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6年,IBM在机房里点亮了世界上第一块商用硬盘——IBM 350(RAMAC)。重达一吨,装着50片24英寸盘片,却只能写下不到5MB数据,相当于今天一张手机拍摄的照片的大小。
大家好,我是加勒比考斯。
1956年,IBM在机房里点亮了世界上第一块商用硬盘——IBM 350(RAMAC)。重达一吨,装着50片24英寸盘片,却只能写下不到5MB数据,相当于今天一张手机拍摄的照片的大小。
六十多年来,机械硬盘沿着“更大、更小、更可靠”的轨迹一路狂奔,直至今天,希捷首款30TB硬盘上市,分别是30TB容量的希捷银河Exos M和希捷酷狼Pro(IronWolf Pro)硬盘。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采用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HAMR在每块磁盘上使用一种新型的介质磁技术,可使数据位变得比过去更小且密度更高,同时保持磁稳定和热稳定,从而将单碟片面密度推高至3TB,成为突破30TB的关键。
今天我们来深度评测这款希捷酷狼Pro 30TB NAS硬盘,它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它到底适合哪些受众?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在设计上摒弃了堆叠碟片的粗暴扩容,转而通过单碟3TB、10碟充氦封装达成超高密度,同时保持26.11mm标准厚度。性能已达到机械硬盘极限——顺序读写可达290MB/s,更在RAID0阵列中实现1180MB/s的万兆网络饱和速度,直逼低端SSD阵列。
30TB酷狼Pro沿用3.5英寸标准规格,厚度26.11mm,重量695g。正面依旧是酷狼家族金属外壳,右上角激光蚀刻“30TB”字样,低调却难掩实力。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采用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存储限制,达到了3TB单碟的容量。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采用10片3TB碟片,被充氦金属壳体完全包裹,官方宣称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250万小时、年写入量达到了550TB。
酷狼Pro系列的优势也在30TB容量上面延续:比如硬盘采用AgileArray技术,支持双面平衡和限时故障恢复功能,可在多盘位系统中提供出色的RAID性能。硬盘还内置旋转振动传感器,可在多盘位系统中提供抗振动性和一致的性能。
酷狼Pro 30TB同样针对部分品牌的NAS提供了IHM希捷酷狼健康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预防、干预和恢复建议,主动保护NAS数据,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此外无论是希捷酷狼还是酷狼Pro系列的硬盘都提供了3年内1次的原厂免费数据恢复服务,希捷的数据恢复服务实验室恢复成功率极高,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2、性能测试本次测试我采用的平台是英特尔14700K处理器+技嘉Z790超级雕主板,本次采用的平台为Win11系统,进行测试的时候其他占用硬盘的进程均已关闭,力求数据真实可靠。
首先来看看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的参数,我们使用CrystalDiskinfo查看可以得知,它的转速为7200转,传输模式SATA/600,夏天待机温度为37度,采用了最新的ACS-5硬盘语言规范,支持S.M.A.R.T.,NCQ,Streaming,GPL等功能。
S.M.A.R.T.功能:相当于硬盘的体检报告,它持续记录硬盘持续记录自己的温度、重试次数、坏扇区数等参数。
NCQ技术:原生指令队列,让硬盘把主机发来的多条读/写请求按最优路径排好队,一次跑完,减少磁头来回跑,提高随机性能。
