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庄之行谎称第三人是女王,骗过藏海,手上铜鱼却出卖了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6-24 21:24 1

摘要:可怜庄芦隐一夜恶战,第二天还得在皇帝面前应付曹敬贤半真半假的构陷。为了安抚皇帝的猜忌,庄芦隐只得自请致仕。

侯府寿宴上,庄芦隐重点培养的庄之甫废了,庄之行却在藏海的指点下崭露头角。

可怜庄芦隐一夜恶战,第二天还得在皇帝面前应付曹敬贤半真半假的构陷。为了安抚皇帝的猜忌,庄芦隐只得自请致仕。

失了实权只剩爵位的庄芦隐,把希望寄托在次子庄之行身上。他走动关系,把庄之行捧成武状元,把沈宛抬为平妻,让庄之行的世子之位名正言顺。

庄之行顺利夺魁,庄芦隐在家大摆宴席,让昔日不上台面的纨绔小儿正式露脸。当晚亥时,庄芦隐约庄之行单独谈话,把侯府所有秘密都告诉了他。

至此,藏海在庄之行身上下的功夫,终于有了结果。

可谁能想到,靠藏海翻身的庄之行,突然背信弃义,把藏海往歧路上引,告诉他“第三人”是冬夏女王,差点让藏海悔恨终生。

一、庄之行交出铜鱼

跟庄芦隐密谈后,庄之行交出铜鱼,对藏海说,第三人是冬夏的,不仅代表王庭,甚至就是王庭。藏海得出结论,第三人是冬夏女王。

本就怀疑冬夏势力的藏海,不疑有他,信了。

这招有多狠?

后面冬夏女王来朝,藏海把她引到公主墓,差一点就要跟冬夏女王同归于尽!

庄之行这个谎,不止让藏海走歧路,还差点要他命啊!

后来藏海在冬夏再见庄之行,说第三人是赵秉文,庄之行说:“父亲竟然骗了我。”

是庄芦隐骗了庄之行吗?当然不是。否则庄芦隐在狱中,听到藏海说“第三人”是冬夏女王,不会那么诧异反常。

铜鱼和癸玺,可是庄芦隐十来年孜孜不倦寻求的东西。庄芦隐如果还想隐瞒第三人,就不会交出铜鱼。

此时,庄芦隐深知自己失了实权,一心把庄家交托给儿子,连最隐秘的铜鱼都拿出来了,必然要把相关的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

所以这一夜,曾经同情过稚奴灭门的庄之行,知道了蒯家灭门的全部真相,知道父亲跟曹敬贤和赵秉文是盟友,知道赵秉文就是藏海苦苦找寻的第三人。

但这一次,他没有再同情藏海。

因为已经从侯府废材纨绔,翻身成侯府顶梁柱的庄之行,第一次体验到了权力的滋味,体验到了被父亲器重的份量。他再也不能允许自己,回到被父亲抛弃十几年的那种灰暗中。

哪怕代价是良心,是信义,是放下杀母之仇。从这一刻起,他以自身利益马首是瞻。

所以,庄之行立即给出铜鱼蒙骗藏海,切断和藏海的联盟,保护父亲,瞒下真正的“第三人”。

因为他的地位是父亲给的,因为他的将来需要赵秉文支持。

二、庄之行为什么说“第三人”是冬夏女王?

