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每当我看到正在撒播花粉的玉米时,我总会想起几十年前我常常在浇地或大雨来临之前将碳铵撒到玉米根部,或将尿素埋到窝中的情景;我也常常想起蹲在茎叶密布的畦中拔草一步步捱到地头头晕眼花时的情景,还有在玉米授粉后籽粒膨大时挨个棒子捏虫子时的情景,此时虽
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每当我看到正在撒播花粉的玉米时,我总会想起几十年前我常常在浇地或大雨来临之前将碳铵撒到玉米根部,或将尿素埋到窝中的情景;我也常常想起蹲在茎叶密布的畦中拔草一步步捱到地头头晕眼花时的情景,还有在玉米授粉后籽粒膨大时挨个棒子捏虫子时的情景,此时虽然热得汗流浃背,流到眼睛里生疼,但还是要穿长袖衣服,否则那利刃般的叶片拉到皮肤,浸上汗水是火辣辣的疼。还有花粉沾到出汗的胳膊或脖子上,那滋味更是酸爽。
我也常常大口大口地啃食煮熟的嫩玉米,也常常一粒粒一排排手搓玉米棒子整个冬天,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玉米是我、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对它很熟悉。
但在几十年后今天,蓦然发现曾经朝夕相处的老朋友却也那么的陌生,我竟从来没有认真地看一看它的花,它的果!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惊叹于植物为传宗接代而采取的一些精巧设计,惊叹于它们雌雄异花的绝妙配合,也常常不远千里追新猎奇,却忽视了身边的美好,这玉米就是单性花的绝佳代表。
显而易见,玉米是单性同株的,这在禾本科中是非常异类的存在,它的雄花就开在植株顶部,而雌花开在腰部。
雄花序
看下面这玉米的雄花刚开始开放。
玉米的雄花序是圆锥花序,通常叫作天花,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可以看出,主轴较粗,与茎相连,上面有4——11行成对着生的小穗。主轴中下部一般长分枝12——15个,每个分枝上生两行成对小穗。
下面这个雄花序我数了一下,主轴上小穗4行,共159对;有分枝12个,其中一支上有小穗36对。
细看一下,你会发现这成对的小穗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小穗有柄,位于上方,一穗无柄,位于下方。放大看,你还会发现这小穗的外面覆盖着密密的一层茸毛。
到这里,我想当然地以为每一个小穗会开出一朵小花,但是当用镊子轻轻拨开小穗时就觉得不对劲了,这小穗竟然又从中间分成了两部分,原来这里面竟藏着两朵花!这孪生兄弟的每个中还有一对孪生兄弟。
小穗外面长满茸毛的叫做颖片,或叫护颖,共两片。它们同小麦的颖片一样,绿色,船形,筋脉明显。
去除颖片,取下一朵小花,看,它是这样子的。
同样的,用镊子将它外面的膜拨开,也是两枚,它们分别叫做外稃和内稃,它们尤其是内稃,呈透明薄膜状。
再将稃片去掉,剩下的就是“长长的”黄绿色花药了,花药3枚,符合禾本科植物的一般特征。
因为这朵小花还没有开放,花丝没有伸长,所以还看不到。下面这个是已开放的,花丝纤长,很是有些藕断丝连的意味。
花药的颜色并不只有我们所见的黄色,还有紫色、绿色、白色等多种颜色,但它的花粉通常是淡黄色的。下面这几株花药就是紫红色的。
雄穗扬花之后,花药从颖壳中伸出,花丝牵引着它们,风一吹,显出哆哩哆嗦窸窸窣窣的样子,其实,这是它们在利用风传粉呢。花丝纤细,花药“硕大”,实在难以承受其重,所以传粉之后花药便纷纷坠落,剩下小穗的颖壳紧贴在主轴和分枝上,光秃秃的,很是冷清。热闹只是一时,孤独才是常态。
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醉人的花香,但它结构的巧妙与作用与任何花相比都毫不逊色。同样的,它的雌花也是非常精巧的存在。
雌花序
雌花序又叫雌穗,果实成熟之后就是我们所说的“棒子”。它是由茎杆中上部叶腋中的腋芽发育而成的。它是一种茎的变态,穗柄原先是一个侧枝,上面有6——10个密集的节。每个节上长有一片苞叶,苞叶实际上是退化的叶鞘,重叠包被于雌穗之外,起保护作用,我们叫它“棒子皮”,是做草编的极好材料。
雌花序的类型为肉穗花序,穗轴粗大,上面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无柄小穗。这些小穗同雄花序一样,也是成对的,如果说雄花小穗是孪生兄弟的话,那她们可以称之为孪生姐妹。
