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过一个扎心的计算:人这辈子满打满算也就3万天,要是按80岁寿命算,30岁的人只剩18250天,40岁的人只剩14600天,连50岁的人,手里也只剩不到11000天的“时光余额”。
刷到过一个扎心的计算:人这辈子满打满算也就3万天,要是按80岁寿命算,30岁的人只剩18250天,40岁的人只剩14600天,连50岁的人,手里也只剩不到11000天的“时光余额”。
可偏偏有人把这宝贵的日子,过成了循环播放的“悲情纪录片”——为了同事一句无意的吐槽纠结半宿,因为外卖送晚十分钟气到吃不下饭,甚至盯着手机里别人的朋友圈,把自己的生活比得一无是处,转头就叹“活着真没意思”。
说真的,纠结这些破事的时候,不妨掰着手指头算算:一天24小时,刨去8小时睡觉、8小时上班,剩下的8小时里,你有多少时间在“内耗”?为了一件已经过去的事反复复盘“当时要是那样就好了”,为了还没发生的事焦虑“万一搞砸了怎么办”,把精力都耗在纠结、郁闷、自我否定里,转头一看,一天又过去了,该做的事没做,该乐的日子没乐,这不纯纯给人生“浪费内存”吗?
别总觉得“日子还长”,3万天看着多,拆成一天天过,快得像翻书。你以为能慢慢纠结的“小事”,堆在一起就是消耗生命的“大事”。就像有人因为衣服洗坏了emo半天,忘了楼下菜市场的草莓正新鲜;有人为了领导一句批评愁得睡不着,错过和家人一起看晚霞的机会;还有人盯着银行卡里的数字唉声叹气,却没发现窗边的绿萝又冒了新芽,楼下的流浪猫每次见你都会蹭蹭裤脚——这些细碎的小美好,都在你抑郁寡欢的时候悄悄溜走了。
更没必要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比。朋友圈里的“岁月静好”可能是滤镜后的片段,短视频里的“人生赢家”或许藏着不为人知的难,但你总盯着别人的“高光时刻”,把自己的日子比得黯淡无光,就像拿着别人的剧本演自己的戏,怎么演都觉得别扭。其实你手里的“时光剧本”挺好的:早上能喝到热乎的粥,通勤路上能听到喜欢的歌,晚上能窝在沙发上看会儿剧,这些普通的小日子,凑在一起就是别人羡慕的“安稳”,没必要非得把它过成“苦情戏”。
也别总说“等以后再开心”,等“有钱了”“有空了”“孩子长大了”,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新的烦恼?3万天里,没有多少“以后”能等你。不如现在就把“抑郁寡欢”换成“瞎乐呵”:吃到好吃的就多嚼两口,看到好看的云就拍下来,哪怕只是在楼下散散步,吹吹晚风,也比窝在沙发里唉声叹气强。人生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没必要非得活成“别人眼里的好样子”,更没必要把自己困在负面情绪里。
说到底,人生就这一趟,3万天用完就没了,与其整天愁眉苦脸,把日子过成“悲情剧”,不如学着“瞎活”——别太较真,别太纠结,别把情绪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想吃的饭赶紧去吃,想见的人抓紧去见,想做的事别等“以后”。
毕竟日子是自己的,不是演给别人看的,开心一天是赚一天,郁闷一天是亏一天,何必要跟自己的“时光余额”过不去呢?
来源:逆风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