安全、成本与效率三重痛点,无人驾 驶通过减少司机需求,显著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与人力成本,并可以节 约燃油和运营成本,还能够大幅提升作业时长与
无人驾驶能够解决矿山智能化转型核心痛点,且矿山运营环境封闭、高度结构化, 适合无人驾驶车辆部署。传统矿山作业存在安全、成本与效率三重痛点,无人驾 驶通过减少司机需求,显著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与人力成本,并可以节 约燃油和运营成本,还能够大幅提升作业时长与工作效率。技术可行性方面,矿 山具备高度结构化、路线固定、交通参与者单一的特征,显著降低感知与决策复 杂度,是 L4 级自动驾驶最优场景之一。 矿山无人驾驶商业模型已经跑通,行业迈入 1 到 100 规模化应用阶段。市场空间 方面,中国矿山无人驾驶规模预计 2030 年超 300 亿人民币,2024-2030 复合增长 率 57.4%;全球矿山无人驾驶规模预计 2030 年达到 81 亿美元,2024-2030 复合增 长率 51.0%。商业模式方面,目前矿山无人驾驶行业可划分为运输运营模式与解 决方案模式两类;运输运营模式下,由无人驾驶企业购置、改造并持有无人驾驶 矿卡,向下游客户提供运力服务;解决方案模式下,无人驾驶企业作为 Tier1 提供 技术方案为矿用车进行前装改造,或直接为下游客户存量车提供后装改造,下游 客户则自持车辆。矿山无人驾驶企业有望先以重资产的运输运营模式切入应用场 景,再逐渐转化到轻资产的解决方案模式形成稳健运营。解决方案模式的商业模 型已经跑通,以矿用宽体车为例,无人驾驶改造后单车生命周期年均带来经济效 益 25 万,改造费用 2 年即回本。
易控智驾、希迪智驾、踏歌智行、中科慧拓等多家初创企业走在商业化前列。易 控智驾成立于 2018 年,目前活跃车队规模超 1400 辆,已覆盖中国 12 个最大露天 煤矿中的 7 个;公司核心产品为“著山”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和“暮野”智能 矿区数字化解决方案,技术架构采用“单车智能+云端协同”模式;公司处于高速 成长期,2024 年营收 9.86 亿元,同比增速 264%,并正由重资产的持车运力模式 转向轻资产的解决方案模式。希迪智驾成立于 2017 年,截至 2024 年底已交付 143 辆自动驾驶矿卡及 60 套独立自动驾驶卡车系统;公司核心产品为元矿山解决方 案,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三层体系,打通采矿全流程;公司增长动能强劲, 2024 年营收 4.10 亿元,同比增速达 207%。踏歌智行成立于 2016 年,已服务国家 能源、包钢等头部矿企,部署车辆超 450 台;公司核心产品为“旷谷”露天矿无 人运输整体解决方案,以露天矿为主要应用场景,基于车地云一体化架构,覆盖 自研车规级智能硬件;公司是目前唯一拥有成熟露天矿场景专用智能车载硬件的 企业。中科慧拓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孵化的智慧矿山企业,成立于 2019 年;公 司核心产品为全栈式智慧矿山无人化整体解决方案“愚公 YuKon”,是世界唯一全 机型、国内唯一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慧矿山操作平台;公司项目目前已覆盖 全国 22 个省/直辖市,全球 40 余个矿山。
2.1. 无人驾驶是具身智能的表现形态
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无人驾驶车辆是具身智能的一种表现形态。广义来看,具身 智能指具有物理身体并能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的智能系统,让 AI 不再局限于虚拟世界的数据处理和决策,而是能够像人类一样在现实世界中感知、 学习和行动。具身智能的主要表现形态包括具身机器人、机器狗、无人驾驶车辆 等,其中无人驾驶车辆是目前有望最快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方向。
无人驾驶是实现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的 L4 及 L5 级别智能驾驶。国内智能驾 驶技术正沿着清晰的路径稳步推进。在技术分级层面,2022 年 3 月出台的《汽 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明确了自动驾驶的定义,即车辆以自动 方式持续执行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该标准与美国 SAE 标准一致采用六级 分类(L0-L5),并从动态驾驶任务、最小风险状态等多维度进行规范。其中,L0- L2 为驾驶辅助,驾驶员主导驾驶;L3 具备自动驾驶特征,用户接管后成为驾驶 员;L4-L5 由系统主导,仅需调度员激活调度服务。
