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两年来,开放式耳机的兴起势头越来越明显,但真正对它有深入了解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接触它,往往是想摆脱入耳式的耳道压迫、头戴式的闷热感,可真要细问它的实际体验如何、和传统耳机比到底有哪些优劣势,以及挑的时候该盯着哪些地方看,大部分人还是一头雾水。
近两年来,开放式耳机的兴起势头越来越明显,但真正对它有深入了解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接触它,往往是想摆脱入耳式的耳道压迫、头戴式的闷热感,可真要细问它的实际体验如何、和传统耳机比到底有哪些优劣势,以及挑的时候该盯着哪些地方看,大部分人还是一头雾水。
其实选开放式耳机没那么复杂,关键是抓住几个核心指标,再结合自己的预算和使用场景来筛选,就能少踩不少坑。我本身就是个爱折腾数码产品的人,下面先跟大家讲讲选购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点,之后再分享几款我亲自试过、觉得值得入手的机型,给有需要的朋友做个参考。
一、选购建议
1. 价格锚点
开放式耳机的价格区间差异显著,合理把握价格锚点是避免多花冤枉钱或买到劣质产品的关键。
目前市场主要分为三个价格段:百元内属于入门级,多为小品牌或白牌产品,核心配置简陋,通常采用低成本动圈单元,漏音控制和佩戴舒适度较差,仅适合预算极低、需求简单的临时使用场景,不建议长期入手;300-800 元是性价比主流区间,覆盖了大部分知名品牌的中端型号,平衡了实用性和价格;千元以上则是高端旗舰区间,主打核心技术升级,同时在续航、防水、连接稳定性等细节上更完善,适合专业运动人群或商务人士。
2. 品牌实力
选择开放式耳机时,品牌实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售后和技术保障。首先要优先考虑深耕音频领域的专业品牌,这类品牌在开放式耳机的核心技术上有长期积累,在振子调校、漏音控制上经验丰富。
需要警惕的是无品牌标识的 “白牌” 或小众小品牌产品,这类产品往往缺乏核心技术,生产标准不规范,不仅性能难以保证,出现质量问题后还可能面临售后无门的困境。
3. 佩戴舒适度和稳固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多用户选购开放式耳机时会将佩戴舒适度与稳固性混为一谈,实则二者是两个独立且需分别考量的维度。
舒适度主要与材质、重量、贴合度相关:材质上,优选亲肤类硅胶或记忆棉耳挂 / 耳塞,避免过硬塑料长时间佩戴压迫耳廓;重量方面,建议选择单耳重量低于 15g 的产品,轻量化设计能减少头部负重感,长时间佩戴不易疲劳;贴合度则需根据耳型选择。
而稳固性是取决于产品的结构设计和佩戴方式,核心是应对运动或移动场景中的晃动脱落问题。
4. 音质表现
开放式耳机因不入耳的设计,音质表现与传统入耳式、头戴式耳机有差异,选购时需明确其音质评判重点,避免用传统耳机标准苛责。
首先关注发声原理对音质的影响:骨传导耳机通过震动颅骨传声;气传导耳机通过空气传导声波,音质更接近传统耳机。其次看核心配置:发声单元的尺寸和材质很关键,比如气传导的定向发声技术就能减少声波扩散,提升音质集中度。
5. 漏音控制
漏音是开放式耳机的常见痛点,严重时不仅会影响他人,还会导致音质损耗,因此漏音控制能力是选购的核心指标之一。
漏音的产生主要还是与发声原理和结构设计相关,我们首先可以看是否采用针对性的防漏音技术,比如主流品牌的 “反向声波抵消技术”“密闭式振子设计”,能通过反向声波中和外泄的声音,或通过优化振子结构减少震动扩散,这类技术通常会在产品参数或宣传中明确标注;其次关注音量控制逻辑,优质的开放式耳机会在音量超过安全阈值时自动提醒或抑制漏音,避免因音量过大导致漏音加剧。
二、耳机推荐区
1. 南卡OE MIX 2
声音保真度:96%
音质效果:95分
佩戴体验:98分
连接稳定性:95分
机型亮点:百元闭眼入系列,开放式耳机同价位上最佳的性能表现
作为百元价位开放式耳机的标杆产品,南卡 OE MIX 2 在核心性能上实现了越级表现。其搭载的 Super Bass 5.0 高性能发声单元,采用高刚性轻质复合振膜与高磁能钕铁硼磁路系统组合,振膜响应速度提升 30%,能精准还原低频细节,听摇滚乐时贝斯线条清晰,鼓点富有弹性,完全摆脱了 “低价耳机听个响” 的刻板印象。配合 Super Sound OS2.0 声学算法,中高频通透自然,人声解析力突出,播放流行音乐时层次感分明。
