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场贯穿全域的作风之变在上饶发生:从噪声扰民到办证困境,从灌溉难题到就医用餐,一桩桩民生“关键小事”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得到回应和解决。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在于“学”,更在于“做”。如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效?上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场贯穿全域的作风之变在上饶发生:从噪声扰民到办证困境,从灌溉难题到就医用餐,一桩桩民生“关键小事”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得到回应和解决。
上饶市坚持用“开门教育”打开“群众心门”,让作风建设在人民的监督与评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听民声:从“线上”到“田间”的民意直达
“真没想到,一个电话,问题当天就解决了!”近日,弋阳县康伯花园居民叶先生向“E呼即办”平台致电,反映流动摊贩噪声扰民,24小时不到,问题就解决了。
当天,接到工单后,弋阳县住房保障中心第一时间组成专项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最终与摊主们达成共识:将经营时间调整为晚6时至10时,并禁用大功率扩音器。
这是上饶市搭建民意“直通车”,高效处置群众诉求的生动一幕。自“E呼即办”平台运行以来,群众诉求平均办理时效提升5倍以上。截至7月底,平台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51.8万件,实现群众诉求一线应答、高效办理。
“E呼即办”平台工作人员接到群众电话。
线上“一键办”,线下“实地干”。上饶市充分用好市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机制,发挥“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人大代表“家站点”、政协基层“好商量”等载体作用,广泛征集民意、响应民生。截至目前,7万余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村组,走访群众超百万户。
“开门纳谏”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让每个诉求都能精准定位,找到落脚点。万年县大源镇创新“三进三解”工作法,成立“2+N”民情联络队,走进村组、户家、地头,摸清群众需求。修渠引水困难?联络队火速协调,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路灯年久失修?他们化身“点灯人”,照亮夜归路;邻里纠纷不断?他们又成了“调解员”,用“婆婆嘴”化解千千结……
在铅山县葛仙山镇局里村,每一次贴心交流,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村民反映农产品销路窄、价格低的难题,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费燕武主动直播带货,4个月帮助销售1万多单;得知村民们为进村道路狭窄而烦恼,她当即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对1.1公里进村道路进行扩宽改造,让过去经常拥堵的“烦心路”变为平坦畅通的“幸福路”。
一条条民意、一次次响应、一件件实绩,正悄然汇聚成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解民忧:从“个案攻坚”向“系统治理”的民生答卷
“终于拿到‘红本本’了!这真是帮我们业主解决了一个‘心头病’。”信州区金域蓝湾小区36户业主拿到了自己的不动产权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此前,金域蓝湾项目因未完成竣工验收、开发企业欠税等问题,导致业主迟迟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接到群众反映后,上饶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市住建局、市国防动员办等部门,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打通梗阻,成功完成了全部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
市民在上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难”专窗办理业务。
不动产“登记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针对这一问题,上饶市将其纳入全市集中整治项目,由市县党委主要领导领题攻坚,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对于已完成消防与质量验收的楼盘,即使其他材料暂有欠缺,也实行“容缺受理”,加快办证效率,让符合条件的群众即来即办、应办尽办,“当场申请、当场办结”。
始终聚焦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是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
针对新就业群体“就医难、就餐难、休息难、维权难”问题,当地推动建立利益诉求协调机制,打造“饶城e家”休息站、“幸福里”食堂等服务站点,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就餐就医、停车住房、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468件,帮助实现“微心愿”460件。“以前夏天只能在广场上晒太阳等单,现在有了‘饶城e家’,可以一边充电、吹空调一边等候,”外卖员徐丽玲深有感触,“之前午高峰过了才能回家吃饭,现在就近在‘幸福里’食堂十块钱就能吃好,方便又实惠。”
新就业群体在“幸福里”食堂就餐。
面对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较多,而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上饶巧妙盘活资源,将153处闲置的校舍改造为学前教育点、“一老一小”幸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
敢啃“硬骨头”,用心疏“堵点”。上饶市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个案攻坚”向“系统治理”转变,化解的是纸面上的矛盾,疏通的是群众心里头的疙瘩。
暖民心:从“堵心”到“表扬”的群众口碑
清晨,广丰区排山镇西山底村的水渠里,清水沿着新修的渠道奔涌向前。村民周大爷蹲在田埂上,看着水流直入自家稻田,眼角的笑意藏不住:“以前渠堵、心也堵,如今水通了,心也顺了!”
当地干部把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化作田间地头的实际行动,扎实开展“田间问诊”,逐村逐段摸排渠道淤塞、破损的症结,精准找出5个村(社区)的灌溉“毛细血管”堵塞难题。随后,新建的3000余米水渠很快完工,近500亩良田“喝水”不再难,了却了1500余村民的心头事。
广丰区干部走村入户听民声。
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成效优不优,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
“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不用来回跑、反复排队,真是省时又省心!”近日,开办美容院的张女士来到上饶市行政服务中心,原本以为要辗转多个地点、耗费大半天时间,没想到只在一个综合窗口,不到一小时就办妥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消防安全检查两个事项。
这得益于该市大力推进的“综合窗口”改革,卫健委、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等22个部门的516项事项均纳入通用综合窗口实行无差别综合受理,让企业、群众实现从“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开辟政务事项综合服务新路径。
群众的口碑,既藏在锦旗里,更写在沉甸甸的数据中:市市场监管局推行食品经营许可“证前指导+线上核查”,开办餐饮店申请材料由法定7件减少为2件,拿证时间大幅缩短;市卫健委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至7月底已为看病群众节省开支349万元;市民政局推动取消、减少或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352个,在全国首创殡葬服务用品进价溢价售价“三价同标”做法,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称赞,成为衡量上饶“开门教育”成效的最暖刻度。“我们将继续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用主动服务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上饶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任贤表示,将持续用劲抓好作风教育、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之策、利民之举、惠民之效。
来源:当代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