2.2. 载货、低速、封闭场景将率先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
无人驾驶可按照载人与载货、高速与低速、开放与封闭的区别,划分多种应用场 景。按照载人与载货,L4 级无人驾驶可分为乘用车 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和 Robobus 无人驾驶小巴、商用车 Robotruck 无人驾驶卡车和 Robovan 无人驾驶物 流车;其中应用于长途干线物流的 Robotruck 与城市出租车的 Robotaxi 均属于高 速、开放场景,应用于短途集中出行的 Robobus 属于中低速、开放场景,应用于 城市配送物流的 Robovan 属于低速、半开放场景,应用于矿山港口等特定场景物 流的 Robotruck 属于低速、封闭场景。
商业化进度方面,载货先于载人、低速先于高速、封闭先于开放。以载货为目的 的商用车对于安全风险的容忍度高于以载人为目的的乘用车,且 B 端用户高度关 注生产效率与降本效果,只要能产生可见的投资回报,下游用户便愿意投入改造 资金。此外,在低速、封闭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路线相对固定,系统面 临的 Corner Case 较少,并且对于车辆感知决策的时延要求较低,因此矿山等封闭 场景下的 Robotruck 无人驾驶卡车成为当前商业化进展最快的无人驾驶赛道之一, 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规模化商业落地。
3.1. 矿山无人驾驶主要针对矿卡和宽体车进行改造
矿业关系能源供应、基建材料与高端制造产业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 产业。矿山开采通过勘探、掘进、运输等环节从地下提取矿产资源,涵盖能源矿 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铁、铜等)及非金属矿产(石灰石、磷矿等)三大 类。2024 年,采矿业产值达 4.5 万亿人民币;实现利润总额 11271.9 亿元,在全国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中占比超 15%。我国矿山资源丰富,目前全国在 开采矿区超 5000 座,其中仅煤、石灰石、铁、铜四种主要矿物的年开采量就已经 接近 100 亿吨。 政策大力引导矿山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指 出,到 2025 年要全面实现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2024 年《关于深入推进矿 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6 年要建立完整的矿山 智能化标准体系,到 2030 年要建立完备的矿山智能化技术、装备、管理体系。
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下称“矿卡”)和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下称“宽体车”)为矿 山运输主力车型。两类矿用运输设备因结构设计差异,在性能参数、经济指标及 适用场景上形成了区分,共同组成了矿区运输体系的主力车型,同时也是当前无 人驾驶技术改造的核心载体。从技术构造与性能表现来看,矿卡采用刚性焊接车 架设计,底盘系统针对矿山复杂工况进行了专项强化,具备极强的承载能力,承 载量一般可达 70 吨以上,而重型矿卡的承载极限更是能突破数百吨。使用寿命方 面,矿卡凭借坚固的结构和耐用性设计,可实现 10 至 15 年的长期服役。相应的, 矿卡的购置成本较高,市场价格大致在 100 万元至 3000 万元区间。宽体车则采用 栓接式架构,设计理念融合了矿卡的重载特性与公路自卸车的灵活性优势,在性 价比方面具备优势。宽体车的市场价格通常处于 50 万元至 100 万元区间,承载能 力虽不及矿卡,但其 20 至 80 吨的载荷范围能够满足中轻型矿区运输需求;受限 于结构强度与耐用性设计,宽体车的使用年限相对较短,一般为 3 至 5 年。
