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核心议程活动——“数字内容的全球化叙事”主题交流活动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金桂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汇聚数字内容产业领军学者、头部企业及创新先锋,共绘全球化叙事新图景。
3月28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核心议程活动——“数字内容的全球化叙事”主题交流活动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金桂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汇聚数字内容产业领军学者、头部企业及创新先锋,共绘全球化叙事新图景。
【头部阵容云集,洞见产业前沿】
在主题演讲环节,现场重要嘉宾紧密围绕数字产业全景,针对数字产业生态中的产业环境展开剖析;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游戏开发、新媒体运营等多元数字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细致阐述如何为数字内容创新、用户体验升级等目标赋能。同时,对当下数字产业在技术迭代路径、市场拓展方向等方面的发展之路进行深度解读,并精准洞察成都在数字内容产业赛道的独特竞争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张龙教授在主题演讲《国际视听传播中的“中国故事”共情力提升》中明确指出:内容传播,有“元素”并不等于有了意义。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
复星影视文化集团总裁程笳淇携《城隍》《好运神仙》系列等作品制作经验,提出《以东方美学重构全球数字叙事》的“文化解码方程式”:“东方美学作为文化母体,既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基因库’,也是当代文化创新的话语坐标系。它通过不断被重新诠释,证明传统文化母体并非封闭的遗产,而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开放系统。理解这一点,方能真正把握中国文化的深层逻辑与未来可能性”。
作为中国微短剧界的“出海先锋”,成都旭靖芳华影业创始人、总经理廖宇靖在《中国微短剧的全球实践与中日协同》中深度剖析中日文化的异同,探讨如何以此为创意核心,策划出能吸引全球受众的微短剧内容。并结合公司的一些经验,探索数字内容出海的创新之路,树立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出海的标杆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廖宇靖在演讲时全程佩戴着科技感十足的AR眼镜。据了解,成都旭靖芳华影业早在2023年就将目光放在了短剧AI赛道。由旭靖芳华旗下子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瑞链科技目前已研发的MaskChanger是一款AI视频生成工具,它能够一秒切换语言、口型,结合 AI 换脸技术,将国内的存量短剧快速输送海外,解决这一阶段海外自制短剧产能跟不上的问题。
“短剧出海是把双刃剑,剁肉馅还是切蛋糕?”,在演讲最后,廖宇靖抛出了一个思考题。他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混得好了是吃蛋糕,混不好就是切肉馅。短剧出海既是机遇也是责任。”2024年,成都旭靖芳华影业实现首年营收突破1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700万人民币),显示出强劲的商业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其中,海外短剧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6-1.8,超国内市场40%。
【优质项目路演,释放多元合作潜能】
活动现场,来自成都的多家数字内容头部企业,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路演展示,如在IP运营领域成绩斐然的成都星阅辰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视效制作行业独占鳌头的墨境天合成都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游戏开发且成果丰硕的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在游戏出海方面表现卓越的成都创人所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全方位展示各自在数字内容产业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独特商业模式以及过往经典项目案例的同时,这些企业向现场嘉宾推介优质项目,表达合作意向和需求。
其中,星阅辰石副总裁安相勋称:“一个优秀的IP,一定是经过时间沉淀、具有市场穿透力、具有市场影响力、能够传递文明的核心精神的”。安相勋认为,中国数字内容行业从业者应坚持“传统精髓+现代诠释”“民族特色+国际表达”。以新时代视角进行诠释和创新表达,融入世界IP格局的发展。
参加路演的墨境天合成都CEO、视效总监刘颖,为现场的所有观众带来了公司优秀作品视效案例,包括《流浪地球》系列、《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等等。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李龙飞,展示了公司推出的文物拟人国风手游《物华弥新》。刘颖带来的视效案例,凭借前沿的技术和匠心独运的设计,让观众沉浸式领略到数字视效为影视带来的革新魅力;李龙飞对《物华弥新》的展示,则通过创新的游戏形式,将传统文化与数字内容深度融合,开辟了文化传播新路径。二者不仅丰富了论坛的思想维度,更为数字内容在全球化叙事浪潮中,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创作思路与实践样本,激励行业人士深挖数字内容潜力,讲好中国故事,驶向全球化叙事的广阔蓝海。
【数据透视未来,解码增长密码】
在最后的圆桌沙龙环节中,四川省数字娱乐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陈成,游戏茶馆创始人、四川互联网联盟发起人王佳伦,成都市天府⽂创股权投资基⾦管理公司项目总监曹仁涛,成都原力电脑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公关经理肖桑榆等嘉宾围绕所熟知的上下游产业链,就“数字内容的全球化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高质量讨论。
近年来四川积极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提出打造“中国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陈成秘书长聚焦探讨“政策应如何助力企业突破全球化壁垒?”陈成表示,“成都现在的数字内容产业更多以‘闭门造车’为主,政府应该需要出台更多政策来帮助企业生存与发展,国内现在需要更成熟的系统,对数字内容企业提供文化咨询、研发支持等方面的扶持”。
作为地方投资机构的代表,曹仁涛则从专业的金融投资视角分享了如何筛选具有全球化潜力的项目,以及在投资逻辑上,如何平衡商业回报与文化价值。曹仁涛鼓励所有的企业大胆“出手”,不被“项目最后能不能获得投资”的想法“绊住脚”,先迈出第一步,将商业计划书递交给资本方。
基于动画制作领域的前沿实践,肖桑榆讨论了如何在数字内容出海及跨国合作上,既保留中国文化内核,又能与海外团队实现创作共识。肖桑榆分享了团队在与海外制作团队合作时达成的共识:一是保证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二是不断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三是保证国际团队不断的融合、合作、交流。带着对游戏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嗅觉,王佳伦则精准阐释了游戏行业应如何平衡本土特色与国际市场的需求。
嘉宾们对数字内容产业进行多维度深入剖析,为数字内容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创新路径提供极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思路,助力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准方向、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都,在数字内容产业上有着丰厚的城市文化基因。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05亿元,同比增长11.69%,数字文创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如今,成都高新区已是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聚焦动漫影视、游戏电竞、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四个细分赛道,加快建设世界级网络视听和数字文创产业集群。此外,成都高新区出台含26条措施的重磅政策,聚焦多领域,针对数字文创领域,明确了对游戏研发、影视动漫创作、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最高可达3000万元……这些都与数字内容产业息息相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下,数字内容产业正搭乘着科技创新、文化多元融合的强劲东风。在新一轮城市竞争里,其关键地位不言而喻。此次“数字内容的全球化叙事”成功举办,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局。未来,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将凭底蕴与创新,于全球崭露头角;而成都数字内容产业依托本地优势,亦有望打造一个新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来源:科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