同样的,一个小穗里面也是有2朵小花,每个小穗有2片护颖,2颖相等,宽而无脉,上面长有纤毛。
2朵小花中第一小花(下位花)是不孕的,它的外稃透明膜质,内稃有或无;第二小花(上位花)结实,外稃与内稃均为透明膜质,还有1个雌蕊,上面长有长长的花柱。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雌小穗孪生,每个小穗2朵小花中一孕一不孕,就是说1个小穗只结1个玉米粒,这对孪生的小穗只结2个玉米粒,它们总是成对出现的。
它们这些结构实在是太小了,单靠眼睛很难看得清,而且这雌花被苞片保护得很好,非常娇嫩,一不小心就破坏了,所以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很难拍出来,我只好把31年前上学时的《植物学》课本翻了出来,找到了一张照片,虽然不大清楚,但聊胜于无。看了课本上的介绍,我这才发现原来所有这些性状课本上早已讲得明明白白,可叹当时不好好学习,30年后却要用兴趣来弥补。
那么扩展到整个玉米棒,如果不出意外正常发育的话,玉米粒的行数一定是偶数。事实正是如此,这容易验证,数一下不就得了。
如果你将玉米棒从中间掰断,仔细看断面,你就会发现孪生小穗生出的孪生玉米粒。
上面说到结实的小花有1个雌蕊,同其它雌蕊一样,它也是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的,不过它的花柱格外细长,一般可达15——30厘米,如果长时间没有授粉,可以延长至50厘米。
它的柱头看上去看上去没有什么故事,就像花柱一样,但放大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它是分叉的,分
2
叉。
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在生物学中通常被称为花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花丝可不是雄蕊的花丝,这是玉米雌花特有的结构。
放大观察后你还会看到花丝表面密布细小茸毛,它们能分泌粘液,粘附花粉。
雌穗在生长发育中,花丝刚抽出苞片时是成束的,像马尾辫一般。此时它们的颜色为亮嫩绿色或淡黄色,质地鲜嫩,有光泽。
之后随着花丝伸长,马尾逐渐变成了卷发,在花授粉过程中颜色逐渐加深,转为浅褐色或粉红色,光泽略有减弱,但仍保持一定的鲜活度。
授粉成功后,它们的营养被子房吸收,逐渐失去活性,颜色快速变为深褐色或紫褐色,质地变干、发脆,顶端开始枯萎、卷曲。
当然,不同品种的初始颜色可能存在差异,譬如有的品种初始为淡红色,但“从浅到深、从嫩到枯”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花丝干燥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之效的玉米须。
写到这里,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应该数数或算算雌花序的花丝和雄花序的花粉数量。
雌花序的花丝数量好办,数数玉米粒数就得了,几百粒而已。雄花序的花粉数嘛,有点难度,只能大体算一下。就算上面那个花序。
主轴小穗159对
分枝36×12=432对
小穗总共159+432=591对,591×2=1182个
一个小穗2朵小花,每个小花3个花药,每个花药约有花粉2500——3000粒,按2500粒计算,所以一个花序共有花粉1182×2×3×2500=17730000个。
我的天!1773万个,而雌花花丝只有区区几百个而已,果然,自然界中雄性在很多时候是不值钱的。
“渐成黄色卷叶中,玉米花开悄无声。圆叶舒展丝般柔,长风吹拂簇簇轻。”除了兰科植物外,这是我见过最独特、最精巧,更是最低调的花朵了,这些精巧的设计从不示人,就是小虫子也不告诉——有现成的一飘而过的风,何苦要冒秘密被蝇蚁虫蝶泄露的风险!这么美味的食物之所以能够安然成熟,并成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物,靠的就是低调有内涵啊!
即便无人欣赏,也会耐着寂寞悄然生长,把自己最有价值的部分含蓄地掖在腰间,还要用苞片层层包裹......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像玉米一样的人——低调朴实、平凡无华,却又无处不体现自身的价值,影响着你,影响着我,影响着整个人类。
来源:小木木大