矿卡与宽体车作为矿区物料运输的核心装备,均已成为无人驾驶技术改造的重点 对象。两类车型在不同吨位运输场景中的互补性,以及头部企业在产品系列上的 丰富布局,为矿山运输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多元化的设备基础与技术适配空间。
3.2. 矿山无人驾驶系统由定位导航、感知决策、云端调度等组成
矿山无人驾驶系统可分为云端-网端-车端/路端三级层次结构。云端、网端、车端 /路端三大模块构成核心系统,各模块相应安全措施则综合组成安全防护系统。云 端作为统一调度监管平台,兼具数据治理、智能调度功能;网端依托导航技术及 网络通讯技术,连接云端与车端/路端;车端/路端包括自动驾驶系统(实现矿用车 单车智能)、协同作业系统(关联矿用车与挖机等装备,实现协同作业)、路侧系 统(负责路侧感知、定位和边缘计算,提供路侧信息)。
单车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定位、通信等感知技术,规划决策的算法模型,以 及控制执行的线控技术。因云控平台统一调度,单车智能需求低于乘用车自动驾 驶,故感知和线控技术更关键。矿区环境复杂,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因兼具各传感 器优势,广泛用于环境感知;多定位系统组合技术融合多种定位手段优势,更受 青睐;整车线控系统是硬件基础,需适配多种矿用车、满足多方需求。 定位与导航技术:定位技术通过集成 GPS、IMU、RTK 等模块实现厘米级精准定 位,为矿区车辆提供高精度位置基准。同时,结合高精度 RTK 与无人机低空摄影 技术,在智能航线模式下可自动完成矿区地形数据采集,并依托 RTK 技术构建矿 区高精度 3D 模型,为后续作业提供精准地理信息支撑。 感知与决策算法:针对矿山复杂的环境条件,感知系统普遍采用激光雷达、视觉 传感器与毫米波雷达的多模态融合方案,确保在不同时间段及气候环境下实现全 天候稳定感知。决策层面则基于人工智能与多源传感信息融合处理技术,通过自 动驾驶核心算法支撑矿用车辆完成无人驾驶、自动避障、精准倒车等复杂动作。 远程操作技术(5G 与 V2X):5G 技术突破了矿山特殊复杂环境下的信号传输瓶 颈,实现运输车辆的超远程精准控制及智能编队协同运行;V2X 技术则作为车辆 环境感知能力的重要补充,提升了车辆对复杂道路交通环境的适应能力,构建起 全天候、全方位的环境感知体系。 云端调度系统:作为实现矿山完全无人驾驶的核心系统,云端调度承担着全局感 知、最优路径规划、车流统筹调度及突发情况预警等关键功能。当前受限于多数 矿山实际运行车辆数量较少,系统需求尚未完全显现,但随着矿区无人驾驶车辆 规模扩大,云端调度系统作为核心中枢的重要性将持续提升。
3.3. 无人驾驶有效解决传统矿山作业安全、成本与效率三重痛点
传统矿山作业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人为因素为主因。传统采矿依赖人工操作钻爆、 采装、运输设备,人机混合作业环境复杂。2022 年矿山事故共 367 起、死亡 518 人;2024 年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 10 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1.089 人,煤矿 百万吨死亡人数 0.059 人。90%以上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都与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有直接关系,部分煤矿从业人员特别是安全生产的管理者技术水平不高,成为影 响矿山安全生产的最大短板。 传统矿山作业人工成本高企,行业招工难,劳动力短缺。传统矿山运输每辆车需 要 2 至 4 名驾驶员,每名司机的人工成本通常在每年 10 万元至 15 万元之间,单 车人力成本较高。根据亿欧智库预测,刚性矿卡、宽体车驾驶员工资将不断上涨: 预计刚性矿卡驾驶员工资由 2020 年的 10000 元/月上涨至 2030 年的 21000 元/月, 宽体车驾驶员工资由 2020 年的 6000 元/月上涨至 2030 年的 13000 元/月。此外,由于矿山作业环境恶劣,工作地点远离生活区,且需适应两班或三班轮换制,面 临生产噪音、粉尘较多等问题,行业招工难问题突出。据亿欧智库数据,中国矿 区驾驶员 90 后占比仅约 10%,劳动力断档趋势突出。2020 年,货车司机缺口已 达 1000 万人,司机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货运,尤其是矿区运输增长的需求。不 仅如此,严苛的工作条件加上巨大的安全压力导致矿区驾驶员流失率高,2023 年 全国煤炭采选业从业人员 277.2 万人,比 2018 年末的 347.3 万人减少了 70.1 万 人,下降 20.2%。 传统矿山作业效率瓶颈突出。传统矿山开采存在掘进工序低效,运输系统冗余和 组织管理粗放等问题。一方面,直接开采工作中存在人工操作限制,煤层高度不 足 1.3 米时,矿工难以直立作业,只能弯腰或匍匐;同时受空间限制,大型设备无 法进入,主要依赖人工或小型机械,开采速度慢、产量低。另一方面,在物料和 人员调度上,传统模式低效性和延迟性突出。
