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云南旅居热度持续攀升,不仅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逐步从一种短期消费现象转变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达389.75万,同比增长20.7%,旅居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云南旅居热度持续攀升,不仅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逐步从一种短期消费现象转变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达389.75万,同比增长20.7%,旅居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将近400万人,80天的旅居消费,保守的估计也得有四五百亿。有好的项目、好的业态不愁没有消费,不愁赚不到钱。”
丽江玉龙雪山日照金山 马登科 摄
旅居经济加速融入地方经济版图
最新数据显示,云南旅居人数已占常住人口的约6.9%。旅居人群的长期停留和稳定消费,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驱动力。2025年,云南计划吸引旅居人数达600万,进一步释放旅居经济的增长潜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旅居人群日均花费集中在201-500元(约占41%)和101-200元(约占29.4%)两个区间。其中,餐饮消费是最大的一项支出,占总支出的43%。
旅居人群的增长为云南餐饮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量需求,推动了餐饮市场的快速扩张。2024年,云南餐饮收入达1976.71亿元,同比增长9.3%,成为各类社会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门类,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6%。
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本地食材供应链、特色餐饮品牌、夜间经济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升级,助力形成更具韧性的消费生态。
与此同时,旅居经济还催生出一批新兴业态,其中旅拍表现尤为亮眼。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旅拍相关企业注册量猛增273.59%至2122家,创近十年来最高记录。
截至2024年9月,全国现存旅拍相关企业5614家,云南以789家稳居全国首位。其中,丽江、大理和西双版纳三地分别拥有165家、159家和120家,均跻身全国前十。随着旅拍与短视频、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其内容传播力和场景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云南作为旅居目的地的竞争力。
游客在丽江古城旅拍 李琳瑛 摄
值得注意的是,旅居人群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0至40岁旅居者约占旅居人群的60%。这意味着,银发人群已经占据着相当的比例,成为不容忽视的旅居消费力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下旬至年底,东北地区老年人前往云南“候鸟式”过冬的订单同比增长82%。
总体来看,旅居经济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增长动能,也推动了多元产业生态的构建。在人群持续扩容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旅居经济有望在推动云南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未完待续的品牌打造之路
2023年初,一部《去有风的地方》将云南塑造为无数人心目中“另一种生活”的理想地,掀起了一股旅居热潮。此后两年间,“旅居云南”逐步演变为云南重点推进的品牌战略,频频出现在各级政府文件中。
要让这股热潮真正成为重塑地方经济的深远变革,云南旅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持续打造和基础设施的系统提升。
2025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实打响“旅居云南”新品牌。据披露,2025年云南省文旅厅旅游宣传预计支出约9100万,占部门预算总支出的近30%,充分体现出对品牌建设的重视与投入。
3月4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给网友回信中称,愿做“旅居云南”的首席推荐人,邀请大家旅居云南,感受一种“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
去年11月,《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及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成为云南旅居产业发展的关键指导文件。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旅居云南样板房;以2023年旅居云南人数为基数,年均增长15%以上”。
文件提出,云南将重点发展乡村旅居,同时统筹城镇旅居、度假旅居、 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共8种特色旅居业态,旅居产业正迈向更细分、多元的发展阶段。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2019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认定四批共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198个重点镇(乡)。目前,约13%旅居人群将乡村作为旅居地,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广阔。然而,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旅居规模化扩张的主要瓶颈。
为破解难题,云南正在分三阶段推进乡村旅居发展,计划2024年底前完成资源摸底与规划设计,2025至2026年打造示范项目、树立典型经验,2027年全面推广复制,推动形成县域联动、片区成势的发展格局。
作为乡村旅居的延伸形态,边境幸福旅居也在同步推进。云南计划依托边境374个行政村、3824个自然村,2024年试点建设3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到2027年打造出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边境旅居产品体系。
城镇旅居方面,云南正探索“以房兴业、以业促房”的融合路径,实现旅居与房地产市场的双向赋能。2024年,全省商品房销售保持合理增长,旅居重点城市外向型购房比例稳中有升。
据云南省房产交易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全省共销售商品房16.81万套,其中外省群体购房5.41万套,占比32.2%,显示出外来人群在安居与旅居方面的旺盛需求。
当前,云南正加快构建以滇西、滇南、滇中、滇东四大片区为核心支撑、以城市群为发展形态、以县城特色为重要载体的旅居房地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旅居生态加速成型,助力房地产市场高质量转型。
与此同时,医养旅居和康养旅居或将成为旅居经济的新增长极。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0%。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约占GDP的10%。
针对中老年旅居人群对健康服务的高度依赖,云南正加快健全涵盖健康管理、医疗急救、康养服务、户外运动等方面的多元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医养旅居的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此外,云南还提出“银龄医师”行动计划,创新引导省内外退休医生下沉基层,实现边执业、边康养,进一步增强旅居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曲靖市马龙区土瓜冲村一景 图源:云南日报
在度假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等其他细分领域,云南也设定了令人期待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实现:
培育世界级旅游度假区3个,新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推出旅游度假村(基地)30个以上;
力争建成10个艺术家第二居所、5个数字游民基地,吸引艺术家500人以上,数字游民1000人以上;
打造不少于140个体育旅游项目,不少于65个体育文化项目,不少于200条户外运动线路。
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生动地记录了他在云南长达一年零九个月的游历经历,为“旅居云南”留下最早的注脚。
如今,旅居已不再是少数人的漫游探索,而是数百万人的生活方式。从短暂停留到深度融入,从个体体验到产业升级,云南旅居经济正朝着更成熟、系统的方向发展。
“旅居”这步先手棋,云南已率先落下。未来,它能否在全国旅居版图中站稳C位?
这或许将取决于,品牌能否扎根、服务是否跟上,更取决于,人与地方,是否能够真正彼此成就,走得更远。
来源:云南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