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都区马超路作为横贯新老城区的城市主干道,全长3.1公里,日均车流量超5万辆,沿线汇聚8个交叉路口、11个居民区、10所学校及多家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综合体,是区域核心交通节点。
新都区马超路作为横贯新老城区的城市主干道,全长3.1公里,日均车流量超5万辆,沿线汇聚8个交叉路口、11个居民区、10所学校及多家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综合体,是区域核心交通节点。
然而,高峰时段左转与直行车辆交织、路口排队过长等问题长期困扰市民出行,被列为全市第二批88个堵点治理攻坚任务之一。
此前拥堵情况
近日
该点位已完成“路口微改造”
改造效果如何?
2月14日
记者来到马超路与育英路交叉路口实地探访
并采访了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
“AI红绿灯”上线
车多增加配时车少减少配时
在马超路与育英路交叉路口,记者注意到路口上方多了几个白色探头。成都市交通管理局第十分局副分局长何静宇介绍道:“马超路交通流量大,时变性强,多时段固定配时方案无法很好匹配流量的动态变化。对此,成都交警创新引进的‘AI红绿灯’——秒级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
何静宇表示,该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感应监测各方向车流量,动态调整绿灯时长。通俗来讲,就是车多了增加配时,车少了减少配时,实现交通信号智能化升级,变“车等灯”为“灯看车”。
“两进三出”车道变“宽”
斑马线后置增设黄色网格线
马超路为双向四车道,沿线路口车道设置为直行右转混合车道+直行左转混合车道,“两进两出”的车道模式使得路口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容易互相干扰。
针对此问题,成都交警对马超西路新园路、静安路及马超东路育英路等5个关键路口进行渠化改造:挪移中央护栏、重划标线,将原有的“两进两出”车道模式调整为“直行右转+直行专用+左转专用”的“两进三出”模式,并增设左转待转区与左转专用信号灯。
同时,成都交警优化路口安全布局。将斑马线后移3米,并增设醒目标识,扩大驾驶员视野;新增黄色网格线禁止车辆滞留,减少人车抢行风险。
交通事故率下降33.8%
拥堵指数由1.432下降至1.048
“现在比之前好多了!”驾驶员蒲先生指着红绿灯说道:“之前都要在路口处等一个红灯,现在通过这个路口时,下个路口也是绿灯,道路很畅通。”
驾驶员陶先生也深有同感,之前直行总是被前面要左转的车辆堵到:“有了左转道之后我直行就开得快多了,比之前要少等十几分钟,改得真不错。”
据成都交警数据,马超路拥堵治理措施实施以来,路段车辆的通行效率显著提升。马超路一线路口车辆的排队距离平均缩短约200米;路口由东向西行驶方向速度提升了22.1%,由西向东行驶方向速度提升了7.41%;马超路路口交通事故率下降33.8%;路段整体拥堵指数由1.432下降至1.048。
下一步,成都交警将密切关注马超路交通组织调整后的路网车流量流向与分布情况,持续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完善区域拥堵治理方案。
来源:科技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