矿山无人驾驶通过减少或取消司机需求,显著降低人力开支。在新疆圣雄黑山露 天煤矿,使用 24 台无人驾驶矿卡每年可减少 40 名司机,节约人力成本约 500 万 元。以 100 台无人驾驶车辆运行为例,按照三班工作制,每台卡车配 3 名司机, 原本需要 300 名司机,每名司机年薪资支出约为 16 万~18 万元,共可节省司机年 薪资 5000 万元左右。 矿山无人驾驶通过节约燃油,降低运营成本。易控智驾的增程式 EL100 无人驾驶 矿卡与传统柴油车型相比,节油率超过 30%,实现单车年毛利提升 5%以上;根据 兖州中材的实践数据,纯电动矿卡能耗成本约 0.02 元/吨,较传统燃油车降低了 90%以上。据巴西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淡水河谷公司数据,无人驾驶使燃料成本 下降 10%,车辆维护费用降低 10%,轮胎磨损降低 25%。 矿山无人驾驶能够大幅提升作业时长与工作效率。无人驾驶矿卡可实现 7x24 全 天候连续作业,单日运输量提升 25%左右;踏歌智行旗下项目连续 18 个月投入到 24 小时生产作业中,持续提升无人作业效率。
3.4. 矿山运营环境封闭、高度结构化,适合无人驾驶车辆部署
矿山环境高度结构化,降低感知与决策复杂度。相较于干线物流、城市道路等场 景,矿山运输行驶路线简单且相对固定,运输车主要在排土场与开采点进行土方 运输、在开采点与选矿厂等之间进行矿石运输,简化了路径规划和决策算法。此 外,相比开放道路复杂的交通参与者(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各种类型机动车、 动物等),矿区内参与者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为大型矿卡、工程机械、少数工作人 员,其行为模式更具可预测性,显著降低了多目标跟踪和行为预测的难度。这些 环境下的运输性质提供了理想的运行环境,使无人驾驶系统更易规模化落地。
国外率先落地矿山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模式可行性强。海外矿区自 20 多年起开 始进行自动化改造,7-8 年前开始商业化落地。据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商 FMG, 无人矿卡可使每辆矿卡每年多工作500多小时,有137台无人驾驶矿卡在运营中, 已累计行驶 3350 万公里、运输超过 10 亿吨矿石物料,生产效率比传统人工运输 提升了 30%。铁矿石巨头力拓集团(RioTinto)的自动驾驶运输车也已在西澳大利 亚州的 Pilbara 矿区累计运输超过 10 亿吨的矿石物料(截至 2017 年)。
4.1. 预计 2030 年市场空间达 301 亿元,年复合增速超 50%
拆分矿山作业价值量,采运环节在露天开采作业中成本占比最高。露天开采作业 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和排土,其中采运环节最为重要,且成本占比 最高。考虑采装、运输、排土后,无人驾驶运输流程煤矿采运排成本占比 80%-90%, 金属矿采运排成本占比 70%左右,砂石矿采运排成本占比 30%-40%。
产业链中,无人驾驶企业主要服务于下游矿区采运环节的无人化改造。矿山无人 驾驶上游厂商主要是芯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V2X 等供应商,中 游厂商为主机厂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商,下游厂商主要是煤矿、铁矿、有色金属 矿、砂石矿等矿区业主方以及工程公司、运输公司。目前产业链中游主要采用无 人驾驶方案厂商、工程机械厂商与通讯设备厂商三方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助 于打造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定制方案,从而适配国内复杂的市场环境。具体包括适 配矿卡和宽体车两类车型,满足大量矿卡存量车的改造需求,以及适应国内多样 的矿山状况和矿企不同的智能化水平。
