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旅游的年轻人,都在菜市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18:41 1

摘要:从满目琳琅的食材,到原汁原味的市井烟火气,再到本土的历史传承和民俗风情,甚至还有出其不意的展览、好玩的文创店,到如今被翻新设计的菜市场空间。菜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属于TA的“文艺复兴”。

混杂着叫卖和讨价还价声的菜市场已成为年轻人旅行的心头爱。

从满目琳琅的食材,到原汁原味的市井烟火气,再到本土的历史传承和民俗风情,甚至还有出其不意的展览、好玩的文创店,到如今被翻新设计的菜市场空间。菜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属于TA的“文艺复兴”。

美食作家蔡澜曾说过“菜市场是最接近当地人生活的地方”。逛逛当地菜色,听听地道方言,感受淳朴而智慧的民风……这些混杂了泥土味道的热火朝天中,浓缩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和文化。

1918年Les Halles区菜市场正叫卖的香肠小贩|©Jean Roubier Via.Paris

作为具有城市生活基本功能的民生场所,每个菜市场都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货架内外,呈现出三餐四季的生活之道,在地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暗涌在时代洪流中的文化变迁。

早在20世纪中后期,国外便兴起了如火如荼的菜市场改造风潮。

德国法兰克福小市场大厅M+F Gastro GmbH摊位|©kleinmarkthalle

为了让那些老派的脏乱菜市场变得崭新干净,成为当地颇具特色的热门旅游景点,许多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市集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进行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改造。

被誉为“巴黎之腹”的法国阿尔·勒哈勒市场(Les Halles位于巴黎大堂区),曾汇集巴黎底层市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和当地特色食材,繁忙的景象让勒哈勒市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和艺术家。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因城市卫生和交通安全问题,该市场被迁址巴黎郊外的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Marché International de Rungis),但原址所在的巴黎大堂区至今依然承载着老巴黎人的深厚记忆,成为融购物、美食和娱乐为一体的巴黎标志性景区。

巴塞罗那街头的圣卡特琳娜市场

比起“巴黎之腹”的搬离和全面商业化改造,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中心的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则在改造中绵延了百年传统,至今仍是美国最富生机的农贸市场之一。这家成立于1907年的农贸市场,曾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被拆除的危机,但在市民的努力和保护性改造中,将传统与多元化的商品消费文化相结合,从而获得持久而强劲的生命力。在这里你既能买到大量本地农民、渔民直接售卖的新鲜蔬果、海鲜,还能看到鱼贩们为游客表演的著名“飞鱼秀”,甚至可以在许多本地艺术家所经营的摊位上感受到西雅图独特的艺术氛围。

巴塞罗那街头的圣卡特琳娜市场

著名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卡特琳娜市场则在2005年正式开放了新翻修后的菜市场。建筑师用一个崭新却相当有特色的大屋顶,重新覆盖在老市场之上,致敬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风格的拼贴马赛克彩色屋顶的同时,也将新旧城市文化的融合做到了极致。明艳热情的色彩张力足够艺术,也足够接地气,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完美融合,重新构建出一幅地道而现代的西班牙日常图景。如今,该菜市场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人们享受于在大大小小的摊位前发现最本土的风味和难得一见的民俗。

苏州双塔市集菜市场

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中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菜市场绝对是通往惊喜的起点。没有精致包装、固定价格,攒动的人流里,抬眼尽是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蔬菜瓜果和腥味扑鼻却鲜活的河鲜海鲜;耳边交错着摊主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在气味和声音的浪潮中交汇出一座城市真实的生活底色。与其说逛菜市场是旅游,不如说是年青一代寻求真实体验性、个性化和治愈感的生活方式。

而在菜市场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中,被遗忘的市井浪漫以更艺术化、充满文化质感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

2021年5月,艺术家邱志杰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举办的“民以食为天”书法展。传统书法与火热生活的无缝衔接,成为当代艺术介入生活的鲜活案例,也赋予了菜市场更多文化内涵。在邱志杰看来,人们在关注食物的物质属性之外,或许还需要探讨食物在文化、历史和社会中的角色。

上海乌中市集 时尚快闪活动

随着展览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的持续性热议,越来越多的策展人、艺术家、文艺爱好者参与到对当代菜市场文化的重建中。从上海乌中市集定期举办的时尚快闪活动,到海南海口金贸文华菜市场汇聚当地人文特色的“‘非’买菜不可——海口菜市场非遗生活周”,菜市场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购物场所演变为兼具文化、社交和情感价值的公共空间。

