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司机亲历九寨沟地震:自驾游遇地震保命五步法,学会能救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8:03 1

摘要:"老张快看!前面山上的石头在往下滚!"2017年8月8日傍晚,我和老伴开着新买的房车行驶在九寨沟环山公路上,突然看见前方300米处的山体像被巨人摇晃的积木,拳头大的碎石雨点般砸向路面。就在我猛踩刹车的瞬间,车头突然被弹起半米高——那场震惊全国的7.0级地震,就

"老张快看!前面山上的石头在往下滚!"2017年8月8日傍晚,我和老伴开着新买的房车行驶在九寨沟环山公路上,突然看见前方300米处的山体像被巨人摇晃的积木,拳头大的碎石雨点般砸向路面。就在我猛踩刹车的瞬间,车头突然被弹起半米高——那场震惊全国的7.0级地震,就这样与我们不期而遇。

作为有20年自驾经验的老司机,这次生死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陌生地域自驾遇上地震,正确的应对措施能让生还率提升70%以上。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5级以上地震约20次,而自驾游客遭遇地震的概率在山区路段高达1/3000。今天我就把用生命换来的实战经验,结合地震专家的科学建议,总结成五步保命法则。

九寨沟地震

当车辆突然出现异常颠簸,要立即观察四周环境。2019年新西兰自驾的驴友小王回忆:"当时以为是爆胎,直到看见电线杆像面条一样摆动才意识到是地震。"正确做法是迅速打开车窗(防止变形卡死),观察前方200米内是否有隧道口、桥梁、悬崖或山体。若处于这些高危区域,要立即驶离,但切记不可猛打方向。

若周围环境相对开阔,应立即停车并保持发动机运转(保证供电)。2018年日本岩手县地震中,78%的车祸伤亡源于慌乱下车。正确做法:

:打开双闪、拉紧手刹、蜷缩在车内地板。

不要:解安全带、下车避险、使用电子设备。

日本防灾研究所实验证明,标准轿车可承受直径30cm落石冲击,而人体暴露在外的伤亡风险是车内的7倍。

地震中的轿车

主震结束后,需在30分钟内撤离危险区域。这时要看:

1. 看导航:优先选择来时的路(熟悉路况)。

2. 看地貌:避开有滚石痕迹的山坡。

3. 看建筑: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服务区。

2013年雅安地震时,导游小李带领车队沿212省道原路返回,成功避开3处塌方点。记住:新出现的乡道可能暗藏危险。

我的房车里常年备着:

1. 高频哨子(比喊叫省力10倍)。

2. 反光保温毯(夜间救援可视距离增加5倍)。

3. 医用止血带(可应对80%的外伤)。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中,驴友小陈用哨子引来救援队,比手机求救快2小时。

反光保温毯

信号中断时:

1. 一级:用车辆应急电源给手机充电。

2. 二级:调频至当地交通广播(应急频道)。

3. 三级:用口红在车窗写求救信息。

九寨沟地震时,我们通过车载收音机第一时间收到撤离路线,比手机信号恢复早3小时。

特别提醒:60岁以上自驾游客要特别注意

1. 每日服用的药物要分装3份存放。

2. 准备纸质版常用语翻译(方言区救援用)。

3. 鞋子永远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去年汶川地震纪念活动中,多位老司机分享:系带运动鞋比拖鞋逃生效率高3倍。

汶川地震

退休的老哥老姐们,这些年我走遍祖国河山,最深的感悟是:美景常在,安全第一。把这套保命法则存在手机里,出发前和家人模拟演练两次。关键时刻,这些知识可能就是护身符。最后送大家我自编的避险口诀:"地动莫慌车为盾,落石远离山体蹲,撤离要走回头路,急救物资不离身。"

退休的老哥老姐们,要是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呗!收藏起来免得以后想去自驾游了找不着,要是能帮我分享转发给更多喜欢旅游的退休朋友,那就更好了!

本文仅为经验分享,不构成专业建议,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人士。

来源:户外罗老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