政策端持续加码,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从 2016 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能 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启动智能矿山技术攻关,到 2024 年国家 矿山安监局等 7 部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 导意见》,明确“2026 年煤矿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30%、危险岗位智能装备替 代率≥30%,推动无人驾驶矿卡规模化部署”等量化目标,多部委跨周期政策层层 递进,持续强化矿区无人驾驶的政策牵引力。政策与标准协同共振,凸显矿区无 人驾驶的先发优势。矿区场景具备封闭性强、工况可量化、安全需求迫切等特征, 政策明确“无人化开采”为核心方向,标准体系同步支撑技术验证与风险管控; 两者叠加下,矿区无人驾驶更易突破“技术→成本→合规”瓶颈,成为无人驾驶 商业化落地的先行场景,产业发展确定性显著提升。
中国矿山无人驾驶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超 300 亿人民币,2024-2030 复合增长率 57.4%。2020 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为 1376 亿元,其中矿区无人驾驶市场规模 1.51 亿元,对应占比仅为 0.11%。未来,矿区无人驾驶凭借落地场景的优势,渗透 率有望逐步提升。据易控智驾,从收入维度考量,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 市场规模已从 2021 年的较小基数,扩张至 2024 年的约 20 亿元人民币,期间复合 年增长率高达 204.7%。伴随无人驾驶技术在不同类型矿山及多样化地域的逐步渗 透,市场增长动力预计将持续强劲,到 2030 年有望增至 301 亿元人民币,2024- 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57.4%。
全球矿山无人驾驶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到 81 亿美元,2024-2030 复合增长率 51.0%。随着全球矿区向更难进入的矿藏拓展,产业加速能源转型,自动化已从 “可有可无”转变为战略优先级。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等主要资源产区,为 偏远且高风险的作业场所安排员工愈发困难,成本也不断攀升。其中,澳大利亚 在采矿自动化领域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与规模优势,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将达 27 亿美元。2025 年西澳大利亚矿业部更新了矿区无人驾驶作业实践守则,对系统安全、监控及作业人员培训设定标准。明确的法规让矿区运营者有信心规模化部署 自动化系统,推动无人驾驶从试验阶段迈向全面商业化。
4.2. 商业模型跑通,单车无人化改造后可带来每年 25 万经济效益
矿山无人驾驶行业中,商业模式可划分为运输运营模式与解决方案模式两类。从 收入占比来看,2024 年两种商业模式的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 44.9%和 55.1%。
运输运营模式,由无人驾驶企业购置、改造并持有无人驾驶矿卡,向下游客户提 供运力服务。无人驾驶企业不仅要负责提供车辆,还需承担运营管理以及技术支 持等综合性服务工作;下游客户无需自行投入资金购买车辆,便能直接部署无人 驾驶系统开展作业。这种模式对于期望项目能够快速落地,降低初期大规模资金投入,且倾向于选择托管式运营,将相关业务交由专业团队打理的下游客户而言, 具有显著优势。以易控智驾为例,通过运输运营模式,早期业务得以迅速铺开, 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时,自身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与运营数据。
解决方案模式,无人驾驶企业作为 Tier1 提供技术方案为矿用车进行前装改造, 或直接为下游客户存量车提供后装改造,下游客户则自持车辆。对于具备一定运 营能力,拥有成熟的内部管理体系与运维团队,能够自主开展部分相关工作的下 游客户,以及希望根据自身矿区的特殊地形、作业流程等对无人驾驶系统进行深 度定制,同时希望从长期运营角度控制成本的下游客户而言,解决方案模式更为 契合。
