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治疗双驱动!南昌大学一附院医技科室用硬核技术实现诊疗全流程赋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5:11 2

摘要:病理中心积极响应“下一代诊断病理学”的战略理念,全面开展分子病理平台的现代化建设与技术创新,已构建起完整的分子检测体系,配备了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代测序及二代测序(NGS)等先进技术平台,实现了从基因变异到蛋白表达、疾病表

你以为医技科室还只是“幕后英雄”吗?

那你就out啦!

近年来

医技科室拥抱新技术

其功能正不断拓展

他们不仅持续在幕后

为临床提供关键的诊断线索和决策依据

更逐步走向门诊、手术台旁、介入治疗一线

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

病理中心:发展新一代病理诊断技术

超微病理诊断技术助力精准诊疗发展

病理中心积极响应“下一代诊断病理学”的战略理念,全面开展分子病理平台的现代化建设与技术创新,已构建起完整的分子检测体系,配备了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代测序及二代测序(NGS)等先进技术平台,实现了从基因变异到蛋白表达、疾病表型与病理表型的多维度、高精度检测与分析,为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和决策指导。依托多技术平台的整合优势,中心已开展了淋巴瘤整合病理诊断、甲状腺术中分子快速诊断、肾脏超微病理诊断及消化道早癌精准病理评估等一系列前沿诊断项目,逐步形成了覆盖多疾病领域、贯穿诊断全流程的精准病理诊断新生态。

病理中心自2008年起正式开展肾脏病理诊断工作,初期以常规病理和免疫荧光技术为主,并于2022年11月率先在全省引进并全面启用肾脏超微病理诊断技术,成功构建了“光镜—免疫荧光—超微结构”三位一体的整合诊断体系,实现了肾脏病理诊断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超微的跨越式提升,显著增强了诊断的精确性与全面性,在国内也属于领先地位。

电镜下肾组织的超微结构

作为江西省内唯一全面开展肾脏超微病理诊断的单位,南大一附院病理中心不仅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极大提升了对罕见病、疑难病及遗传相关性肾病的诊断能力。截至2025年8月,病理中心已完成肾脏病理超微诊断报告2956例;2023年,中心成功承办省级《肾活检病理诊断及电镜技术应用》高级学习班,为全省病理与肾病学者搭建起高水准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肾脏病理亚专科的深入发展。

超声医学科:从传统诊断到微创治疗

推动诊疗一体化新时代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超声医学科早已超越传统认知中“辅助检查”的角色,逐步发展成为集精准诊断与微创治疗于一体的关键学科。随着多项前沿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南大一附院超声医学科在诊断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提升了病灶识别的精确度,更推动了临床诊疗模式的变革。

科室在诊断方面实现了专病化与精细化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形成包括腹部、心脏、血管、介入、产前筛查等在内的十大亚专业组,并率先在全省开展多项领先技术。例如,经心尖入路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TAVI)、超声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及二尖瓣钳夹手术,实现了心脏结构性疾病的精准评估与治疗规划一体化;经直肠超声-磁共振融合成像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极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而子宫腔输卵管造影、腋窝前哨淋巴结超声造影、新生儿颅脑检查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超声在妇产、乳腺、儿科等领域的诊断深度。这些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使超声成为多学科协作诊疗(MDT)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在实现精准诊断的基础上,科室大力开展介入超声技术,真正完成了从“看清病”到“治好病”的转型。目前常规开展各类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包括各脏器穿刺活检术,浆膜腔积液、肝脓肿及胆管置管引流术,各类囊肿硬化治疗,以及良恶性肿瘤的热消融治疗等。超声介入以其实时可视化、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现代微创医学的代表,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的治疗选择。2024年科室共完成超声介入治疗10000余例,超声介入量稳居全省首位。

核医学科:构建江西“核”力量!

核素功能分子影像/内照射诊疗一体化

核医学科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与治疗,集检验(体外标记免疫)、影像诊断(核素显像SPECT/CT、PET/CT)、治疗(核素内照射及近距离)、科学研究(核素示踪)等于一体,实现了疾病诊治与科研融合的发展模式。

科室开展的SPECT/CT技术在肿瘤骨转移、冠心病心、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活动性突眼、肾脏、小儿黄疸鉴别及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功能评价上有独特的优势。2024年,科室取得《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第四类证》后,PET/CT尖端分子影像设备在FDG糖代谢显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多项分子显像项目,包括靶向痴呆的Aβ蛋白及Tau蛋白、帕金森多巴胺囊泡单胺转运体、前列腺癌细胞膜特异性抗原(PSMA)、肿瘤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抑素受体等,这些技术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鉴别、各类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分期、治疗策略制定与疗效评估,以及心肌存活判断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诊断工作外,核医学科医师每年在影像引导下完成各类肿瘤穿刺活检及肺小结节术前定位近1000例,实现精准诊疗的一站式服务。