续航方面,单机 6 小时 + 充电盒 24 小时的续航组合,轻松满足一周通勤需求,Type-C 快充设计更是解决应急充电痛点。值得一提的是,它在防漏音控制上表现亮眼,搭载升级版DS 2.0指向性声学技术+创新U型声学通道结构,从声波路径到结构设计双重抑制漏音,远超同价位产品水平。单只轻至7g,轻量化机身设计搭配亲肤硅胶耳挂,长时间佩戴无压迫感,对于预算有限又追求实用体验的用户来说,堪称闭眼入的高性价比之选。
2. OLA Friend
声音保真度:94%
音质效果:90 分
佩戴体验:97 分
连接稳定性:90分
机型亮点:字节跳动研发的 AI 智能耳机
字节跳动研发的 OLA Friend 单耳仅 6.6 克的超轻设计刷新了行业轻量化纪录。其耳挂采用 0.7mm 记忆金属钛丝包裹液态硅胶,配合 27.5° 黄金错位夹角,能精准贴合耳甲腔结构,通过 SGS 舒适度金标认证的佩戴体验,即使连续佩戴 4 小时也无胀痛感。
声学性能上,动态低音补偿技术解决了开放式耳机低频不足的通病,播放低频丰富的音乐时质感明显提升;自研反相声波抵消技术在 70% 音量下可有效抑制漏音,保护隐私的同时减少音质损耗。作为 AI 智能耳机,其核心优势在于 “豆包” 语音助手,支持多语言实时交互,双击触控板即可唤醒切歌、查天气等功能,多人模式下还能激活语音增强避免干扰。IP54 级防水防尘应对日常运动出汗毫无压力,28 小时总续航搭配 15 分钟快充 2 小时的 “能量锁” 技术,彻底告别电量焦虑。通话方面,单边双麦克风波束成形技术结合 AI 降噪算法,风噪抑制效果显著,户外通话清晰度堪比专业通讯设备。
3. 华为Free ARC
声音保真度:90%
音质效果:89 分
佩戴体验:92 分
连接稳定性:93 分
机型亮点:延续华为技术基因的开放式耳机
华为 Free ARC 延续了品牌在连接技术上的优势,搭载蓝牙 5.2 芯片,与华为手机、平板等设备联动时延迟可低至 80ms,多设备切换无缝流畅。半开放耳挂设计采用记忆金属支架,能自适应不同耳廓形状,单耳重量控制在 13g 左右,硅胶接触部分触感温润,长时间佩戴无明显胀痛感。
音质调校偏向人声优化,骨传导振子经过特殊优化,减少了传统骨传导耳机的颅骨震动不适感,中高频表现清晰,适合日常通话与流行音乐聆听。具备 IP54 级防尘防水能力,应对运动出汗或小雨天气毫无压力。续航方面单次可达 8 小时,配合充电盒总续航 24 小时,支持快充功能,华为生态用户还能享受弹窗配对、电量共享等专属功能,是生态党日常使用的可靠选择。
4. 小米开放式耳机
声音保真度:86%
音质效果:86 分
佩戴体验:85分
连接稳定性:88 分
机型亮点:小米生态最强联动
作为 479 元价位的性价比之选,小米开放式耳机在核心配置上毫不吝啬。搭载 14.2mm 大尺寸动圈单元,配合小米自研音效算法,人声表现自然通透,低频虽下潜不深但量感适中,适合流行音乐与播客收听。挂耳式设计单耳重约 12g,采用亲肤硅胶材质,耳挂弧度经过千人耳型数据优化,多数用户佩戴 3 小时以上无明显不适。
蓝牙 5.3 芯片的加入让连接稳定性大幅提升,在地铁、商场等复杂环境中抗干扰能力较强,实测 10 米内无遮挡连接基本无断连。续航表现同样亮眼,单次充电可连续播放 8 小时,配合充电盒总续航达 24 小时,支持 15 分钟快充获得 2 小时使用时间,星云金配色在光线下呈现细腻光泽,兼顾实用性与时尚感,适合预算中等的日常用户。
5. 声阔轻跃线Aero Fit
声音保真度:83%
音质效果:82 分
佩戴体验:85 分
连接稳定性:88 分
机型亮点:主打人体工学设计
声阔ErgoFit 2.0 结构通过仿真人耳数据建模,实现 99.9% 耳廓适配率,黄金 3 区支撑结构让运动时不易脱落。搭载 14mm 镀球顶动圈单元,配合三重声学系统,中频表现饱满,人声密度适中,适合 Podcast 与轻音乐收听,但高频亮度稍显不足。音质调校偏向均衡,在《加州旅馆》测试中低频表现突出,乐器分离度合格。蓝牙 5.2 连接在听歌时延迟极低,但刷视频时偶有音画不同步现象,游戏场景表现一般。续航能力较强,单次续航 8 小时,充电盒加持下总续航达 30 小时,IPX4 级防水可应对日常出汗。耳挂尾部设计稍大,部分用户长时间佩戴可能有轻微压迫感,总体更适合注重佩戴稳定性的日常使用场景。
6. Cleer ARC II
声音保真度:94%
音质效果:90 分
佩戴体验:85 分
连接稳定性:91 分