两种商业模式彰显矿山无人驾驶服务灵活性,重塑运输价值链分配体系。在资产 运营方面,无人驾驶企业可根据自身战略与资源情况选择重资产(持有车辆,运 输运营模式)或轻资产(不持有车辆,解决方案模式);在服务深度上,能满足下 游客户从完全托管到自主参与部分环节的不同需求。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切实满足 了不同客户在成本控制策略、运营能力基础以及系统集成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差 异化选择。
解决方案模式商业模型已跑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且轻资产更适于大规模推广。 矿山无人驾驶企业有望先以重资产的运输运营模式切入应用场景,再逐渐转化到 轻资产的解决方案模式形成稳健运营,跑通商业模型。由于前期终端矿主对矿山 自动驾驶技术的疑虑,以及智慧矿山智能化建设未形成规模化效应,无人驾驶企 业不但提供技术服务,也提供运营服务。后期随着市场接受度提高与自动驾驶技 术的逐渐成熟,相对轻资产的解决方案模式有望逐渐提升占比。 以矿用宽体车为例,无人驾驶改造后生命周期年均经济效益 25 万,改造费用 2 年 回本。无人驾驶改造费用方面,单车一次性投入约 50 万;运维人员成本方面,单 车分摊安全员与运维人员成本约 3 万/年;系统运维成本方面,考虑激光雷达等易 损无人驾驶零部件维修费用,单车分摊约 10 万/年;司机成本方面,有人驾驶宽 体车需 2 名驾驶员轮班到,按每名驾驶员 12 万元计算,单车人力成本约 24 万/ 年;运营毛利方面,无人驾驶系统运输效率比传统人工运输提升约 30%,以载重 65 吨车型为例毛利约 60 万元,则单车因效率提升增加毛利约 18 万/年;车辆油耗 方面,宽体车每年油耗约 60 万元,无人驾驶可节省约 10%油耗,则单车油耗节约 6 万/年。综合计算,无人驾驶改造后带来的单车经济效益达 35 万/年,考虑宽体 车五年生命周期,共创造经济效益 175 万,扣除一次性改造费用 50 万,生命周期 内年均经济效益 25 万,改造费用实现 2 年回本。
4.3. 多家初创企业走在商业化前列
易控智驾:全球领先的 L4 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矿山场景智能化 改造。易控智驾活跃车队规模超 1400 辆,解决方案已覆盖中国按年核定产能计 12 个最大露天煤矿中的 7 个,市场地位领先。 易控智驾深耕矿区场景六年,累计运输物料超 1.34 亿立方米,保持零安全事故记 录。2018 年 5 月公司成立;2019 年启动矿山无人驾驶实地测试;2020 年成功进 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准东露天煤矿、特变电工南露天煤矿,开启商业化落地;2021 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矿区全天候无人作业的企业;2023 年在单一矿区部署超 200 台无人矿卡,创全球最大单矿区车队纪录,并推出矿区数字化管理系统“暮 野”,实现生产全流程协同;2025 年 3 月完成股份制改制,持续深化“著山”系列 解决方案迭代,技术适配复杂场景能力进一步提升。
易控智驾核心产品为“著山”+“暮野”两大解决方案。“著山”矿区无人驾驶解 决方案:技术架构采用“单车智能+云端协同”模式,第三代系统实现云端仅下达 任务指令,车端自主完成路径规划、避让决策等全流程,摆脱对网络的高度依赖。 场景上,支持燃油、纯电、增程、氢能四种动力形式,适配 30 余种矿卡车型,可 在粉尘、强光、湿滑路面等极端工况下稳定运行。2025 年发布的“著山 3.0”进一 步优化混行场景交互能力,降低高精度地图依赖,在 20+矿山的 1500 辆矿卡上实 现规模化应用。“暮野”智能矿区数字化解决方案:集成矿区一体化管控系统 (IMCS)、智能巡检系统“矿巡”及智能调度终端,通过 AI 算法优化采矿全流程 效率,如动态调整挖掘机作业节奏以匹配无人驾驶车队运输效率。
易控智驾处于高速成长期,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9.86 亿元。受益于矿区无人驾驶 解决方案的规模化落地,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0.60 亿 元、2.71 亿元、9.86 亿元,2024 年同比增速达 264%。2023 年起,公司从重资产 的持车运力模式转向轻资产的解决方案模式,后者占比从零提升至 46%,也带动 了毛利率在 2024 年转正至 7.6%。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在 2022 年、2023 年、 2024 年,分别录得净亏损 2.16 亿元、3.34 亿元及 3.90 亿元。
