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前所见,处处皆场景!”站在非遗博览园光华大道二段601号2栋的空间里,四川剧能拍影业、繁星大片场总经理尹彬洁的介绍充满底气。这里还留存着第九届非遗节的文化余温,仿佛能看见俄罗斯塔塔尔族舞者飞扬的彩袖与四川金钱板的铿锵节拍交织,而如今,咖啡馆、食堂、服装间等
还记得全网首部全程采用四川话的
爆款短剧《家里家外》吗?
上线4天播放量破11亿
开播一周多全网话题量破40亿
这部现象级作品
正是当下中国短剧市场爆发式增长的缩影
据统计
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
预计达634.3亿元
用户规模将突破6.96亿
全年超1万部短剧开机需求待满足
巨大的市场潜力
催生了越来越多短剧拍摄基地的兴起
西南地区也迎来了
专业短剧拍摄基地的新力量
近日,记者探访位于青羊区的
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的
“繁星大片场”
这一室内面积超3万㎡、
拥有100多个影视场景的
一站式拍摄基地
正加速成为
西南地区短剧产业的新地标
一期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
3万㎡片场打造
“一步一景”拍摄空间
“眼前所见,处处皆场景!”站在非遗博览园光华大道二段601号2栋的空间里,四川剧能拍影业、繁星大片场总经理尹彬洁的介绍充满底气。这里还留存着第九届非遗节的文化余温,仿佛能看见俄罗斯塔塔尔族舞者飞扬的彩袖与四川金钱板的铿锵节拍交织,而如今,咖啡馆、食堂、服装间等功能区域已自然融入片场,成为可直接取景的“生活场景”。
记者了解到,繁星大片场由四川剧能拍影业有限公司投资,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影视拍摄、制作、销售、场馆运营等,目前已自建多个影视实景拍摄基地。作为该公司的重点投资项目,位于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的繁星大片场的“硬实力”一目了然:室内面积超3万㎡,规划打造100余个影视拍摄场景,涵盖公检法系统、医院、酒吧、KTV、教室、机舱、办公室等高频短剧场景,能满足都市、职场、校园、悬疑等多类型短剧创作需求。
“一楼有配套服务、咖啡厅、餐厅,还有部分服化道物品,这些空间既可以为剧组的人提供服务,还可以作为拍摄的场景。”尹彬洁边走边介绍,来到二楼,就听到了叮叮咚咚的装修声,“主要拍摄场景正在建设中,目前医院的场景已装修完成。”几百平方米的空间里,护士长站、导医台、药房、休息区、手术室等细节一应俱全,还原度堪比真实医院。
“我们从2019年就深耕短剧行业,打造场景前研究了上百部剧本,专门挑最常用的场景落地。”尹彬洁指着非遗博览园近1800亩的园区版图向记者介绍,除了3万㎡室内片场,园区内还有海量室外取景地,最终将实现“一步一景、随手能拍”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期工程要到9月底才全部完工,已有剧组提前入驻拍摄,园区内的婚姻登记处更是成了“网红取景地”,至今已接待十余个剧组。
凭借丰富的场景资源与行业经验,剧能拍影业已实现“自投自拍+服务剧组”双轨发展,不仅自制成《蛇宝下山之扭转乾坤》(全网播放2亿+)、《与君世世为兄弟》(热度3500W+)等100余部短剧,实现数千万元销售收入;还为上百个外来剧组提供“服化道+场地+配套”全链条服务,真正做到“剧组拎包入驻,开机即拍摄”。
尹彬洁介绍,繁星大片场分为三期建设,一期建设预计9月底全面完工。项目前期以影视类及微短剧拍摄、制作、发行为切入点,把繁星大片场打造成为专业数字产业园;后期将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最终建设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影视、文旅、商业综合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规模呈高速上升趋势。其中,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67.65%;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634.3亿元,用户规模也将同步攀升至6.96亿人;到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这一市场浪潮下,繁星大片场凭借差异化定位脱颖而出,不仅提供标准化的专业拍摄服务,更依托非遗博览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越的地理区位,创新性打造“剧组住宿+设备租赁+服装道具+后期制作”一站式服务体系。目前,片场已配备专业影视器材,并储备上万件服装,既能满足日常影视拍摄需求,也可适配特殊题材创作,全方位为剧组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短剧基地的价值早已超越“内容生产”本身,其背后瞄准的是城市与区域的综合经济收益。这一逻辑在行业标杆案例中已得到验证: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横店影视城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80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超40%,并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产值增长18%,形成 “影视+文旅”的良性循环。
尹彬洁也持相似观点,她认为短剧基地的打造绝非局限于内容创作,更核心的意义在于推动区域综合开发与文化赋能。“参考横店影视城的成熟模式,短剧拍摄将成为重要流量入口,进一步带动餐饮、住宿、文旅等相关消费领域的协同增长。”
当前,青羊区正全力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繁星大片场正是这一战略的有益实践。它不仅是专业的微短剧拍摄基地,更承担着“城市文旅推广者”的角色 ,通过打造“出圈”的微短剧作品,将青羊区乃至成都市的旅游资源自然植入内容,创新打通“人(消费者)、货(商品)、场(消费场景)”链路。最终,这里将形成“微短剧+文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起“内有核心引擎、外有良性循环”的数字文旅影视生态,并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消费场景,打造微旅行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文商旅综合体,为区域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非遗博览园“非遗+”融合发展的重磅项目,繁星大片场并非个例。今年8月,非遗博览园已与新加坡绿柳创意私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共同打造顶流明星户外演唱会、国际美食街、XR 虚拟世界体验等重磅引流项目,持续丰富“非遗 +”IP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业吸附力与市场影响力。
随着各类“非遗 +”项目的逐步落地,非遗IP的品牌影响力与园区的产业聚合效应将持续增强,这不仅会加速推动园区“非遗 +”融合发展进程,更将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助力青羊区乃至成都打造成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文创新地标。
报道:陈静
来源:锦绣青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