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知道吗?曾经霸占我们餐桌的那瓶老干妈,现在正在经历一场不小的危机——2022年的营销额少了整整12亿元。这还不算啥,它的对手竟然是一位“隐藏多年的老江湖”,一年收入高达450亿元!这个对手不仅取了一个让人摸不清底细的中国名字,还用接地气的包装套路悄无声息地攻
【引言】
你知道吗?曾经霸占我们餐桌的那瓶老干妈,现在正在经历一场不小的危机——2022年的营销额少了整整12亿元。这还不算啥,它的对手竟然是一位“隐藏多年的老江湖”,一年收入高达450亿元!这个对手不仅取了一个让人摸不清底细的中国名字,还用接地气的包装套路悄无声息地攻占了我们的市场。这场关乎味蕾的“商战”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老干妈还有没有机会翻盘?我们一起来揭开真相吧!
---
【第一高潮】
老干妈和它的对手“味好美”,从名字上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却是一场中外调味品的大对决,且火药味十足。一个自诩是中国辣酱之魂,另一个披着“土味”外衣,却满肚子资本主义逻辑。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这场较量可不仅仅是味道上的竞争。看看陶华碧这个创始人的故事,你就能发现,老干妈的崛起靠的不只是辣椒酱的味道,还有一股子扎根传统的韧劲,而味好美,却用精细到令人咂舌的商业策略打出了一张国际化王牌。
咱先留个悬念:如果把这两家“出身背景完全不同”的企业放在显微镜下,你觉得他们的胜负会如何?先别急着站队,我们接着剖开这一场耐心和速度的拼杀。
---
【发展过程】
先来说说老干妈的传奇。当年陶华碧在贵州街头的凉粉摊上,意外搞出了这勺让人流口水的辣椒酱。一开始只是为了给自家凉粉添点味道,没成想食客的关注点全跑到那红油辣椒上来了,凉粉倒成了配角。这位见过生活百般艰难的农村妇女,硬是凭着一道原创辣酱,在1996年成立了老干妈辣酱厂。她的成功秘诀其实特简单:专心做产品、不上市、不融资。这个倔脾气,圈了不少消费者的粉。
可曾经不可一世的老干妈,在一代传承结束后就开始显现了力不从心的势头。陶华碧的两个儿子接手后,一个折腾跨界投资地产,屡屡碰壁;另一个干脆更换了辣椒原料,这一改动给品牌根基带来了不小隐患。“味不对了”的消费者反馈,迅速在市场里传开,直接影响了老干妈的收入,从2016年的45.49亿一路跌到2018年的43.89亿。要知道,消费者的嘴巴可不容许你偷偷变味儿,这一跌可真扎心。
与此同时,你再看味好美这个悄悄摸进市场的对手。它是美国调味品巨头McCormick旗下的品牌,这家公司可没少费心研究中国顾客的喜好,专门组建“中国团队”,跑遍国内各地品尝菜肴,“抄作业”般地琢磨出土生土长的味觉密码。它家的甜辣口味尤其迎合了南方市场的需求,加上深耕B端餐饮供应链的策略,你在肯德基蘸的番茄酱、必胜客披萨上的调味酱,很可能都来自味好美。一瓶辣酱也能玩出资本的花样,这才是真正震撼的地方。
---
【第一低潮】
这场较量的表象看似平静,实则已暗流涌动。老干妈试图用换回贵州辣椒的方法恢复市场信任,但消费者的疑虑并未打消。多年坚持“不上市、不融资”的传统策略看似维系了它的独特性,但也让企业在商业规模化扩张方面落后了别人大半步。2000年后,新兴品牌虎邦辣酱、老牌调味品巨头海天、李锦记纷纷涌入辣酱市场,让老干妈本就摇晃的地位更加不稳。曾经一瓶火爆全国的辣酱,如今销量节节下滑,多路竞争对手的围堵已经彻底打破它的市场垄断。
再看味好美,从不和消费者“唱对台戏”的它早早用中国人习惯的名号和包装风格打下一片天下。如果跑到国际市场上去看,味好美背后那450亿元年营收的支撑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咱们可能根本没留意到的B端供应链领域。这可是个讲效率讲成本的战场,靠着全球化的供应网络,味好美在调味品领域的地盘稳如磐石。
老干妈虽然试图借助海外市场寻找突破口,开拓了全球160多个国家的渠道,但目前看,还是力道不足。提升了直播带货的尝试后,陶华碧亲自出马带来的热度也不过是个短期效应。这家曾经引领中国调味品牌的企业看来是真的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守传统好像护不住市场,想转型又容易失初心。
---
【第二高潮】
就在大家以为老干妈的故事可能就此告一段落时,老干妈数据突然出现了反转!2023年营收达到了53.81亿元,逼近历史高点。这是不是传回来的好消息?当然不讳言,它的表现确实开始显现“翻盘”的苗头。
可问题是,翻盘的基础真的牢固吗?陶华碧的回归确实让“守味道、讲初心”的路线回到了轨道,可时过境迁,消费者在这么多竞争品牌的“围剿”下,是否还愿意给老干妈更多机会?
味好美这时颇有点“不闻不问”的姿态,继续默默耕耘它的全球化本土化战略,从不刻意与消费者对立,也不急于展开“情绪化”营销。在微妙的竞争态势下,老干妈虽有发展势头,但味好美却始终凭借稳健的商业逻辑牢牢占据优势地位。两者的争锋,明显已经超越了一瓶辣酱的较量。
---
【第二低潮】
尽管老干妈数据回升,但市场压力依然不小。消费者对产品情怀的认可是一回事,对产品自发购买和消费行为又是另外一回事。虎邦大力抢占外卖渠道,海天、李锦记也高举复合调味品的创新旗帜。老干妈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味好美,而是一整个调味品赛道的拥堵局面。
老干妈的国际化扩张能让它真的找到转型的长久路径吗?无人知晓。全球化竞争的水更深,尤其是像调味品这样“差异化不足”的领域,任何资本的进入都会让本土品牌更加举步维艰。
对于未来发展,不论陶华碧能调动多少资源、打多少情怀牌,这瓶“豆豉辣椒”能否在年轻消费者群体崛起的趋势中保持优势,或重新注入活力,都是一道令人捏汗的问号。
---
【写在最后】
不得不说,老干妈的困境是一种时代变化的缩影。味好美给出的450亿年营收,明晃晃告诉我们:国际化品牌的打法不只是商品竞争,而是系统化管理、深度本土化和长期资本布局的综合较量。老干妈曾用初心守住了一段辉煌,却在品牌和管理的革新上稍显迟滞。如今正努力追赶,但想要重新登顶绝不是易事。
陶华碧的传奇故事值得钦佩,那个靠一勺红油辣椒打下江山的农村创业者代表了中国商业进程中的一抹亮色。但无论是消费者的挑剔嘴巴,还是市场变化的风向,都要求老干妈能跟得上时代,从当年的“国民味道”重新进化成“全球经典”。
老干妈那个“不上市”的倔宣言并非不明智,可益于管理创新的基础,大胆一步说或是它保留传统又需大胆跨越的转型解题。
---
【小编想问】
你认为老干妈未来的路在“坚持初心”,还是“拥抱变局”?对于味好美这种本土化伪装,你觉得它是在“欺骗消费者”还是“聪明策略”?来评论区聊聊你怎么看!
来源:萌宠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