希迪智驾:专注于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 技术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的研发 与商业化。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已交付 143 辆自动驾驶矿卡及 60 套独立自动驾 驶卡车系统,累计收到 446 辆矿卡及 230 套系统的指示性订单。公司拥有全球最 大的混编车队项目(56 辆无人矿卡 + 500 辆有人车),验证其规模化落地能力。 希迪智驾成立于 2017 年,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与硅谷资深技术专家马潍 联合创立,核心成员平均拥有 15 年以上行业经验。公司于 2018 年完成首轮 A轮 融资,同年实现智能重卡在封闭道路 100km/h 自动驾驶测试;2021 年推出纯电无 人矿卡解决方案;2022 年 12 月在江苏句容交付中国首个全矿区覆盖的自主电动 采矿项目,实现 14 台无人矿卡全流程作业;2023 年推出 70 吨级无人纯电矿卡。 2024 年 5 月交付 56 辆自动驾驶矿卡,与近 500 辆有人驾驶矿卡组成全球最大规 模混编作业车队,实现常态化无安全员运营。
希迪智驾是中国首批推出商业化 V2X 产品的自动驾驶公司,交付了中国首个纯 电无人采矿车队。落地方面,希迪智驾在内蒙古实现 56 台无人矿卡与 500 台有人 车混编运营,组成了全球最大的混编作业采矿车队。公司旗下产品自部署以来在 矿区不间断运行超 800 天,产品及解决方案自推出以来保持零事故记录。 希迪智驾核心产品为元矿山解决方案。元矿山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三层体系, 打通采矿全流程。定制纯电矿卡支持双枪快充,1 小时充至 80%电量,且集成 360° 激光雷达、多模态感知系统,实现 40 米内 10×10 厘米级障碍识别、定位误差
希迪智驾增长动能强劲,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0 亿元。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31亿元、1.33亿元、4.10亿元,2024年同比增速达207%; 毛利由 2023 年的人民币 0.27 亿元增加至 2024 年的 1.01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4.7%。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在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分别录得净亏损 2.63 亿元、2.55 亿元及 5.81 亿元。
踏歌智行:专注于露天矿无人运输全栈解决方案。公司以“车-地-云”协同架构为 核心,自主研发硬件、算法与调度系统,实现矿卡、宽体车等车型的无人化改造 与运营。其技术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如自研域控制器 M-box),适配-40℃极寒、粉 尘暴雪等极端工况,服务国家能源、包钢等头部矿企,累计部署车辆超 450 台。 踏歌智行成立于 2016 年,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创始人余贵珍原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17 年公司启动研发车载硬件产 品,发布初代原型机;2018 年首次实现矿用车无人驾驶;2019 年白云鄂博铁矿无 人驾驶项目通过评审,从试验阶段进入批量推广阶段;2021 年自研车载控制器通 过了 3C 认证、入网认证、中国计量院多项车规级认证,同年签约国家能源、国家 电投、紫金矿业等行业龙头旗下多个标杆项目,全年累计签约金额超 4 亿元;2022 年在国家能源、国家电投旗下多个矿区与鄂尔多斯永顺煤矿等实现矿卡与宽体车 24 小时无安全员常态运行。
踏歌智行核心产品为“旷谷”露天矿无人运输整体解决方案。系统以露天矿为主 要应用场景,基于车地云一体化架构,覆盖自研车规级智能硬件,满足“装、运、 卸”全流程无人自主运行、安全员下车常态化、高效协同作业、大规模集群作业 智能调度、车辆全生命周期运维、新能源技术融合等核心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栈 式无人运输解决方案,助力露天矿区的无人化、智能化发展。
