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大洋彼岸,特朗普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也亲自观看了中国的阅兵直播,并说出了八个字:印象非常非常深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天空是各式各样的战机,地面是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场面十分震撼。
九三大阅兵,第一次全景式展示了未来战争的核心技术与战略力量。
而在大洋彼岸,特朗普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也亲自观看了中国的阅兵直播,并说出了八个字:印象非常非常深刻。
那么特朗普的表态,又传递出哪些信号?
9月3日那天,北京的天是蓝的,广场的气氛是庄严的,整齐的徒步方队、轰鸣的装备方队、列阵的空中梯队,依次亮相,毫无拖沓。
特朗普坐在白宫的屏幕前,也观看了这场阅兵,他后来在记者会上说自己确实看了。
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确实在看。
这句话听起来轻松,其实透露出一种被动的承认,中国在对全世界展示力量,而他,作为美国总统,无法忽视。
特朗普的态度看似友善,实则暗藏刺点,他一边说祝福中国人民度过一个盛大而持久的节日,一边又不忘强调中国需要他们,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美国惯有的逻辑。
即使你强了,我还是你的中心。
他甚至在记者会上提醒中国阅兵别忘了美方的贡献。
这番言论,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他对中俄朝三方领导人“请代我问好”的那句讽刺。
看似客套,实则暗指三国组团背后藏着对美的敌意,特朗普话里话外,始终围绕着美国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令人唏嘘的是,就在阅兵当天,五角大楼附近的披萨订单突然暴涨了三四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军方正在加班分析中国展示的每一项新武器,美国的六代机还没面世,中国却已经领先一步,这让五角大楼坐不住了。
特朗普当然知道问题严重,虽然嘴上说中国不是威胁,现实却是他想批准一场更大规模的美国海军阅兵,预计将在2025年秋季举行,用来纪念海军建军250周年。
这是巧合吗?恐怕不是,这更像是对中国阅兵的直接回应,是一次形象工程,也是对6月14日那次陆军阅兵失败的补救。
6月那次阅兵,特朗普本想打造一次重振军威的舞台,结果却一败涂地,动员了7000人、150辆军车、50架军机,花了4500万美元。
结果换来的却是像大兵散步,士兵队形松散,观众冷淡,抗议者倒是上了两千场,不要国王的标语贴满了街头,特朗普自然丢了面子。
这次中国阅兵的成功,反而衬出美国军方的力不从心。
美国眼下最大的问题,是美国的军力看上去强,但实际战备能力远不如预期。
五角大楼最新报告都承认,美军还没有为现代战争做好准备,F-47六代机始终拖延,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进度远落后于计划,连稀土供应都要靠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阅兵的每一个镜头,都像在提醒美国,你的对手,现在真的变了。
而中国这边,战略信号释放得非常明确,阅兵不仅展示了军力,还放飞了8万只和平鸽,空中气球飘满天际,这是一场和平为主,力量为辅的国际宣言。
26国元首亲自到场,其中包括普京、金正恩、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等,他们的到来,不仅是对中国立场的认可,也是对当前国际秩序的重新站队。
欧洲国家通常态度暧昧,公开表态的很少,但这次德国媒体说得直白,中国在推动多极秩序,西方正在失去主导权。
这个判断特朗普当然看到了,所以他一边在国内秀友好,一边在背地里加快海军扩军和外交布局。
特朗普的表演,不只是给中国看的,更是给美国内部看的。
过去一年,美国农民已经多次抗议对华政策,大豆协会甚至公开呼吁改善中美关系,法院也裁定他的关税政策非法,他正在上诉,但压力山大,这些内忧外患,让他不得不在硬与软之间做出微妙的平衡。
他嘴上说中美关系很好,实际上对中国留学生和高科技企业的审查一刻没停,一边祝福中国,一边扩军备战,一边说中国不是威胁,一边推动军费扩张。
这种反复横跳,其实正是他一贯的手法,既想讨好选民,又不愿放弃霸权。
中美关系的本质,还是博弈与合作并存,阅兵不只是军演,更是一次公开的政治宣示,中国通过这场阅兵,展示了底线、释放了和平、巩固了国际形象。
而特朗普在白宫看阅兵,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对手,已经越来越难低估了。
这一次,中国没有主动挑衅,也没有沉默退让,阅兵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表态,从技术到外交,从内政到国际,中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特朗普表面上笑着祝贺,心里却充满矛盾和焦虑,他当然知道,真正的较量,不在阅兵场上,而在背后的话语权和战略决策中。
信息来源:
2025-09-04 11:18·极目新闻 特朗普承认观看了九三阅兵: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确实在看
来源:红日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