1.藏海正怀疑

癸玺本就是冬夏至宝,十几年前,冬夏丢失了癸玺,被庄芦隐领兵打得俯首称臣,连公主都送到大雍当质子。冬夏势力,势必着急找回丢失的癸玺。

而此时,藏海发现香暗荼就是冬夏质子,和曹敬贤暗中勾结,且把夜闯侯府找癸玺的香暗荼逮个正着。

藏海最怀疑的第三人,就是冬夏势力。

庄之行跟平津侯深聊之后,把冬夏女王抛出来,正中藏海的疑心,庄之行都不用找理由,藏海就自己脑补上了

2.冬夏女王远,不好求证

冬夏虽然战败,女王毕竟是一国之王,千里迢迢又是跨国,女王不会轻易来,藏海也不会轻易去,两人碰不上,藏海就难以求证,谎言不易破。

只是没想到,藏海囚藏质子又派高明去散播消息的计策,起效了,冬夏女王竟很快就来了。

好巧不巧,藏海父亲和女王是故交,庄之行的“第三人”谎言,一戳就破。

不过这对庄之行都不重要了,因为他马上面临灭门、弑父和戍边,不用面对藏海。

3.隐藏己方盟友

初尝权力滋味的庄之行,对父亲权力结构第一次有了清晰了解,对父亲秘而不宣多年的盟友,自然信服,甚至崇拜。

藏海为复仇,把庄家搅得天翻地覆,把父亲的公开盟友曹敬贤也卷得自顾不暇,他的能力庄之行自然是忌惮的

如今,赵秉文是父亲视角里仅存的可信赖的盟友,庄之行自然不能供出来给藏海霍霍。

谎称“第三人”是冬夏女王,把藏海复仇路带偏,正好隐藏己方盟友。

三、庄之行弑父根本不是在复仇

庄之行当世子后,侯府事态急转直下。

当家主母蒋襄,拎着沈宛被抬为平妻的牌位,就来当众撒泼,结果被庄芦隐当庭甩了一巴掌。这还不够,庄善马上来补刀,叫蒋襄天一亮就带着痴傻的庄之甫和儿媳三人去乡下老家。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生顺遂高傲的蒋襄,气急败坏,当下就交代人拿来她的诰命夫人装备,天一亮,就跑去皇宫敲登闻鼓,把丈夫庄芦隐给告了。

结果庄芦隐被下狱,侯府下人被充军,钱财被充公,家眷被圈禁。在藏海的搅动下,曹敬贤策动庄芦隐领兵“清君侧”。

生死一线,庄之行跑路跑半半得“高人”指点,折回来提着蓝永吉叔叔杀到宫门前,“说死”了庄芦隐。

至此,藏海第一个仇人——庄芦隐下线。

藏海亲眼目睹庄芦隐死在庄之行刀下,复仇初步成功,他却很沉重。因为他以为自己把原本天真善良的少年,变成了被仇恨蒙眼的复仇机器。

其实复仇十年不忘本性的藏海,属实有点想太多了。因为庄之行和他根本不一样。

藏海身负灭门深仇大恨,蛰伏十年特训归来,从不滥杀无辜,几个仇人都要反复确认,确保不放过也不错杀。

复仇过程中,他的良心和人性,常常跑出来叩问他。甚至可以说,藏海对复仇的自己,是十分厌弃的。他怕仇未报成身先死,没法跟父母家人交代,他更怕自己玩弄人心不择手段,被父母家人厌弃。

但庄之行完全是利己的,不会自责,不会内耗。

起初,知晓杀母之仇,他也义愤填膺,发誓要为母亲报仇。但随着自己摆脱纨绔废物,获得成长,获得重视,他就轻易放下母亲了,在一日比一日深重父爱里,他明确了自己复仇的初心,根本不是为母亲讨个公道,而是为自己夺回地位、尊荣

所以当大哥废了,自己成为父亲唯一的倚重,登顶人生高位,他马上忘记复仇,跟父亲站到了一边,也不曾对蒋襄动手,甚至不曾动嘴。

但是当庄芦隐发动兵变,庄之行毫不犹豫杀回战场,对父亲下刀。

事后,他跑到母亲坟前,说自己终于为母亲报仇了。

事实上,他根本就不是为母报仇,才亲手弑父,他是为了余生自己不用逃亡,能光明正大活着,甚至功成名就,才跟父亲举刀相向。

而对母亲的哭诉,“为母复仇而没有家人”,只是在合理化自己极端利己的行为罢了。

四、墙头草的原则

后来,藏海在边关和庄之行重逢,藏海说赵秉文就是自己的第三个仇人,庄之行不动声色地说,“父亲竟然骗了我”。

这就是庄之行,撒谎和粉饰自己信手沾来,根本没有心理负担。

别说经过10年特训的藏海,时常反省、自耗

就连他的师父、纵横术大家高明,在执行任务时,都会因对藏海撒谎、瞒骗而有异样,会感到心虚、惭愧,会去打马虎眼,去掩盖痕迹。

但庄之行不会,他就像一棵墙头草,风往哪边吹他往哪边倒,哪边于己有利他就朝向哪边。

看似没有原则,实则最有原则。只不过他的原则,不是世人普遍尊崇的忠孝仁义,而是利己,是让自己稳稳扎根墙头。为此,他不介意自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为母复仇于己有利,他就复仇。保护父亲于己有利,他就保护父亲。弑父于己有利,他就弑父。投靠赵秉文于己有利,他就投靠赵秉文。背叛赵秉文于己有利,他就背叛赵秉文。

回过头看藏海送别庄之行这段,就好懂了。

藏海为复仇跟庄之行建立联盟,实打实送废材庄之行上青云。每条路都是庄之行自己选择的,但因为弑父悖伦,庄之行不愿背骂名,便把锅甩给藏海。

于是,最终获利者庄之行,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心安理得质问藏海,而藏海则陷入愧疚、自责。

直到项洪展鹏受藏海之邀,陪同庄之行前去戍边,他才终于改口,对藏海行了个大礼:“拜别先生。”

于我无用了,我就甩锅给你,发现你帮我,我就再敬你一下。

整个送别过程,和真正“第三人”勾结弑父的庄之行,委屈而无辜,毫无破绽。被欺瞒的藏海,却因为愧疚而红了眼眶。把人卖了还让人给自己数钱,这才是狠人庄之行。

来源:星河倾城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