上海乌中市集 时尚快闪活动

今年年初,著名书店单向空间联合青年诗人隔花人在杭州西湖东山市集举办了一场夹杂着烟火气与浪漫想象的诗歌展“到菜场去:诗歌漫游展”。每位来客都可以在菜市场门口领取一份“漫游指南”,在诗歌指引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认识这个被坊间称为“杭州最后的马路菜市”。对诗人隔花人来说,菜市场是收集生活浪漫的宝藏地,萝卜青菜、鸡鸭鱼肉、凌晨就开始忙碌奔波的人,鲜活生动富有理想。“菜市场是我的食粮,逛菜市场是我的精神食粮”。诗歌散布每个角落,在承载生存食欲的同时,也安放了一代年轻人的精神。

这场试图用轻盈的诗歌去承载滚烫生活的展览,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也赋予了空间更有质感的具象文化属性。

苏州双塔市集菜市场

2024年劳动节期间,位于昆明的东华菜市场与多家出版社合作,举办了“好新鲜·书菜市场”,20+出版社品牌、3+限定特展,甚至邀请到多位青年作者直接来菜市场摆摊卖书……丰富有趣的书展活动呈现了一场与“食物”“田野”有关的精神盛宴。这家本就是昆明主城区当地占地规模最大的农贸菜市场,如今既有云南稀奇古怪的山珍野菜,还有深藏不露的手艺人摊贩,让旅行者可以深度体验西南的乡土饮食文化。

艺术展览,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菜市场走出“过时”困境,被更多人重新发现它的社会文化价值。而除了不定期的艺术展之外,一些菜市场还相继推出菜场咖啡、茶咖、书店、文创店、宠物看护等新型消费服务。如今,一家味道惊艳、价格更惊艳的“菜场咖啡店”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前往打卡的理由之一。

三源里菜市场入口处的Grid Coffee,设计|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2023年秋天,建筑师青山周平为北京三源里菜市场设计了一家占地面积仅25平方米的菜场咖啡店“Grid Coffee”。店内仅可立饮的咖啡“放题”体验模式,方便每位从菜市场北门进入的顾客可以“看心情来一杯”。老旧的混凝土取景框,将人们偶尔停下小憩咖啡的休闲生活框出一幅温暖的城市图景。而汇聚了天下海鲜、河鲜的浙江台州椒江花园菜市场,则在美食洪流里开了一家小有人气的“即白咖啡店”,接地气的入口让人更容易放松,拿着小马扎坐在门口,酒足饭饱后点一杯10元的美式,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感受最平淡的浪漫。

篆新滇池菜市

除了咖啡店之外,云南昆明著名的篆新滇池菜市还开了一家藏着宝藏书籍的“麒麟书局”,书店主理人以“菜街子”为主题开设主题邮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吸引着年轻游客在逛完菜市场后,专门跑去书店打卡盖章、集邮买书,为昆明菜市场之旅留念。

麒麟书局首推篆新·滇池菜市文创雪糕

文艺空间的介入,让菜市场中的时间变得缓慢而柔和,人们愿意在这里停留,感受久违的闲暇与诗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去菜市场淘一本独特的书,有人会在香港街头穿过拥挤人潮,在大埔墟二手书店“解忧旧书屋”里偶遇记忆中的文字;有人为了一家“收藏一切与食物有关书籍”的“盘菜生书店”而专门策划一场厦门菜市场之旅……夹杂在口腹之欲里的理想精神世界,抚平了太多高转速都市生活下的重压。

位于杭州莫干山路493号的文二菜市,在2023年经由设计师沈磊操刀改造后,成为年轻人“杭州旅游”最爱的打卡地之一。杭州本土的卤味干货、茶馆、面馆应有尽有,年轻人爱逛的咖啡店、面包店、创意市集、文创商店也囊括其中。

与此同时,菜市场也从风味与民俗的集合地摇身变成一种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生活方式。

从好味道到好文化,菜市场试图寻找一种个性但又和谐自然的方式重新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

在摩登潮流的上海乌中市集带火了菜市场网红化改造的营销热度后,许多城市的菜市场改造也曾陷入照搬成功模板后的困境里。几经失败后,一些菜市场改造者纷纷意识到,网红流量在带来人潮的同时,如果忽略物价上涨、摊位费上涨、设计不实用等问题,对当地真正的消费者和菜市场爱好者来说,反而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市场生态环境。对重视性价比、旅游体验感的年青一代来说,菜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恰恰是当地独有的民俗民风和柴米人生的真实生活。如何将一座城市的新消费业态,以设计的力量更合理地融入传统菜市场中,成为不少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实践课题。

