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的危害有多大?研究显示:仅生气8分钟,就可能损伤血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17:43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吾观健康

编辑 | 吾观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试过,刚骂完人,心跳“咚咚咚”地狂飙,脸红脖子粗,气得像个行走的火山?别以为那只是情绪外放,其实你的血管,正在偷偷“冒烟”!

你可能以为,生气只是“情绪激动一下”,过会儿也就好了。可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仅仅生气8分钟,血管就可能受损,真不是吓唬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别急,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看看“生气”到底有多“毒”。

先说个让人“啊?”的冷知识:情绪不好,是心脑血管病的“隐形加速器”!研究发现,人在愤怒时,血压和心率会瞬间飙升,就像汽车一脚油门踩到底。问题是,你的“发动机”是血管,冲多了,容易爆缸!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人在愤怒状态下,仅仅8分钟内,血管内皮功能就开始下降。说白了,就是血管内壁“受伤了”!内皮一损伤,血管就容易“粘上脏东西”,久而久之,动脉粥样硬化、心梗、脑梗就来敲门了。

有些人说:“哎呀,我就生个气,过会就好了!”错!这不是情绪短跑,而是健康的马拉松灾难!生气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战斗激素”。它们短时间能让你“能打能骂”,但长期下来,身体会被“榨干”。

长期处在愤怒、焦虑、烦躁的情绪中,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心脏、肝脏、胃肠统统遭殃。说白了,气一时爽,身体在偷偷哭。

血管其实挺“娇气”的,尤其是那层薄薄的内皮细胞。别看它薄,一旦它出问题,麻烦就大了。血管内皮受损后,胆固醇、脂肪容易沉积,形成斑块。而这些小斑块,就像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生气时,血管一收缩,血压一升高,这“炸弹”一不小心就爆了——轻则高血压,重则心梗、脑梗!而且这些病发作前,可没有“预演”,往往就是突如其来。

你以为“气死人”只是句气话?不,它是真实存在的“医学现象”!医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应激性心肌病”,也叫“心碎综合征”。听着像偶像剧,其实比演的还要惨。

一般发生在极度愤怒、悲伤、惊吓之后,患者会突然胸闷、胸痛,心电图异常,甚至像心梗一样倒地不起。最可怕的是,有的人真就因此“走了”,医生连抢救都来不及。

生气时,身体为了“迎战”,会动用大量免疫资源。可这不是打仗,是自己人“窝里斗”!长期情绪不稳定,会让免疫系统“混乱”,该攻击的攻击不了,不该攻击的倒打个不停。

比如,容易反复感冒、皮肤过敏、肠胃炎……这都可能是生气在“背后作祟”。而且,慢性炎症也会加快身体衰老!别看你30岁,可能你的免疫系统已经“退休”了!

你听过一句老话吧:“气大伤身,气多伤胃。”这不是迷信,是医学上实打实的结论。生气时,大脑会影响胃肠道神经调节,胃酸分泌过多、胃肠蠕动乱套,结果就是:胃胀、胃痛、反酸、甚至胃溃疡!

长期生气的人,得胃病的概率高出常人近30%。所以啊,那些说“我一生气就胃疼”的人,真不是“玻璃心”,他们的胃,真的在“用疼痛提醒你:别再气了!”

你可能不信:生气还能让人变丑变胖?别急,听我慢慢道来。生气时,皮质醇飙升,它会影响糖代谢、脂肪分布、胶原生成。结果呢?容易长肚子肉、皮肤松弛、长痘、掉发!

而且,高皮质醇还会让你更想吃高热量食物,你以为是“气得没胃口”?不,是“气得胃口更大了”!久而久之,气性大的人,不仅气质没了,腰围倒是涨了不少。

很简单一句话:情绪要疏,不要堵!别总想着“我忍,我憋,我不说”,那不是成熟,是慢性自杀!学会表达情绪,但别让情绪“当家做主”。

首先,遇事先深呼吸,别让嘴快过脑子。其次,找个“情绪垃圾桶”——运动、写日记、聊聊天,都是好办法。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别内耗!别总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的身体!

人生嘛,谁没点烦心事?生气本身并不违法,但不懂怎么管理生气,就可能“伤身犯法”了!别让一时的情绪,毁了一世的健康。气头上多想一步,血管也许就能少破一次。你要记住:该发火时发火,但别让火烧了自己!

你以为你在“发泄”?其实,是情绪在借你的身体“搞破坏”。控制情绪,不是“假装不生气”,而是学会“有技巧地生气”。比如:用幽默化解冲突、用运动发泄情绪、用睡觉来冷却大脑。别再让自己的身体,为别人的一句气话“买单”!

如果你看完觉得“哎哟我天,原来生气还能这么伤”,那就别再“硬刚”了,咱们就此达成个共识:你不乱发火,我就不乱唠叨,deal?下次有人气你,你就想想血管的“内心独白”:“哥,求你了,我真的快撑不住了!”

参考文献:

Kivimäki M, et al. (2018). Anger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a-analysi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022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News, 202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年第40卷第12期,王志勇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年 第52卷 第4期

来源:吾观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