碘-131治疗巨大甲亢,1个月后甲状腺即明显缩小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后半年,肺部转移病灶明显减少、缩小

科室开设核医学专科门诊、甲状腺疾病多学科门诊及核素治疗病区,系统开展多项核素治疗项目:碘-131治疗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合并重度肝损害、心脏病、巨大甲状腺肿及Graves眼病等复杂情况,年治疗量约2000例;手术后碘-131是治疗残余分化型甲状腺癌及转移灶的最佳治疗方案,科室设有智慧化核素治疗病房,配备自动辐射监测系统与智能机器人辅助设备,在全省率先应用重组人促甲状腺素(rhTSH)辅助治疗,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副作用,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患者舒适度,并开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甲状腺癌,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质量;同时开展锶-89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可有效缓解骨痛1–3个月或更长时间,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云克(⁹⁹Tc-MDP)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质疏松,能够缓解疼痛、改善病情;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及SPECT/CT或超声引导下肿瘤消融治疗,年治疗量约1000例,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检验中心:从血液到微生物

以尖端技术攻克血液病与重症感染难题

作为江西省领先的综合性检验平台,南大一附院检验中心始终秉承“精准检验、服务临床”的宗旨,打造了一系列区域领先、国内接轨的特色技术平台,尤其在疑难血液病和重症感染两大关键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以尖端技术护航患者健康。

面对复杂凶险的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白血病,早诊断、早分型、精准监测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临床血细胞遗传学检验科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完善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平台,将血液病诊断带入“精准时代”。平台能够对淋巴细胞进行精细的分型,并深入评估其功能状态,如同为免疫系统做一次“高精度全身扫描”。这对于识别各种罕见、疑难白血病亚型至关重要,避免了误诊和漏诊。更重要的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科室通过微小残留病(MRD)监测,能够发现显微镜下都无法辨识的极少量残留癌细胞,为临床医生判断疗效、预警复发、制定和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最直接的分子证据,成为疗效的“晴雨表”和治疗的“指南针”。

作为省内首家系统开展淋巴细胞功能检测的单位,科室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发现并鉴定了新型融合基因IRF2BP1::RARA变异型APL,该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于中科院一区期刊,为罕见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彰显了科室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科室将检测能力从血液肿瘤拓展至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目前,科室已成功开展了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活化状态、PD-1表达、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毒性细胞杀伤功能等一大批前沿流式检测项目,为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患者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强大的依据。

此外,科室引入了先进的梅里埃VPUS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它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旦检测到血液标本中有微生物生长,系统立即自动报警,并在72小时内完成自主接种、涂片、上机鉴定和药敏试验,将传统流程大幅压缩,为脓毒症、菌血症等危重患者抢回了宝贵的救命时间。

面对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问题,科室还配备了 “硬核武器”:布鲁克和梅里埃质谱仪可在分钟级内精准鉴定病原菌;赛沛GeneXpert全自动PCR系统能直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基因,以及艰难梭菌毒素,将分子诊断的快与准完美结合。对于让临床医生头疼的多重耐药菌,科室不仅提供常规药敏,更开展先进的联合药敏试验和碳青霉烯酶型别检测,摸清耐药底细,为制定有效联合用药方案提供“战术地图”。

影像中心:精准影像引领诊疗新时代

以创新技术赋能精准医疗

南大一附院影像中心始终坚持以“精准医疗、影像先行”为发展理念,近年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逐步构建多模态、智能化影像诊断体系,为实现疾病的早发现、精诊断、准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

高分辨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

科室在全省率先系统开展高分辨成像技术,包括高分辨血管成像、周围神经成像、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等,通过定制化扫描序列+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血管斑块成分、细微夹层病变,为脑卒中、动脉狭窄诊疗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精准捕捉周围神经卡压、肿瘤侵犯等细微病变,显著提升了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与定位准确性;开展心脏结构、功能、灌注及组织定性“一站式”MR检查,无辐射“心脏微观电影”为临床提供详尽心脏解剖和功能信息。影像中心高分辨磁共振扫描自开展以来平均每年完成1000余例,诊疗量及技术成熟度全省领先,为临床卒中、神经病变、心脏疾病等精准诊疗提供强大助力。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血管斑块

科室引进了全球先进的双能量CT设备,依托其“物质分离”优势,精准识别痛风患者关节内的尿酸盐沉积,帮助痛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同时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对肾上腺、胰腺等占位病变,双能量CT设备通过碘定量分析鉴别疾病类型,在保证诊断信息的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提供了传统CT无法实现的多维度诊断信息。

此外,科室深度整合人工智能(AI)技术于日常影像诊断流程中,在肺结节筛查、脑卒中评估、骨折检测、冠脉分析等领域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实现数字化评估。目前医院AI辅助诊断已覆盖数万份报告,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与一致性。

从“看清病灶”到“精准治疗”

从“幕后”到“台前”

医技科室正在用新技术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全程在线!

来源:家庭医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