Streaming技术:相当于硬盘开设的VIP通道,当主机告诉硬盘“我要连续读一段大视频”,硬盘会优先保证“速度稳定、不掉帧”,允许少量错误自动跳过,而不会停下来重试。适合录像机、监控、媒体服务器。
GPL技术:类似于万能档案柜。S.M.A.R.T.只是其中一格,GPL把更多“内部日志”开放出来,如错误历史、温度区间统计、HAMR激光计数。
这些技术针对NAS环境都非常实用,而且普通硬盘可能会有部分技术并没有的。
由于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关系,30TB版本的希捷酷狼Pro实际可用为27940GB。几乎所有品牌硬盘均是如此,不必担心容量少了的问题。
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在crystaldiskmark顺序读取速度为290MB/s,顺序写入速度为288MB/s,4K随机读取速度0.91MB/s、4K随机写入速度2.44MB/s。
可以看到在数据块超过8KB大小时,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的连续速度已经达到265MB/s,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272MB/s。
接下来咱们来测试它的内外圈速度,与SSD有些类似,机械硬盘内圈和外圈速度也是不相同的,HDTunePro这个工具可以同时测试它的内外圈速度。
HDTunePro基准测试最高读取速度286MB/s,这也是外圈读取速度,而在内圈时,最低读取速度也有127MB/s,访问延迟12ms。
HDTunePro基准测试最高写入速度284MB/s,这也是外圈写入速度,而在内圈时,最低读取速度也有129MB/s,突发传输速度为224MB/s。
通过额外数据测试结果显示,30TB的希捷酷狼Pro在HDTune读取实测中呈现出“稳盘”特性:多区连续读写均破200MB/s,其中外圈284MB/s、中圈232MB/s、内圈129MB/s,平均约258MB/s,符合7200RPM充氦盘的标称水平,适合高吞吐的顺序读取场景。
而在写入测试中,希捷酷狼Pro 30TB的连续写入方面,外圈冲到288MB/s,中圈233MB/s,内圈126MB/s,平均约121MB/s——属于7200RPM充氦盘正常水准,适合长时间大文件写入。
一句话总结:这块盘读写性能面向“持续、大块、低并发”场景非常适合,如NAS连续备份、视频监控流等等。
3、NAS环境实测接下来我们把它装入NAS里面进行实测。
我们使用的NAS是绿联DXP8800Pro,作为目前市面上最顶级的8盘位NAS,它采用了英特尔i7-1255U(10 核 12 线程,睿频 4.8 GHz)与8GB DDR5(可扩至 64 GB),支持8×SATA + 2×M.2 NVMe,总容量可达 256 TB,并提供RAID多重保护;前置双雷电4 + SD4.0接口,后置双10GbE网口、USB3.2/2.0、HDMI 8K及 PCIe x4 扩展,可以满足极速传输与多屏输出。
首先咱们进入NAS的存储管理中,可以看到硬盘的各种属性,在NAS里面的连续读取速度是270MB/s,连续写入速度是245MB/s,写入延时是65ms。
接下来,我们将4块硬盘组成RAID0进行测试,请注意,个人使用请千万不要组成RAID0阵列,该磁盘阵列没有任何数据保护能力,随便损坏一块硬盘,所有数据将全部丢失。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NAS的应用请一定不要装进这个RAID0阵列里面,请另外准备一个SSD拿来装应用,以防止影响测试。
咱们选择的EXT4的数据格式,这种格式更加通用。完成后页面截图如下:
首先咱们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需要电脑拥有万兆网口,NAS拥有万兆网口,测试才能基础成立,这里我们使用的威联通的万兆交换机QSW-2104-2T进行测试,电脑自带万兆网口。
可以看到速度已经达到了10G万兆网口的极限了,其中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1180MB/s,连续写入速度达到了1142MB/s。就连随机4K读写也到了12MB/s的速度。
接着我们选择BMD 12K视频资源进行电脑到NAS复制传输,一共54GB数据,一开始速度可以达到了1GB/s,后续平均速度稳定在800MB/s,这个速度可谓是非常超模了!
