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 年 3 月,德国汽车工业质量管理委员会(VDA)发布 VDA6.5《产品审核》第三版时,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 ——IATF16949 已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基石,电子元件与软件在汽车中的占比突破 40%,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从 “符合技术
2020 年 3 月,德国汽车工业质量管理委员会(VDA)发布 VDA6.5《产品审核》第三版时,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 ——IATF16949 已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基石,电子元件与软件在汽车中的占比突破 40%,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从 “符合技术规范” 延伸到 “满足未明确的使用场景期望”。为了回应这些变化,VDA6.5 2020 版在保持 “从客户角度独立评估产品” 核心定位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 10 处关键优化,让产品审核从 “纸面要求” 真正落地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具。
VDA 与 VDA6.5
要理解 VDA6.5,首先得明白 VDA 是什么 —— 它是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erband der Automobilindustrie)的简称,代表宝马、奔驰、大众等德国汽车制造商及供应链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技术立法和质量标准输出。VDA 推出的 VDA6.X 系列标准,是汽车行业质量审核的核心框架,其中 VDA6.1 聚焦体系审核,VDA6.3 聚焦过程审核,VDA6.5 专门针对产品审核。
对汽车企业而言,VDA6.5 不是 “可选项” 而是 “必选项”—— 它是 IATF16949 认证的配套要求,也是进入德国汽车主机厂供应链的 “门票”。2020 版的更新,正是为了让这个 “门票” 更贴合当前汽车行业的实际。
三类审核的核心区别
汽车行业有三类核心审核,很多企业容易混淆,我们用 “聚焦点 + 结果” 的逻辑理清:
体系审核: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如检查 IATF16949 中 “人员资质”“成本管理” 的执行情况,结果可能导致体系文件修订或人员培训计划调整;过程审核:聚焦生产过程的质量能力,如评估 “机械手焊接发动机缸体” 的过程稳定性,结果用于优化焊接参数或更换设备;产品审核:直接评价成品 / 半成品的质量特性,如检查汽车变速箱的尺寸、功能、包装是否符合要求,一旦发现不符合项,说明生产过程存在薄弱环节(如某批次变速箱油封尺寸超差,可能是注塑机参数漂移导致)。简单来说,体系审核看 “管理是否到位”,过程审核看 “过程是否稳定”,产品审核看 “产品是否合格”—— 三者相辅相成,但产品审核是 “最后一道关”,直接连接客户体验。
11处变化
2020 版 VDA6.5 的修订,核心是 “让标准更贴合企业操作”,在 11 处变化中,最受企业关注的是通常有以下六点:
明确 “补充定位”:强调产品审核不能替代 COP(生产一致性)检验、全尺寸检验或 IATF16949 要求的功能性验证,避免企业将产品审核当成 “万能工具”;审核方案闭环管理:要求审核方案从 “输入”(客户要求、投诉、FMEA 结果、产品变更)到 “实施” 再到 “监控评估” 形成闭环 —— 如某汽车灯具企业,审核方案输入包括上月 3 起 “灯罩开裂” 投诉、FMEA 中 “材料韧性不足” 的风险,因此在审核计划中增加了 “灯罩冲击测试”;抽样与检测合理化:规定抽样必须由独立于生产部门的审核员发起,样件需通过过程检验且未被提前识别;检测工具要求 “合适且有效”,不再强制要求 “不同于批量检验工具”,减少企业的设备负担;允许使用现有记录:企业可直接用内部检测记录格式做产品审核,无需重新编制表格,降低文档工作量;覆盖电子与软件:新增 “软件质量”“连接性” 等特性要求 —— 如智能汽车的车机系统,需要审核蓝牙连接成功率、软件升级稳定性,适应汽车 “智能化” 趋势;简化报告要求:删除 “单项报告” 要求,审核报告只需整合关键信息(偏差描述、QKZ 值、改进结论),更聚焦结果。产品审核的目的与范围
很多企业把产品审核当成 “挑错工具”,但 VDA6.5 2020 版明确:产品审核是 “从客户角度(内部 + 外部)独立评估产品,确定持续改进潜力” 的管理工具。它的适用范围很清晰:
适用于:中间产品(如汽车软管、螺钉)、最终产品(如变速箱、整车)、装配部件(如电子控制单元);
不适用于:重复的过程中检验(如生产线的首件检验)、替代 COP 检验(如不能用产品审核代替 “每批产品的一致性检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唯一证明。
举个例子:某汽车座椅企业,产品审核覆盖 “座椅面料的耐磨性”“调节功能的顺畅度”“包装的防碰撞性”—— 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客户使用体验,通过审核能发现 “面料耐磨性不足” 的问题,进而追溯到面料供应商的材料批次问题。
产品审核全流程的六步闭环
1. 审核方案:明确 “审什么、为什么审”
审核方案是产品审核的 “顶层设计”,需要考虑这些输入:
客户的明确要求(如大众要求审核 “缺陷特征表”);未明确的客户期望(如客户希望 “座椅调节时无噪音”);内部规范(如企业的 “产品外观标准”);产品 / 过程变更(如新模具投产);投诉与风险(如上月的 “座椅松动” 投诉、FMEA 中 “螺栓扭矩不足” 的风险);法律要求(如汽车安全气囊的法规标准)。某汽车安全带企业的审核方案中,输入包括 “客户要求审核‘织带拉伸强度’”“上月 2 起‘织带断裂’投诉”“FMEA 中‘织带材料批次不稳定’的风险”,因此方案确定 “每季度审核织带拉伸强度,抽样数量从 5 件增加到 8 件”。
2. 审核计划:细化 “怎么审、谁来审”
审核计划从方案推导而来,需要明确:
检验特性:如材料(织带的尼龙含量)、尺寸(安全带锁扣的开口尺寸)、功能(锁扣的解锁力)、包装(运输纸箱的抗压强度);测试设备:如拉伸试验机、扭矩扳手、抗压测试仪,需提前校准;抽样数量:根据生产数量、复杂度、成熟度调整 —— 如小批量生产(100 件)抽 5 件,大规模生产(1000 件)抽 10 件;时间与资源:如 “2024 年 10 月 15 日审核,需 2 名审核员、1 台拉伸试验机”。3. 审核实施:独立、规范、通知
审核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独立审核员实施(如某企业要求审核员具备 “VDA6.5 2020 版审核员证书”),实施前需通知生产部门抽样情况(避免影响产量)。审核时可使用企业内部检查清单,如 “汽车安全带审核清单” 包括 “织带拉伸强度≥5000N”“锁扣解锁力≤10N”“包装标识清晰” 等项目。
4. 审核报告:用 “数据 + 偏差” 说话
审核结果需记录在报告中,偏差要 “可理解、标准化”—— 如 “织带拉伸强度为 4800N(要求≥5000N)”“锁扣标识错误(应为‘ABC-123’,实际为‘ABC-122’)”。关键是计算 QKZ 值(质量特性值):
将缺陷分为关键(如织带断裂,加权 5 分)、主要(如拉伸强度不足,加权 3 分)、次要(如标识错误,加权 1 分);计算总分:(关键缺陷数 ×5 + 主要缺陷数 ×3 + 次要缺陷数 ×1)/ 总特性数;分析趋势:稳定(QKZ 值在 90-95 之间波动)、不规则(偶尔低于 90)、波动太大(QKZ 从 95 降到 80)。某企业的审核报告中,QKZ 值从 92 降到 85,原因是 “织带供应商变更,材料韧性不足”,因此提出 “重新评估供应商材料” 的改进结论。
5. 审核后续活动:从 “发现问题” 到 “解决问题”
一旦发现偏差,需启动纠正措施 —— 如 “织带拉伸强度不足” 的问题,责任部门是采购部,措施是 “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检测报告,重新抽样验证”,并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如 2 周后重新审核,确认拉伸强度恢复到 5000N 以上)。
6. 审核员资质:不是 “有证书就行”
VDA6.5 2020 版对审核员的要求更严格:
独立:不能是生产部门的人员,避免利益冲突;资质:需具备 “产品和过程知识”“测试方法知识”“客户要求知识”,并通过培训取得证书(如深圳正制管理的 “2020 版 VDA6.5 审核员证书”);定期更新:每年参加客户要求的培训,如某企业的审核员每年参加 “智能汽车软件审核” 培训,确保能审核车机系统的连接性;定期校正:同一组织内的审核员,需定期比对评价标准(如对 “外观缺陷” 的判断),确保一致性。企业落地 VDA6.5 的关键
很多企业导入 VDA6.5 时会陷入 “照搬标准” 的误区,其实落地的核心是 “结合自身情况”:
小批量企业:可降低审核频次(如每季度 1 次),抽样数量减少(如 5 件),重点审核 “关键特性”(如定制化零件的尺寸);电子元件企业:需重点审核 “软件质量”“连接性”—— 如汽车传感器企业,审核 “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稳定性”“软件升级兼容性”;OEM 供应商:需满足客户特定要求 —— 如通用的 GP12 要求,在生产末端设置独立检验区域,抽样审核;智能汽车企业:需新增 “智能化特性” 审核 —— 如自动驾驶的摄像头识别准确率、车机系统的语音识别率。企业应用案例
案例 1:某汽车变速箱企业
该企业导入 VDA6.5 2020 版后,审核方案输入包括 “客户对‘变速箱噪音’的投诉”“FMEA 中‘齿轮啮合间隙过大’的风险”,因此审核计划中增加了 “变速箱噪音测试”(要求≤60 分贝)。抽样时,审核员从生产线末端随机抽取 5 台变速箱,未提前通知生产部门。测试发现 1 台变速箱噪音为 65 分贝,追溯到 “齿轮加工机床的刀具磨损”,及时更换刀具后,后续审核噪音均≤60 分贝。
案例 2:某智能汽车电子企业
该企业生产汽车中控屏,VDA6.5 2020 版要求审核 “软件质量” 和 “连接性”。审核计划中,检验特性包括 “蓝牙连接成功率(≥98%)”“软件升级成功率(≥99%)”“屏幕触控响应时间(≤0.5 秒)”。审核时发现 1 台中控屏的蓝牙连接成功率为 95%,原因是 “软件兼容性问题”,技术部门优化软件后,成功率提升到 99%。
结语
VDA6.5 2020 版的修订,本质是让产品审核从 “标准要求” 变成 “企业的质量工具”。对企业而言,落地 VDA6.5 的关键不是 “严格遵守每一个条款”,而是 “通过产品审核,看到生产过程的薄弱环节,找到改进的方向”。如某汽车企业的质量经理说:“以前我们怕产品审核,因为要做很多表格;现在用 VDA6.5 2020 版,审核更聚焦结果,我们能快速发现‘变速箱噪音’‘中控屏连接性’这些客户关注的问题,改进后客户投诉降了 30%。”
汽车行业的竞争,最终是 “质量的竞争”。VDA6.5 2020 版给企业提供了一把 “质量的镜子”—— 通过它,企业能看到产品的真实质量,看到客户的未说出口的期望,从而持续改进,最终让客户满意。
来源:小圆科技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