2021年,浙江宁波的福明菜市场改造后,成为复兴宁波美食文化的新地标。改造前,启仓设计团队曾深入中国不同城市的大小菜市场进行考察,卖劲十足的摊户和形形色色消费者间的交融碰撞,让他们意识到一个能承载起购物体验、社交、文化教育等功能的复合场所,需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了打破传统菜市场脏乱、封闭的属性,他们提出距今1100多年历史的宁波鼓楼沿“街巷”的概念,在空间上设计多个出入口,为消费者提供多个流动动向上的选择,建立菜场与城市的互动。

同时,由福明菜市场的名字渊源出发,以“福”100+存在形式的字符为设计灵感,将中国人的福文化融入菜市场。从延续“四水归堂”传统建筑表现手法的摊位设计,到融入宁波天一阁“天一生水”的摊位门楣装饰,再到“活龙街”顶部结合当地非遗文化手艺人的鱼灯做出的多元化鱼形纸灯……雅俗共赏的江南文化赋予菜市场新的活力。每一位来到福明菜市场的游客,都能一边感受生动的宁波乡土氛围,一边品尝汤圆、灰汁团、糯米槐、冰糖甲鱼、包黄鱼等无数牵动宁波人内心的旧味道。

位于西安明城墙内的“老菜市场井街区一段”,同样以保存原有区域肌理和市井生活为前提,在老旧菜市场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功能、空间和人群。参与项目的行止计画团队希望找到一种维持现有菜市场生活气息和新型城市生活样态平衡的模式。

菜市场所在地曾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驻军和府邸用地,解放初期建设了一批机关单位,随后在数轮城市开发下,保留下一片低层高密的历史肌理。2000年位于此区域的平绒厂停产后,当地将闲置的厂房转换为菜市场,一度是周边居民热闹的去处。但随着片区结构性衰落,又受到超市、电商强烈竞争而逐渐颓败。直至2018年,当地政府以重新唤醒居民市井生活活力为目标,开启了菜市场更新计划。

设计团队在各单体间修建了方便市民活动的“台阶广场”,以及便于通行的交通筒和连桥,改造后的封闭式空间转化成了开敞的广场,可以引导人流自由出入其他社区活动。在菜市场成为当地居民公共生活新舞台的同时,不定期的非遗展览、动漫节、屋顶市集等多种文化活动,也持续吸引着游客来感受西安热火朝天的市井生活。

2021年,建筑师靳远受邀深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黄涌村,改善当地乡镇冷清陈旧的市集环境。

这座曾生活着许多外来打工者的小村落,在黄涌工业区繁荣时,围绕着菜市场形成了一派热闹的市集景色,从水果凉茶、肠粉腊肉到老中医的中药铺、修车匠的车行……充满了乡村生活的务实与烟火气。

2020年年底,伴随着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外地打工者也不断流失,市集也日渐冷静。当靳远带着主创设计团队来到黄涌村后,他们希望以市集为支点,在激活市集周边公共空间的同时,重塑村落模糊的主体性。

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内,靳远在村落市集上方设计了一个拱体跨度12米、最高点达10米的微高椭圆棚盖。在敞开的棚盖下,人们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一个个菜摊、水果摊,村民们也能穿过棚底去学校接孩子下课、到村祠堂参加活动。以棚子为中心,一座村落的道路在这里汇集,以棚子为圆点,一座村落的生活在这里展开,而独特的岭南乡土景观也带来了更多公共空间改造背后的人文思考。

建筑空间的本意在于为人类提供栖居与活动的场所,如果说功能是其筋骨,那么艺术便是其灵魂所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应该诗意的筑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生活艺术和品位的不断追求,空间也在多个维度随之优化。而这一过程本身,也赋予了空间更深厚的文化与艺术底蕴。

而这样对空间的深度挖掘与优化,恰好也体现在了这个当代城市的“角落”部分——菜市场。以“静态”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又以“动态”的方式存在于世界之中。无论时代几经变迁,菜市场依然孕育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它有出门就能买到的时令蔬果,有当地才可以品尝到的酸甜苦辣,也有被互联网时代所遗忘的市井浪漫。从菜摊到书摊,菜市场正在承载起一座又一座城市的文化与人们关于日常生活的幸福想象力。

编辑|Kiki

文|小语

长期征稿

后台私信“投稿”获取联系方式

来源:时尚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