紧接着我们将希捷酷狼PRO硬盘的数据导入到NAS的SSD存储里面,SSD存储是满速PCIe4.0 SSD 2TB版本,所以不存在拉低测试数据的情况。可以看到也到了733MB/s的速度。
4、iSCSI环境测试什么是iSCSI服务?简而言之,它能将NAS的存储空间虚拟化为虚拟磁盘。这些虚拟磁盘可以通过IP网络被电脑识别为本地硬盘,实现高效、灵活的远程存储访问。双方用 IP 网络“握手”后,操作系统会像插了一块真实硬盘一样识别、分区、格式化并直接使用。它既享受了SAN的高带宽、低延迟,又无需额外光纤通道,只需普通万兆/千兆以太网即可,广泛用于虚拟化、数据库、灾备等场景。
这里我分配了10TB容量,用来挂载到电脑上进行测试。
接下来我将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
可以看到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768MB/s,连续写入速度达到了1006MB/s。随机4K读写也到了17MB/s的速度。这个连续读写速度已经明显超过SATA SSD的速度,就连连续读写速度也接近了SATA SSD的速度,这个速度无论做什么(游戏、存储、4K视频剪辑)都是足够的。
但是相对于SMB协议,为什么会速度下降呢?
其实很好解释,当你把原来“直插在NAS主板上的硬盘”改成通过 iSCSI 网络盘挂载,相当于把数据路径从:
CPU → SATA → 硬盘
拉成了
CPU → TCP/IP 栈 → 以太网 → NAS 控制器 → RAID 阵列 → 以太网 → 主机
这条更长的链路里每一跳都会吃掉一部分连续大块的吞吐,于是 1180 MB/s 掉到 768 MB/s 也就不稀奇了。
5、关于AI功能随着AI浪潮到来,模型即生产力已成共识:10亿级参数的大模型动辄20GB+,训练集的千万级高清素材更以TB计。绿联DXP8800Pro是内置AI Plugins应用的,该应用是一款开箱即用的大模型对话工具包,集成了多种实用AI工具,如 Open WebUI、Ollama、IPEX-LLM 等。
把希捷酷狼Pro 30TB装进绿联DXP8800Pro,AI Plugins里的Open WebUI、Ollama、IPEX-LLM瞬间获得一条超过1000MB/s读写的“数据高速公路”——权重加载、微调检查点写入十分轻松,对话、推理、文生图全程不会有卡顿之类的问题。
此外,绿联DXP8800Pro也还有AI影像标签、人脸识别、智能去重等NAS级AI服务,同样对容量、速度、以及存储设备的稳定性有要求,我们把AI 影像标签、人脸识别、智能去重等 NAS 级服务同时跑在后台,持续对海量素材进行秒级索引,同样希捷酷狼Pro 30TB不仅装得下整个工作流,还让每一次AI调用都是本地直连、低延迟、不掉帧。
6、总结写到这里,希捷酷狼Pro 30TB的所有底牌都已亮出:它用10碟3TB充氦封装 + HAMR 激光写入把机械硬盘推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又用250万小时MTBF、550TB/年写入量和3年内1次免费原厂数据恢复服务,为“越大越脆弱”的传统观念盖上了终极保险。
但是,希捷酷狼Pro 30TB硬盘并不是给“多一块备份盘”的个人玩家准备的,它真正的舞台是“数据即生产资料”的商业环境,如我刚测试影视工作室的12K RAW原片、短视频MCN的日更素材、AIGC团队的千万级训练集、广告公司的多机位ProRes 422 HQ……这些场景的共同点是——容量需求按百TB起跳,且7×24不能掉链子。希捷酷狼Pro用30TB单盘把原先只能装24TB硬盘的机柜密度直接提升25%,让8盘位NAS就能吞下240 TB有效容量。
另外别忘了,我们评测用的绿联DXP8800 Pro内置的AI Plugins应用、AI影像标签、人脸识别、智能去重等NAS级AI服务——把酷狼Pro 30TB插进去,海量素材秒变可检索、可关联的生产资产;训练好的LoRA模型、Stable Diffusion缓存也可以直接落在万兆iSCSI卷上,读写1GB/s不拖显卡后腿。换句话说,酷狼Pro 30TB 加上AI-NAS的组合,是今天影视与AIGC工作室能买到的“容量最大、速度够用、成本最低”的一站式生产力工具了。
如果你需要一台NAS或一台服务器在“容量 / 价格 / 可靠性”三点上同时拉满,希捷酷狼Pro 30TB真的就是当下不多的能一次到位的答案。
来源:加勒比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