踏歌智行是目前业内唯一拥有成熟露天矿场景专用智能车载硬件的企业。公司自 研车规级域控制器 M-box 通过 3C 认证,集成 5G/V2X 通信模组,为行业唯一具 备硬件全栈能力的企业。2025 年,公司推出井下无轨胶轮车无人驾驶专利 (CN116080679B),突破复杂巷道环境感知与避障技术,实现露天-井工全场景覆 盖,为矿山智能驾驶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中科慧拓:技术底蕴深厚,实现全矿种覆盖。中科慧拓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 所孵化的智慧矿山科技企业,已发展成为以人工智能为底座的能源服务商和新能 源制造商,致力于成为全球无人化和智能化领军企业,以科技创新助力我国能源 安全新战略纵深发展,以智能化建设服务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采矿业 在数字化时代掌握全球话语权,让矿山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智慧。 中科慧拓拥有雄厚技术实力,首席科学家王飞跃教授是国际智能控制领域的开拓 者,中国智能控制奠基人。2018 年愚公 YuKon 平行矿山操作系统 1.0 版本发布; 2019 年公司成立,国内首个无人运输系统商业化运营项目落地大唐集团宝利煤矿, 国内首个智慧矿山测试基地项目落地平朔安太堡煤矿;2020 年愚公 YuKon 平行 矿山操作系统 2.0 版本发布,国内首个井工矿无轨胶轮车无人驾驶项目落地国家 能源集团神东上湾煤矿;2022 年有色行业首个实现矿卡全无人编组运行项目落地 云锡集团华联锌铟矿。
中科慧拓核心产品为“愚公 YuKon”平台系统。中科慧拓研发了自主可控的全栈 式智慧矿山无人化整体解决方案——“愚公 YuKon”平台系统,是世界唯一全机 型、国内唯一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慧矿山操作平台。落地场景包括:1)露天 矿无人化改造:覆盖煤炭、冶金、有色、水泥四大行业,并适配国内外各型矿车; 2)露天矿无人运输运营:以无人化改造为基础参与运营,全天候无安全员作业; 3)井工矿无人驾驶:可提供 L4 级无人驾驶软硬件套件,覆盖井下和井下道路行 驶环境。
中科慧拓项目覆盖全国 22 个省/直辖市,全球 40 余个矿山。在黑岱沟露天煤矿, 公司 18 台无人驾驶卡车持续开展三编组无安全员常态化三班拉运作业,累计运行 12.39 万车次,运行里程超 49.8 万 km,运输量超 1230 万 m³ 。在哈尔乌素露天 煤矿,公司第一阶段 18 台无人驾驶卡车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累计运行 109278 车次,运行里程超 69 万 km,运输量超 1147 万 m³ 。公司首个“设备+自 动驾驶系统+无人运输运维服务”一体化租赁项目——胜利西三号露天煤矿智能化 采运租赁项目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截至 2025 年 3 月项目已累计生产原煤 450 万 吨,月均产能稳定达 50 万吨。
算法持续迭代,系统智能化升级。矿山无人驾驶企业依托丰富的真实运营数据积 累,将在高密度混编调度(人/无人车协同)、极端复杂地形(陡坡、急弯、非结构 化道路)下的感知与决策、恶劣天气(扬尘、雨雪)鲁棒性等算法核心性能上持 续突破,技术壁垒将进一步抬高。行业技术重点将从单车智能向“车-路-云”协同 智能演进,V2X 通信、边缘计算、云端智能调度平台的优化整合将成为提升整体 运营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人工智能在故障诊断、能源管理、自适应作业规划中 的应用将进一步加深。 成本持续优化,规模化应用加速。受益于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与产品迭代, 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等自动驾驶核心硬件成本有望延续下降趋势。叠加矿卡车身 本身的规模化生产效应,整车改造成本将持续降低。领先的矿山无人驾驶企业依 托已验证的平台化产品,能够以更低的边际成本快速适配不同矿区环境,推动解 决方案在各类露天矿的大规模复制与部署。成本下降叠加运营效率提升带来的明 确 ROI,将促使更多矿企,尤其是大型国有和民营矿业集团,加快无人驾驶解决 方案采购与车队改造步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