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界普遍认为,自魏晋之后,书法一代不如一代,唐朝的质感和意韵,不如魏晋生动,而宋朝的功力和技巧,不如唐朝正统、标准,譬如董其昌曾说:“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然赵子昂矫宋之弊,虽己意亦不用矣。此必宋人所诃,盖为法所转也。”
书法界普遍认为,自魏晋之后,书法一代不如一代,唐朝的质感和意韵,不如魏晋生动,而宋朝的功力和技巧,不如唐朝正统、标准,譬如董其昌曾说:“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然赵子昂矫宋之弊,虽己意亦不用矣。此必宋人所诃,盖为法所转也。”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在说,书法晋人最高,唐人次之,宋人又次之,直到赵孟頫的出现,才矫正宋朝的弊端,使其回归正规,其实仔细分析,董其昌的立场,依旧在古法层面,不少学者,包括南宋的宋高宗,认为北宋“尚易”思想另类,不恪守传统,追求自然、本真,却没有魏晋的雅士风姿。
而赵孟頫高举“复古”大旗,后世元明清的学者,主要效仿其字,又将书法道路,引入正轨,虽然乍一听,这些说法确有道理,但是书法艺术,并无高低、正误之分,站在今人角度,我们崇尚个性,宋朝的骏健潇洒风姿,深得青睐,就像米芾的字迹,迅疾飞动,极为独特,痴迷其字的人,目前并不算少。
除了米芾,苏轼的大弟子——黄庭坚,他的传世真迹在拍卖市场,极受欢迎,价值过亿,最经典的一幅就是《砥柱铭》,2010年6月3日,参加北京保利的春拍,以8000万起拍,经过70多轮的竞价,最终达成3.9亿的天价,加上佣金,总价高达4.368亿,稳坐书法拍卖榜首位。
无独有偶,就在去年,黄庭坚的《释典卷》,参加“百年藏珍——关东某藏家旧藏专场”,以2.88亿元卖出,不单单是黄庭坚,“唐宋八大家”之一,即北宋文学家——曾巩,书法并不出名,但是他的《局事帖》,前后经历3次拍卖,一次比一次价高。
第一次是1996年,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场,以50.58万美元成交,第二次2009年11月22日,在北京保利夜场,价值成倍增长,达成了1.08亿,打破当时的国内拍卖记录,第三次则是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2016春拍,卖出2.07亿元,总价值超过3亿元。
不少人好奇,宋朝书法比不过晋唐,为何传世真迹,频频拍卖价值过亿,难道其中另有隐情?首先这是罕见的真迹,地位和历史意义非凡,而且宋朝书法,虽然不敌晋唐,但是它的意韵、技法等,并不算差,独具意韵,回归本真,自然又生动,具有推崇和学习的价值。
您对宋朝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
来源:五体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