Cleer ARC II 是高端开放式耳机的代表,搭载高通 QCC3071 芯片与蓝牙 5.3 技术,支持 aptX 无损解码,实现 CD 级音质传输,听感细腻度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16.2mm 大动圈单元配合 DBE 动态低音增强技术,低频饱满有弹性,解决了开放式耳机低频不足的通病。
内置 6 轴传感器支持 3D 空间音频,观影时能营造沉浸声场,运动版还配备紫外线消毒充电仓,兼顾卫生需求。佩戴采用可调节耳挂设计,硅胶材质柔软但支撑性足够,单耳 14g 重量长时间佩戴无明显负担。通话搭载双麦克风降噪,风噪抑制效果出色。单次续航 8 小时,充电盒总续航 24 小时,支持快充功能。无论是音质表现还是功能丰富度,都适合追求高品质体验的音乐爱好者与运动人群。
7. JBL音悦圈
声音保真度:89%
音质效果:88 分
佩戴体验:83 分
连接稳定性:86 分
JBL 音悦圈在 2024 年开放式耳机横评中位列第一梯队,其 16.2mm 多层振膜驱动单元表现亮眼。音质走饱满锐利路线,中高频清晰度高,人声细节丰富,虽大音量下偶有齿音刺激,但整体解析力出色。定向声场技术减少漏音的同时增强响度,是测试中唯一能在嘈杂环境以 5 成音量获得满足听感的机型,闹市通勤也无需开高音量。佩戴设计极具巧思,耳挂内侧有回弹设计,转轴部位提供三档位调节,能让腔体紧密贴合耳洞,稳固性在运动场景表现优秀。蓝牙 5.3 支持双设备连接,4 麦克风阵列优化通话清晰度,嘈杂环境中语音识别率高。单次续航 6 小时,充电盒总续航 18 小时,适合注重音质清晰度与佩戴稳固性的用户。
8. 倍思Eli
声音保真度:83%
音质效果:89 分
佩戴体验:93 分
连接稳定性:89 分
倍思 Eli 主打多场景适应性,创新采用无线 / 颈挂双模式切换设计,运动时颈挂部分可防止掉落,日常使用拆下颈挂即变无线款,切换便捷。搭载 16.2mm 大动圈单元,配合低频增强算法,低音氛围感突出,听流行与摇滚音乐更有感染力。20° 定向传声设计有效减少漏音,1 米外基本听不到播放内容。
佩戴采用 TPEE 软塑耳挂搭配硅胶外皮,单耳 13g 重量,耳挂弧度可小幅度调整,适配多数耳型。IPX5 级防水防汗能力应对运动出汗与小雨无压力。续航表现强劲,单次续航 10 小时,充电盒加持下总续航达 30 小时,支持快充功能。200 元左右价位能兼顾音质、续航与多场景使用,适合预算有限的学生与运动爱好者。
9. 万魔S30
声音保真度:90%
音质效果:87 分
佩戴体验:90 分
连接稳定性:86 分
万魔 S30 以 399 元价位提供了均衡的综合表现,搭载 14.2mm 类钻石振膜动圈单元,凭借钻石材质的高刚性特性,三频表现均衡,高频延伸自然,虽稍显锐利但解析力出色,尤其适合流行音乐人声表现。
采用 TPEE 软塑耳挂搭配硅胶外皮,材质耐用抗冲击,单耳约 10g 重量,佩戴稳固性强,运动时不易脱落。蓝牙 5.3 技术确保连接稳定,支持一拖二功能,可同时连接手机与电脑,切换流畅。通话配备四个高灵敏度降噪麦克风,精准过滤背景噪音,通勤场景通话清晰度高。续航能力突出,单次充电可播放 10 小时,配合充电盒总续航达 30 小时,满足长途旅行需求。作为初次尝试开放式耳机的入门之选,在音质与实用性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10. 飞利浦TAA6708
声音保真度:91%
音质效果:88 分
佩戴体验:85 分
连接稳定性:92 分
飞利浦 TAA6708 专为运动场景设计,IPX5 级防水防汗能力可应对剧烈运动出汗与雨天使用。双轴可调铰链耳挂提供多角度调节,通过不同耳型测试适配率达 90% 以上,耳挂采用亲肤硅胶材质,长时间佩戴无过敏反应。
搭载 14.2mm 动态单元,配备 AELC 自适应响度补偿技术,高低音量下均能保持均衡听感,避免小音量丢失细节或大音量失真。通话采用双麦克风降噪,风噪抑制效果较好,户外运动时语音传达清晰。续航方面单次续航 6 小时,充电盒总续航 15 小时,支持 15 分钟快充获得 1 小时使用时间。配套 APP 提供自定义音效功能,可根据音乐类型调整 EQ 曲线,还支持单声道模式切换。整体设计兼顾运动需求与使用便利性,适合健身爱好者日常训练使用。
以上十款开放式耳机覆盖了不同价位与使用场景,从百元性价比款到高端旗舰款均有涉及,核心性能与体验各有侧重。若小伙伴们对某款耳机的细节仍有疑问,或需要根据具体预算缩小选择范围,欢迎随时交流,我会结合实际使用体验给出更精准的建议。
来源:小鹿谈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